新媒体环境下形塑城市“文化记忆”路径探析

2021-09-11 16:50董馨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软实力珠海

文章编号:1673-9973(2021)03-0115-04

摘 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支配性实力,在政治、经济、民生等领域,甚至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记忆是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维度。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新媒体,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多元化和适时互动等特性,利于提升城市记忆的同一性和个体对集体身份认同归属感。因此,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了象征、承载和传播城市“文化记忆”的主流媒介。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形塑珠海城市“文化记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操作路径。

关键词:文化记忆;珠海;新媒体;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21.03.021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Urban “Cultural Memory”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ake Zhuhai City as an Example

DONG Xin1,2

(1.Zhuhai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Zhuhai 519041,China;2.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As an intangible nondominant strength, cultur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politics, economy,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ven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Urban memory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cultural memory. New media, with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communication speed, diversification and timely interaction,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identity of urban memory and individual sense of belonging to collective identity. Therefore, new media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media for the symbol, carry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citiess “cultural memory”. The article takes Zhuhai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al path of shaping Zhuhai city “cultural memory”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Key words:cultural memory; Zhuhai; new media; cultural soft power

一、城市“文化記忆”的认知与生产

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学生哈布瓦赫(M.Halbwachs)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指出人们一般是处在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共同的记忆。同样由于处在同时代的社会中,同时代的个体就会对城市文化现象进行相同标记并记忆。城市“文化记忆”需要放在群体、时代的架构当中,因为只有在这些背景中,在城市的角落里人民才能留下文化痕迹。阿斯曼继承了哈布瓦赫关于“集体记忆”的解释,更加突出“文化记忆”中的社会要素,并且扩充完善了“集体记忆”的理念 ,对“文化记忆”这一概念予以充分阐述。根据阿斯曼的理解,哈布所解释的“集体记忆”实质是人们关于交往的记忆,这类记忆常常只是在有限的代际之间完成,具有明显的时效性,是一种共有的记忆痕迹,当然“文化记忆”可以指更加久远的从前,在一个更加宏观的时间长河上留下的印记。文化记忆搭建了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在文化记忆中,个人和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能够建构起良性的互构合作。

刘易斯·芒福德精彩地诠释了城市、文化和记忆三者关系。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记忆的“器官”。它不仅拥有有形的、可以观感的物质形态,而且也具有无形的精神和文化的韧度和厚度。也就是说,城市的存在和延续,承载着经过时间淘洗和沉淀的人类文明。城市“文化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留存人文景观

将文字和影像这两种媒介有效融合,可留存人文景观,唤醒城市的记忆。城市的记忆是在时代的更替中经过点滴沉淀积存形成的。单霁翔在《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中就提及关于城市记忆的显性证明是文化景观、历史老街、文物遗址、地井现象等诸多文化遗留。这些人文景观的留存也是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

(二)彰显地方特色

文化置于城市中,两者就有了非同寻常的联系,彼此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工业与城市、商业与城市、文化与城市之间,皆具有相互孕育、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会让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出现差别,显现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并且不同韵味的城市文化魅力也能化为文化生产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书写重大城事

城市景观的记忆,给人们留下了直接的物质印象。而城市经历的重大事件之后所留下的烙印,则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随着时间的流淌,曾经的人与事也渐渐变为了文化记忆。先贤们成为点缀在城市文化记忆中的一颗颗璀璨珍宝。媒体将这些城市中的文化记忆,在特殊纪念日期中进行回顾和讲述,不仅影响面大,而且更易于被人们接受,从而形成共同记忆,效果十分显著。

(四)呈现市井风情

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有活力、最生动的要素,是城市消费行为的主体。处于原生本真状态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最能体现城市人格、城市的文化性格。市民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无一不受着地域的自然地理、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市民的日常生活记忆中延续、演化和再生。在这种非物质实践中,基于市井风情的城市的文化体系得以建立。

市民消费行为不只是一类简单的、由需求引发的“被动”行为。它更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外界产生的一种“主动”关系。也就是说,都市中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和对非物质实践全面性的行动体现。而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民俗文化作为各个城市文化中最基层的文化,有着淳朴、自然的特质。以珠海市为例,若媒体能围绕珠海地区的传统风俗习惯、人文风情、民间工艺和地方物产展开报道,再结合历史和现代发展,从珠海城市文化普及的角度加以解读,既深刻又有时代感,将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和文化自信。

(五)延续城市文脉

如法国“年鉴学派”著名历史学家诺拉(Pierre Nora)在为其主编的《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研究》导言中有这样一句隐喻:“历史在加速消失。”社会是发展的,城市文化注定更迭和创新。持续地存留和沉淀,积淀出了特定的城市文化。新式文化的激荡促使旧文化进行更迭,推动着城市文化事业向前发展。同时,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过记录和传播,也让人们对城市文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记录和提炼城市文脉,在古时候可以由整理地方史的官员来完成,帮助民族和城市延续城市文脉;现在,则是经由记忆工程,在记忆体系中持续引入新的信息和文化要素,以实现历史的记录、存留和积淀,以便后人重温和解读。

以珠海市为例,珠海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端,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经贸之路。它将东盟、西亚、南亚、北非和欧洲等国的经济市场链接起来,并逐渐面向南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发展,经过地理上的由点联线,以点辐射的方法,强化我国与沿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处于粤港澳“金三角”地带的粤澳城市群是否具有城市区域内外公众的认可,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吸引力和号召力,是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基础之一。珠海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国家政策关照,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类物质文化资源日渐丰富。这些都给珠海市文化软实力的塑造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新媒体技术对城市“文化记忆”的拓展

近年来,以数字、网络和电子存储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新融合媒体平台高速前进。在“去中心”“碎片化”“不确定性”的信息科技潮流中,文化推广的手段虽然可以简单地破除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各类社交应用也能让城市文化的记忆更多地被非本地人了解。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还来不及沉淀就已被搁浅、被遗漏、被遗忘。城市文化记忆被现有信息传播方式所解构而变得分散。对于个体来说,在新媒体主导的环境下,为填补现实城市快速更迭给个人带来失落感,城市人也逐渐尝试用虚拟群落替代真实城市群体寻找新网络形式下的城市文化记忆,因盲目追求视觉的新奇刺激而沉湎于基于“拼贴”和“做细”的虚假文化繁荣中。

新媒体时代,个人记忆和市民的集体记忆、媒介印象等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慢慢調整原有的记忆中最为底层的城市文化刻画方式。要拯救文化记忆,首先得探寻媒体自身对文化记忆的建构方式。当前,融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媒体兼具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四大传统媒体的一些特点和自己的特有属性(如:满足互动性表达、对娱乐与资讯的主动选择;对媒体的使用更具个性化等,要求市场定位更为精细等等),但其所承载的媒介记忆往往是碎片化的,不在历史的时间线里,也不受空间的影响。

媒介记忆在操作上的谋划和设计,可运用文字、图画、影像等进行编码或演示,形成文化循环意义上区别于沟通记忆的交往空间。同时,文化记忆可以寻找节日、庆典等历史记忆的契机,提升信息互动的严肃性、道德感和责任心,影响受众的个体记忆和社会的集体记忆,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

三、形塑城市“文化记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而体现出来的力量,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战略的重要参照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以处于粤澳文化圈中的珠海市为例,粤澳文化的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城市层面的投射,是粤澳城市群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所体现出的区域文化感召力、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凝聚力等“软”的力量。要让这种力量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借助影响范围最广、传播讯息最快、互动效果最好的新媒体力量就成为了不二之选。有了新媒体的正面而积极的宣传和推动,粤澳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开发、传播和提升将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借鉴国内外留存“文化记忆”的建设经验

美国的留存“文化记忆”的建设实践较为丰富。“美国记忆”具有公众共享性。此项目源自于美国社科界关于“美国记忆试验计划”的尝试。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借助网站和电子存储技术,尝试推动“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美国国会图书馆整合同类机构资源推动城市文化记忆的电子化存留和网络化传播,以此通过新技术更好地存留下珍贵的集体记忆并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并将“美国记忆”作为其先导的项目启动。

国内则可参考澳门视觉形象的建构实践,来建设城市文化。通过对澳门视觉形象的结构要素剖析和网络传播效能的衡量及标定,探寻主导澳门城市视觉形象的历史缘由、文化内涵和传播途径,结合对澳门城市的当地观察,完成“澳门360°”的视觉城市文化记忆提炼。

(二)充分挖掘珠海文化软实力资源,塑造独特核心价值

一个城市的文明素养、道德理想、意志品格与风俗特色,形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它植根于历史,体现于现实,区别于其他,可谓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信念,是地区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对于提升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受地域环境、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每一种城市精神都是与众不同的。以珠海为例,可着力挖掘和打造珠海新区“横琴精神”,遵循“独树一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彰显城市的个性,塑造珠海文化的软实力,塑造珠海独特的核心价值为目标,创新文化体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三)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加强媒体引导和管理

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近年来受到追捧并蓬勃发展,大众借助新媒体平台深度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新媒体扮演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并由此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要高度重视理论和思想的传播,提高新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管理能力。以文化为基石,加大投入,掌握舆论战场的主动权,如举办各种与文化记忆相关的活动,增加市民的城市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城市文化的记忆搜寻、保护与传承活动中来,使之因了解而认同,因认同而自豪,因自豪而传承和创新,由此进一步加深城市文化记忆的影响力。

(四)打造专业团队,加强媒体间、民众和政府行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氛围、市民素质以及道德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新媒体的日益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的方式,也是当前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和链接群众和政府最快速、便利的渠道和平台。对于一个国家级的开发新区来说,若要与国际接轨,则须打造专业的团队,加强媒体、民众和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将当地的城市形象、功能的现代化提高到较高水平。新媒体成为了现代社会推动文化传播的基础,在地方特色文化推介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新媒体对地方文化、城市文化的宣传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将城市文化渗透进城市的每个角落,也必将在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言行、审美情趣、精神品位及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文化具有对人的教化功能,媒体具有链接和协调功能。同时,当地域文化品牌形成,将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并对周边地区和城市以及外来人员产生积极影响,更利于外来人员接受并遵从当地的文明传统和行为规范,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的影响力。

(五)建立文化软实力的长效管理和反馈评价机制

如今,建设好地方特色文化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共识。文化的软实力体现在当地的建筑、城市风貌、历史遗迹、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等方面。一个现代化新区文化软实力必须依据一定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时代特征来加以构建。任何脱离现实的刻意创造或盲目模仿,都难以创造出新城市的魅力和特色。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以珠海市为例,建立的城市文化软实力管理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无疑能够提取其特色文化精华,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地方特色的文化软实力不能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相提并论,地方文化的软实力主要是通过物质、精神和行为等三个维度表现出来,可以将其概括为“基于城市竞争理论下的文化软实力向城市层面的投射”[11]。因而以珠海市为例,建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长效管理机制,也必须从这三个层面展开工作。通过对城市文化总量的规模进行摸底,考察城市文化的基础建设、经济贡献度、投资主体实力、文化的教育实力、城市文化的價值吸引和创新力,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做好配套保障工作,以构建长效的治理机制,使城市的文化蓬勃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建立长效城市管理机制的同时,要保障珠海的长效发展,还须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珠海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反馈评价体系。首先,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12]。也就是说,城市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同期城市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的人群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次,城市文化的表现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核心指标。城市文化的表现力包括了文化教育力和文化号召力两个方面。它们是这一核心指标里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珠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反馈评价体系离不开这一核心指标。最后,城市文化的软实力需要通过社会这个载体来反馈。社会的和谐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层次水平和长效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选取反馈指标,需要将包含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秩序和谐和生态和谐在内的社会的和谐力水平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时刻关注珠海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使珠海在新时代的城市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长效发展。

结语

无论是对于社会、群体还是对于个人,文化记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社会、 群体而言,通过塑造共享的文化记忆,有助于促进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团结力和向心力,维系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从而延续社会、群体的生命。“社会需要‘过去,首先是因为社会要借此来进行自我定义。 一位当代的埃及作者说: ‘只有使过去复活, 一个民族才能存活。”[5]如果一个社会、群体不能塑造一定程度共享的文化记忆,即这个社会、群体成员不能享有共同的知识系统、意义系统和共同记忆,这样的社会、群体无疑是不稳定的、碎片化的,面临着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统一性危机。对于个体而言,通过文化记忆,有助于形成自我的身份认同, 满足其对本体性安全的需要。

文化记忆搭建了个人与社会、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在文化记忆中,个人和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能够建构起良性的互构合作。通过文化记忆,消除社会更替和历史变迁不确定性,满足个体文化背景稳定的需要,而个体安定需要又使得城市文化记忆通过个体记忆延续。换而言之,个体也帮助了集体保持社会在变迁中的延续性,演变成了文化的“历时身份”。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粤澳地区要建成具有文化感召力、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特色文化软实力,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协调粤澳各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以及行业各领域之间的平衡互动关系,又要做好新闻舆论的正确宣传和引导,才能为传播和提升粤澳文化软实力,为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德〕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仲富兰.让城市文化记忆告诉未来[J].学术界,2014(5):40-42.

[3]〔美〕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英〕克里斯·巴克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M].孔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冯亚琳,〔德〕阿斯特莉特·埃尔.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余传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方玲玲.媒介空间论[M].北京:中國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7]〔法〕居伊·德波 . 景观社会(Society of the Spectacle)[M]. 王昭风,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孙晓. 形象史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法〕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韩丽彦.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10]赵子旗. 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2013.

[11]李小波. 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收稿日期:2021-06-24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香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20GXJK186);珠海市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项目(珠教思〔2018〕33号);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20年度创新能力培育工程重点培育项目(人文社科类)“‘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2020XJCQ014)

作者简介:董馨(1981-),女,天津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文化软实力珠海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珠海之旅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试论粤剧《目连救母》中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