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

  • 教科书文化建设的本质、价值与路径
    史逻辑和传承文化记忆、树立民族自信的文化逻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筛选的本质属性。面向未来,加强教科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现路径方面,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教科书文化建设全面领导;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多圈层教科书文化建设参与体系;发挥以公平互动为核心的教科书文化建设辐射影响力;切实将教科书打造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关键词  教科书;教科书文化建设;文化记忆;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是教育之根,在激活传统、塑造民族性格、鉴往知来等方面产生着深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4年1期2024-01-15

  •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文化记忆建构
    究侗族大歌的文化记忆建构,理解侗族大歌包含的文化符号和集体记忆,有助于理解民族民间音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从“文化记忆”的角度来看,侗族大歌的建构可以从“物化表现”“身体实践”和“政策支持”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侗族大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实质是一种文化记忆,以文字、影像和建筑为载体,呈现出文化记忆的塑造性特点,起到存储、激活和回忆的作用;技艺、仪式和组织活动,体现了文化记忆的能动性,具有沟通、重构和获得族群认同的功能;在政策、规划活动等

    艺术评鉴 2023年15期2023-09-20

  • 文化记忆中的身体审美观
    摘要】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基石,以身体肤色为切入点,分析对比莫里森的两本小说《最蓝的眼睛》和《天佑孩童》中的身体审美观,刻入身体中的文化记忆。尽管审美观念由过去的“黑即丑”转变为现代社会的“黑为美”,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依然无法摆脱美国白人强势文化对其身体规训和精神奴役。莫里森表明“黑为丑”“黑为美”都不能作为评判黑人价值的标准,黑人应该以自己的文化记忆为基础建立个体认同和民族认同。【关键词】莫里森;身体书写;肤色;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I712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2023-09-19

  • 文化记忆理论下古尔纳《天堂》的象征隐喻解读
    古尔纳对非洲文化记忆传承以及民族身份建构的深刻理解与艺术价值。本文拟从文化记忆理论入手,分角度分析小说意象,旨在找寻文本所体现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引发对后殖民主义的思考以及对处于“失根状态”的非洲人民的关注。【关键词】文化记忆;《天堂》;象征隐喻;后殖民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9-0019-03【DOI】10.20024/j.cnki.CN42-19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2023-08-19

  • 学校文化记忆的功能透视与强化策略
    素,聚焦学校文化记忆有利于对学校文化做出更加全面的审视。学校文化记忆由历史记忆、交往记忆和空间记忆构成,能够促进学校文化传承,提供育人资源,是学校管理的关键要素。学校可通过创设交往时空、筑牢学校伦理和建立长效制度以强化学校文化记忆。关键词 学校文化;文化记忆;交往记忆;空间记忆;交往时空;学校伦理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6-0041-04当前,面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在已有研

    中小学管理 2023年6期2023-07-29

  • 话语间性与价值认同研究
    市场实现民族文化记忆的跨媒介表达,将其作为跨媒介所要具象化表达的对象,使大众对文化记忆有更直观的理解,是当前民族电影的重要使命。就目前看来,新主流电影历经十余年的类型化演变,迈向新主流的创作之路,而这恰恰凭借其工业化的创作模式,成为当代文化记忆视觉化建构的重要手段。这一过程中,储存在不同时代、不同媒介之中的文化记忆在新主流电影的叙事文本中被重塑,在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表现出来,成为烙印在影像之中的精神符码。在间性思维的考量下,新主流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2023-07-18

  • 乡村振兴下的空间重构与地方实践
    间载体,重拾文化记忆,以期培养乡民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空间重构的角度,分析乡村文化空间的变迁历程,探究其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思路。关键词 文化空间;文化记忆;空间重构;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 C 912.4;K 892.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2-0226-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50Sp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2023-07-17

  • 马来西亚海丝文化记忆建构
    马来西亚海丝文化记忆形成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重大历史过程,根植于中国与马来西亚民众记忆中。马来西亚海丝文化记忆记录了中马经贸往来、社会互动、文化与教育交流合作历史,经过时空的历时、共时建构与立体审视,通过文本、意象、仪式系统的型构,以及反复使用的文本、图画、故事、场所、纪念活动、表征实践、仪式等,记忆得到强化。马来西亚海丝文化记忆是在与文化制品和文化活动的互动实践中得到建构和拓展的,始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交往实践,筑牢于中马共同文化根基,推动着中马两国友好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7-12

  • 非虚构影视的中国文化记忆书写
    冲击下,中国文化记忆出现传承危机,受数字媒介逻辑影响,社会出现“文化失忆”症候。如何抵抗文化遗忘,重新建构族群身份认同是当下中国文化记忆书写的重要命题。《典籍里的中国》采用非虚构创作手法,将传统典籍文本与影视连接起来,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的回忆空间,实现中国文化记忆的创新书写,为文化作品的创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失忆”;非虚构影视;回忆空间文化记忆具有塑造文化身份、建构族群认同、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使国家和民族在文化記忆的不断书写中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1期2023-06-25

  • 黔中红毡苗支系芦笙仪式与文化记忆
    芦笙仪式是其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形式,本文主要对其传承模式、仪式文化功能、芦笙文化的属性、传统仪式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关键词:红毡苗  芦笙仪式  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005-04一、苗族支系名称演化苗族是一个支系纷繁、语言差异甚大的世界性民族,从历时性角度来说,不同时期有着对苗族不同的称谓,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范围内都会采用或被他族采用各不相同的称谓进行

    艺术评鉴 2023年3期2023-06-21

  • 以城入词,再叙文化
    宋词;杭州;文化记忆对于宋词而言,杭州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其盛衰荣枯都有着特别的象征符号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词人不同的情感和心曲。而宋词对杭州而言,则是一种文学形式对一座城市的重建与再现,宋词对杭州的物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多维书写,展示了杭州从都市到都城的多重空间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杭州不寻常的城市映像与文化记忆,也能感受到这座南宋都城的真实存在过,以及它所承载的国家命运和词人心态。一、杭州风光多胜景杭州历来是江南的重镇,宋室南下更是使得它一跃

    科学导报 2023年37期2023-06-17

  • 基于文化记忆的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路径探析
    共产党历史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表现为两种形态,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力量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其具有满足个人需求、构筑集体记忆、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价值。应该通过文化记忆载体的融合、环节的优化不断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染力、影响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关键词:文化记忆;伟大建党精神;价值;路径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2023-06-15

  • 记忆与空间:历史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逻辑构建
    的方法,构建文化记忆与文化空间的关联视角下古城非遗活化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文化记忆代表了时间维度上的文化积淀与演变,作为文化空间形成的根基,是物质空间通过记忆媒介对精神层面的一种客观映射,塑造地方认同与依恋;文化空间衡量着空间维度上的文化生产,依托空间实践触发“回忆地方”的集体和个人行为,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和地方感的寄托;地方感增强延续古城文化记忆发展的情感力量,深刻影响着古城的文化空间构建,赋予古城新的地方意义。文化记忆、空间实践、地方感共同构成历史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6-14

  • 讲好中国故事,唤醒文化记忆
    着重要意义。文化记忆包括回忆、认同与文化的延续。《人世间》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铸牢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资源,其跨区域传播是对文化延续的实践。本文将对《人世间》中的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做进一步发掘与解读,这对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今古文创 2023年14期2023-05-31

  • 历史微光的重现:文人电影气韵与知识分子心灵谱系重塑
    个作用框架,文化记忆就是这个作用框架的上位概念。阿莱达·阿斯曼指出了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建构和集体认同的建构或政治想象相互关涉。《化城再来人》和《掬水月在手》这两部讲述诗人文学人生的影片,记录了近代历史与个人记忆的交织,形塑了现在与过去的关系,折射出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心灵谱系。这一影像叙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观众的归属感与国族认同感。以文人电影的代表作《小城之春》作为参照,可以看到以上两部电影在历史现实与集体记忆的交织中更新了文人电影表现人文情怀的艺术。关键词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六人》文化记忆建构20世纪初期华裔劳工形象
    音。本文结合文化记忆理论,深入解读纪录片《六人》在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三个方面所展现出的华裔劳工移民形象,还历史以真相,重塑20世纪初期积极正面的华人移民形象。【关键词】 《六人》;泰坦尼克号;文化记忆;移民形象【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8-008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8.028基金项目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文化记忆与当代山东作家创作
    表现为自觉的文化记忆传承,自觉的文化身份确认和自觉的文化意识探索。关键词:文化记忆 山东作家 齐鲁文化阿斯曼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性结构”。文化在社会和时间层面上具有链接功能,体现在观念体系、话语方式和社会实践,与身份认同息息相关。文化记忆也是历史记忆,是一种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的综合范式。文学艺术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具有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作为社会记忆的表征,则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性,即虚构文本记录的总是真实的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在文化记忆视角下观照当代作家创

    百家评论 2023年2期2023-05-30

  • 《幽灵旅伴》中黑色欧洲史的重构
    忆结合起来以文化记忆为切入点,从欧洲宫廷史、奴隶史和艺术史三方面探讨了对欧洲历史的重构,解决了当代英国黑人移民缺失的民族归属感,体现了作者对边缘群体和被遗忘群体深切的人文关怀。关键词:伯纳丁·埃瓦雷斯托 《幽灵旅伴》 文化记忆 黑色欧洲史英国当代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于2005年出版了一部散文间或诗歌的小说《幽灵旅伴》,该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加勒比英国裔在伦敦从事金融行业的斯坦利(Stanle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论《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及功能
    叙述视角; 文化记忆; 回溯性叙事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22)05-0095-09一、 引 言萧红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与特定地理空间相关的文学作品,其文本立足于一个实存的空间——呼兰城。同时,这个空间也是作者萧红个人童年记忆的存储地,起到了“装载”与“保存”的作用。“空间”和“记忆”是解开其小说形式符码的两把钥匙。记忆,立足于对已经过去了的事件的回顾和确认,是人类意识范畴内针对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的一种应对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2-12-06

  • 匠艺之道与文化自觉:罗斯金美学思想再析
    ;劳动伦理;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102-04《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以下简称“罗斯金”)于1849年出版的著作,时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工业大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强大,以及工业技术与科学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导致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识逐渐薄弱。罗斯金在此书中强调,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引导建筑具有美好价值的法则,

    今传媒 2022年5期2022-07-26

  • “记忆之场”:冯骥才的 “津门”文化书写
    场”作为支撑文化记忆的有效之维,以皇会仪式、杂耍技藝等象征性“记忆之场”赓续集体记忆。“记忆之场”的“津门”构成小说叙事的核心要素,拥有独立的文化阐释功能,提供着语言、经验和意义的标本,并传递出叙事背后所收束、折叠或展开的话语表征;既是记忆的再现,又是过去、现实和未来黏连的基点,既有写实的成分,更有想象的空间,从而成就其作品中“场”之特殊性,彰显其重构记忆的功力和对未来社会的期许。关键词:冯骥才;记忆之场;津门书写;文化记忆一“正是因为没有了记忆,记忆才被

    当代文坛 2022年4期2022-07-06

  • 论媒介记忆视角下湖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了岳麓書院的文化记忆和文化价值,为湖湘文化在新时期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贡献,并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与评价。文章以媒介记忆为理论视角对《岳麓书院》进行文本分析,探寻该片建构媒介记忆的方法和策略,为新时期传播语境下湖湘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与城市历史文化有关的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创新思路与借鉴。关键词: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媒介记忆;文化记忆;纪录片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6-0181-03一、前言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6期2022-06-25

  • 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东村傩戏的文化记忆研究
    祭祖拜灵。傩文化记忆在陈东村的宗教信仰、节日传统和日常生活中逐渐生成并不断发展,成为陈东村经久不衰、与众不同的奠基性文化。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以“社会—文化”范式探讨陈东村傩文化记忆的生成,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在古老村落现代性流变中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东村傩戏;文化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技能、传统知识、传统节日礼仪及民俗活动等领域1。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

    歌海 2022年2期2022-06-20

  • 新国货品牌文化内涵提升路径研究
    文化;非遗;文化记忆;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128 — 03 第一次国货品牌意识的觉醒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国货企业逐渐走出困境,国货品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都得益于中国人民在当时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抵制洋货运动,在当时也涌现了一系列发展至今的知名国货品牌,比如像回力牌球鞋、张裕牌红酒、 百雀羚护肤品、张小泉刀剪等等。到了改革开放时

    理论观察 2022年3期2022-06-14

  • 《七夕奇妙游》对文化记忆的浪漫想象与当代重构
    值实现了节日文化记忆在当代的价值延伸,强化了文化记忆在道德引导和文化自觉方面的作用,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关键词】七夕奇妙游;文化记忆;内涵重构;创新转化《节日奇妙游》是2021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在该系列节目中,《七夕奇妙游》最受好评,其通过演绎航天员唐小天的穿越故事,串联起《龙门金刚》《给女孩》《爱》《破阵乐》《为自己鼓掌》《夜空中最亮的星》六个节目,将观众从当代宇宙带回唐代的七夕星空。就主题而言,《七夕奇妙游》冲破了以往七

    新闻爱好者 2022年5期2022-06-14

  • 在校外摄影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代青少年建立文化记忆、传承文化记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校外摄影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必要性。文化记忆理论认为建筑物和图像都是文化记忆的媒介,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是实现文化记忆建构的承担者。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以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为切入点,将传统建筑作为校外摄影教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形式。校外摄影教学中,以传统建筑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值得探讨。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记忆;传统建筑;图像媒介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4期2022-05-30

  • 从《典籍里的中国》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记忆建构
    摘要:文化记忆对实现个体身份认同,打造社会共同体有着巨大价值。电视媒介在建构文化记忆的过程中肩负重要责任。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缩于优秀典籍之中,以“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呈现优秀典籍的核心思想及其成书、流传过程中的动人故事。文章采用个案分析法,以《典籍里的中国》11期节目为例,从符号表征、塑造儀式、媒介传播三个层面分析,发现该节目通过使用凸显群体性的戏剧台词、营造沉浸感的舞台场景、塑造真实感的演员表演等符号,唤起观众对于中国传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1期2022-05-30

  • 基于文化记忆视角的万溪宝珠梨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文姬关键词:文化记忆 品牌文化 万溪宝珠梨 文化元素 包装设计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8-0028-04引言记忆对于人类而言是在不同时空维度中发生的片断或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记忆存储于一定“记忆媒介”中,经过一定量化转化为文本和仪式,二者在互动中共同塑造一个民族的整体意识和气质[1]。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时期,国家对于乡村“一村一品”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坚定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构建富有文

    设计 2022年15期2022-05-30

  •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工业遗产活化设计策略研究
    工业遗产 文化记忆 记忆要素 上海制皂厂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8-0089-03引言工业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科技和科学等价值,是城市转型发展的文化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相比之下,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不同区域情况复杂各异,并且由于当地居民缺乏对工业遗产重要性的认识[1],导致出现许多工业遗产面临着倒闭、搬迁与转型,随之也出现了利用率低、与社会大众脱节等困境,活化成为保护与传承的重要

    设计 2022年15期2022-05-30

  • 民间舞蹈的创作思辨
    蒙古族舞蹈;文化记忆;传统;创造性;历时性;共时性【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8-009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30蒙古族舞蹈创作在民族舞蹈的创作中是如何在“围墙”之困下“走出去”,在语汇层面如何实现中国新表达,在情感层面如何实现超时空共情,在文化符号下如何实现跨领域认可都需要蒙古族舞蹈去不

    今古文创 2022年18期2022-05-19

  • 记忆、都市与文学传统
    ;文化乡愁;文化记忆;本土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2)1-0014-10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前后赴港的南来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群体。①赴港后,他们的写作对香港文学主体性的建构和文化走向的影响颇深。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推动下,本土新一代的文化人,才得以获取可贵的成长空间。②在彼时的香港,虽然中文出版活动具有一定自主性,却又难免受到商业社会的挤压。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有作家权益保障缺失、奸

    华文文学 2022年1期2022-03-24

  • 《唐宫夜宴》的文化符号表达研究
    唐宫夜宴》;文化记忆;文化符号;皮尔士符号三分法【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各民族共同记忆与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XXW009)。一、国潮风尚与文化符号国潮风尚,是一种流行于青年人群之中的亚文化潮流,即以具有传统文化性质的形式美学符号为追求的文化趋同意识。国潮风尚以表达“民族化”“传统化”的形式美学为内核,但又无意盲目复古,而是不断赋予传统文化符号当下的文化和美学价值,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复兴。[1]《唐宫夜宴》是2021

    新闻世界 2022年3期2022-03-22

  • 文旅融合视域下民族村寨的景观修复与现代治理
    基础,以重塑文化记忆,打造文化景观,加强手工艺由实用向审美的转换来提升村寨的活力,使民族村寨获得持续的更新与发展。关键词:文旅融合;景观修复;现代治理;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2)02-0062-09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2.02.006“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1]民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2期2022-03-21

  • 《在群山之间》:作为扶贫文化记忆的可能性
    为呈现载体的文化记忆。关键词:《在群山之间》  新乡土文学  扶贫运动  文化记忆《在群山之间》是青年作家陈涛的新作。文学评论、研究界为此曾举办“非虚构、扶贫文学与《在群山之间》作品研讨会”①。在我看来,《在群山之间》与其说是“扶贫文学”倒不如称其为21世纪的“新乡土文学”。尽管不少评论认为这是一本散文集,列入非虚构文学写作序列。然而,无论怎么说,作家与评论家都不否认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既然承认它是文学,我们就有理由将之置于文学史与文学家族谱系的大背景、大框

    百家评论 2022年1期2022-03-03

  • 蒙古族祭火仪式与文化记忆的变迁
    变,同时也让文化记忆的传承机制及相关知识的性质产生变化。【关键词】祭火仪式;变迁;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092-03火,是人类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对象之一,很多民族都有与火以及火神相关的民间信仰。对生活在北方偏冷地区的蒙古族来说,火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腊月二十三日是蒙古族“送火神”的重要日子,蒙古语称之为“Gal Tahih”(祭火日)。传说

    今古文创 2022年6期2022-02-25

  • 露丝·贝哈的身份追寻与文化记忆
    人身份焦虑和文化记忆,呈现出流散犹太人在回归犹太身份和种族融合之间的不可抉择。 关键词:身份建构 文化记忆 回忆空间 流散 犹太性 露丝·贝哈1956年出生于古巴。从1925年她的外曾祖父逃离波兰开始,她的家族便开启了流散生活,她家族的人先后在古巴、以色列、美国等国居住。其父亲是来自西班牙的赛法迪犹太人,母亲是来自波兰的犹太人,古巴革命發生两年后他们举家迁移到美国纽约。[1]美国人类学家露丝·贝哈擅长犹太人民族志书写。她的作品能让读者很容易感受到族群流散带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2022-02-19

  • 闽东传统聚落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路径研究
    入点,借助“文化记忆—文化展示—旅游凝视”理论模型,重新梳理两地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及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策略。在对两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应以两村独有的资源为依托,找到各自的发展路径,保护并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才能使乡土文化更好地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打响乡村特色旅游的名片。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记忆;文化展示;旅游凝视本文索引:申雨洁,涂存红,刘思瑶,等.[J].商展经济,2022(01):-040.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我国大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1期2022-01-23

  • 群像叙事《觉醒年代》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指向未来的“文化记忆”。《觉醒年代》是群像叙事的代表作,本文将结合该剧探析群像叙事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关键词】群体叙事;集体记忆;建构;文化记忆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对社会记忆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集体记忆的研究不断深入,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可以很好地承担起构建集体记忆的责任。我国当下部分电视剧把人物群像作为叙事主体,通过塑造人物群像的特征来折射整个社会形态,建构国家的集体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

    新闻世界 2022年1期2022-01-19

  • 穿透记忆的意义
    ;文献遗产;文化记忆分类号:G112The Meaning of Penetrating MemoryFeng Huiling(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Abstract:This paper comments on the thinking logic and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1期2021-12-26

  • 西安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的路径研究
    用。关键词:文化记忆 民间艺术 乡村文旅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以文化旅游产品供需的视角进行探讨。Richards从文化旅游产品供需的角度出发,认为虽然旅游者的文化遗产旅游需求会随其收入的增加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但需求的变化受供给的影响更大;Bachleitner通过分析文化遗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2021-12-06

  • 主客互动视角下哭嫁的旅游展演研究
    演追溯和呈现文化记忆,旅游者通过对哭嫁的凝视理解达成文化共识,在主客互动之间,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研究结论有助于民族地区通过重构文化符号,展现民族文化,推动旅游发展。关键词:哭嫁;主客互动;文化记忆;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25“哭嫁”是新娘出嫁时和其女性亲戚一起边哭边唱的风俗活动,土家族的“哭嫁”历史悠久、哭嫁歌词丰富尤为著名。“出嫁”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4期2021-11-15

  • 《金山》的回忆空间建构与文化记忆传承
    空限制并形成文化记忆的延续。关键词:《金山》;张翎;空间;文化记忆;身份;传承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1)4-0085-07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北美新移民文学的空间诗学研究”,项目编號:1607081;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空间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7CWWJ03;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空间理论视域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研究”,项目编号:J15WD29 。作

    华文文学 2021年4期2021-10-16

  • 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构建的问题与策略
    高校档案馆的文化记忆是高校档案理念的更始,需要其自身的文化引领。实现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功能,需要充分挖掘其文化记忆内涵,加强文化记忆本质认知,拓宽文化记忆宣传渠道,以提升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能力。关键词:高校档案馆;文化记忆;大学文化;记忆价值Abstract: The cultural memory of university Archive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Archives,

    档案管理 2021年5期2021-10-13

  • 重工业文化记忆活态传承的“契机”
    代给我们留下文化记忆的新契机。故此,本文将对长春拖拉机厂以文化记忆的活态传承为方式进行改造研究分析,改造目标为工业博物馆。◆关键词:重工业;文化记忆;活态传承;更新改造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发展,许多传统重工业产业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消失在时代的长河之中。长春拖拉机厂就是一个典型的废弃老厂房建筑,如今其中的厂房已失去功能,却占据城市中的重要位置。在新兴工业不断兴起的态势中,长春拖拉机厂作为保存较好的老工业建筑,是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见证,也是老一辈长托人的精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2021-10-12

  •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佛山城市品质提升研究
    摘要:“文化记忆”理论对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具有指导意义。“十四五”时期,佛山的城市化应更加重视“品质提升”,而“文化记忆”是佛山文化自信、品质提升的前提。“文化记忆”理论的本质是一个社会群体建构起来的历时态的身份,以文化模因的稳定复制为特征,政府或民间传承是记忆传导的主要方法。对于佛山来说,基于“文化記忆”理论的城市品质提升应避免“忽视城市的文化品质”“不注重塑造城市文化记忆”“城市化均衡程度不够”等误区,采取以下提升策略:发展具有佛山文化记忆特色的文化创意

    西部学刊 2021年15期2021-09-13

  • 新媒体环境下形塑城市“文化记忆”路径探析
    。城市记忆是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维度。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新媒体,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多元化和适时互动等特性,利于提升城市记忆的同一性和个体对集体身份认同归属感。因此,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了象征、承载和传播城市“文化记忆”的主流媒介。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形塑珠海城市“文化记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操作路径。关键词:文化记忆;珠海;新媒体;文化软实力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9-11

  • 情感史路径与当代文学回忆性文本的若干问题
    、交际记忆与文化记忆的写作特质,又使回忆文呈现出独立文体的一面。随着当代文学的组织生产,回忆性文本逐渐形成规模,随之产生的相应问题是,在当代文学的研究范畴内,回忆文是作为历史史料还是当代“原生”史料,作为史料的回忆文是否可以成为研究本体,可能的研究路径是什么,又怎样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具体展开等等,都是本文尝试借助情感史讨论的问题。关键词:情感史  回忆性文本  交际记忆  文化记忆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史料,文学回忆性文本被公认具有反思历史、参与文学研究的重

    百家评论 2021年1期2021-09-10

  • 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叙事特色探析
    化及其承载的文化记忆,足以成为未来文化类微纪录片制作的标杆。关键词:微纪录片;叙事特色;文化记忆;《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39-02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百集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分别于2018年1月、7月和2020年6月播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季,且均在B站获得了9.9分的高评价。其凭借短小精悍的制作、恣意活泼的画风,在全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本文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2021-09-10

  • 事件·记忆·共同体:《夺冠》的叙事机制与文化记忆建构
    凝固为国家的文化记忆,在观众之中建构起情感记忆共同体,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提供了创作经验。关键词:《夺冠》;女排精神;叙事机制;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电影《夺冠》由陈可辛执导、张翼编剧,以中国女排三代教练袁伟民、陈忠和和郎平为线索,聚焦中国女排横跨35年的艰苦训练和英勇夺冠的峥嵘历程。电影展现了中国女排在赛场上的风风雨雨——从20世纪80年代“五连冠”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重回巅峰,也探讨了不同时代“女排精神”的意义,并从“记忆”中

    艺苑 2021年3期2021-09-07

  • 《别告诉她》:离散者记忆与身份的回归
    中国人共享的文化记忆在碧丽的身上得到了傳承和延续。关键词:《别告诉她》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011-03《别告诉她》是美国华裔女导演王子逸根据自身真实经历自编自导的家庭喜剧电影。影片围绕一个跨国家庭展开,住在长春的奶奶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家人们想对老人隐瞒病情,同时回家与老人告别,遂以在日本的孙子浩浩要举办婚礼为由从世界各地返回长春。在美国长大的女主角碧丽(Billi)得知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2021-09-07

  • 记忆的瓦叠
    的四壁中寻找文化记忆以及保护文化遗产,对遗产保护者来说也是新的一次挑战。牛皇村艺术遗产工作坊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即是从“乡土家园”的记忆入手,探索地方文化遗产的承续活化。【关键词】文化记忆;个体记忆;空间记忆;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095-03【本文著录格式】段治兰.记忆的瓦叠——牛皇村艺术遗产工作坊参与式观察的发现与反思[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95-97.乡村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3期2021-09-05

  • 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红色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承研究
    体奋斗记忆。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红色交往记忆的代际传承影响不断递减,面临传承困境;物质媒介、精神符号以及社会活动载体等多元记忆路径的建构、不断优化和丰富的记忆内容,对有效建构红色文化记忆,使之摆脱代际影响有重要作用。在此视角下,红色文化记忆建构与传承是同时进行的一个多时空、多維度的动态过程,也是由红色交往记忆上升为红色文化记忆的关键过程。关键词:文化记忆;红色文化;建构;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2021-09-05

  • 济宁:守护流淌着的“文化记忆
    王迪竹竿巷里的“老手艺”。图/薛兆田水文化是运河文化的灵魂。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虽地处北方,水系却十分丰富,素有“江北水城”之美誉。700多年前,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贯通了政治、文化、经济三大中心,济宁也日益成为水陆交汇的南北要冲,在大运河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居運道之中”,使济宁占据地利,成为“运河心”。这里不仅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也是漕河管理中心和鲁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元明清三朝派设最高司运治运机构

    民生周刊 2021年16期2021-08-16

  • 通过“走角”探微湖南江华瑶族文化记忆
    鼓舞以及瑶族文化记忆延续的重要纽带,亟需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重构文化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笔者以江华瑶族长鼓舞中“走角”为切入点,首先分析“走角”与文化记忆的关系,其次探究“走角”中包含的深刻记忆如何产生与重构,再次通过“走角”中关联的人文价值重新建构群体文化认同。本文以小见大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对“走角”进行探微,试图为瑶族文化记忆注入新的血液,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记忆的多样性,为其他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关键词】 文化记忆;“走角”;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9期2021-08-09

  • 日本“军神电影”的记忆装饰与还真
    山本五十六;文化记忆;影像降格中图分类号:J905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21)03-0088-12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1974年接受《电影手册》杂志采访时曾质疑:“如果没有把人物英雄化的传统进程,战争片能不能拍成呢?这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如果不通过史诗这种手段,也就是说把历史当作英雄故事一样来讲述,历史怎样能坚持自己的话语,找回过去?”[1]电影对战争历史的描摹、对战争英雄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8-06

  • 遗产的社会建构:话语、叙事与记忆
    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形成,提出“遗产社会建构框架”与“遗产共建共享:文化‘活态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实践路径”,强调只有在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对遗产文化符号进行“神圣化”“重复化”与“现时化”的阐释与展示,才能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文化记忆,“活态化”传承与传播遗产文化,塑造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关键词]社会建构;遗产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记忆;活态化传承与传播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民族学刊 2021年4期2021-07-17

  • 博物馆与文化记忆的双重建构
    理空间,还是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作为“记忆的场”,它是一个民族群体记忆的累积与凝聚,同时又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以新的语言秩序构建起当下新的文化记忆。在文化建设备受重视的今天,博物馆对文化记忆的双重建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记忆 群体记忆 双重建构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56Abstract Muse

    科教导刊 2021年12期2021-07-08

  • 数字媒介视域下的文化记忆研究
    摘要:文化记忆媒介经历多次嬗变,从口述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到当下的数字媒介。媒介嬗变为文化记忆当下化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框架,尤其是数字媒介,对文化记忆的储存、传播和表现产生了诸多新影响。首先,它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记忆的储存能力,也产生了“数字黑暗时代”问题;其次,它有利于传播个体关于文化记忆的观点和评价,放大了各群体间关于文化记忆的认知差异,改变了文化记忆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最后,它为文化记忆的表现带来了非线性叙事,产生了超文本和超作者,并为文化记忆文本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6-15

  • 国庆彩车中的文化设计实践研究
    设计实践 文化记忆 信息可视化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36-04引言彩车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卤簿”文化。“卤簿”可视为一项制度,是对舞蹈演出、仪仗队、奏乐、车马安排、交通治安等的相关制式规定,同时根据国事活动的重要级别区分等级而实施。车马形制在其中也衍生出文化与审美属性。国庆彩车延续了卤簿文化的车马形制仪式,车身的装饰蕴意丰富,旨在游行过程中展现国家文化特色与建设成就。作为时代精神、民族文化

    设计 2021年11期2021-06-15

  • 河北民歌的文化认同
    认同危机  文化记忆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认同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托,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相互交织与碰撞中,文化共识乃至认同危机日益凸显。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归属感的表现形式,随着河北的经济与文化生活快速发展,文化内在活力不断提升,由此部分社会成员文化认同方面出现迷失和文化价值的跌落,影响到社会关系的和谐。河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河北地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浑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河北地区丰富的民歌文化。民歌是指每个

    艺术评鉴 2021年5期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