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墨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2021-09-12 05:51董卫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2期
关键词:墨子工匠精神

董卫华

[摘           要]  “鲁墨工匠精神”是指以鲁墨为代表的中国工匠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一丝不苟,以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对待自己的产品。这正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唯有以鲁墨工匠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敬业报国、匠心圆梦,才能拥有打开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钥匙,实现战略的完成与经济的振兴。

[关    键   词]  鲁墨工匠精神;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18-02

一、前言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未来国家工匠的主阵地毫无疑问承担了为未来祖国建设输送合格建设者的重要责任。要培育合格的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必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当代各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中崛起,对本国工匠的培育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塑造是其最为核心的要素。这些国家拥有一大批超过100年乃至超过500年的企业,能够支撑这些企业的恰恰就是在职业教育最初就深深铭刻在每一名工匠心中的工匠精神。

二、鲁墨工匠精神的深厚内涵

几千年来,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一代代能工巧匠们的智慧与创造,以鲁墨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薪火相传。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在中华传统经典中处处闪耀:先秦时期的手工专著《考工记》认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明代儿童启蒙书籍《增广贤文》中提出“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从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到“鬼斧神工”的四羊方尊,从蜿蜒万里的长城到大气雄浑的兵马俑,从“惠泽百代”的都江堰到千年不朽的赵州桥……这些珍贵的历史瑰宝无一不是中华传统中鲁墨工匠精神的化身,无一不是一代代匠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实践证明,鲁墨工匠精神在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从业者最崇高的价值理念。让我们重新回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中去,冶炼和浇铸出符合当代工匠要求的鲁墨精神,让鲁墨、墨子工匠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并将之传承和发扬光大,是当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鲁墨(约前507—前444),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墨出生于工匠世家,从小就跟着家族长辈从事木工、建筑工作,在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后来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鲁墨一生有很多创造发明,他发明了沿用至今的木工工具:有鲁墨尺(后人将之简化为尺,也被称为曲尺或矩)、墨斗、刨、凿、铲、锯、斧等;他设计出中式建筑的早期雏形,例如殿、阁、亭、桥等;他又创造了沿用至今的部分生活用品,例如雨伞、木马、木车等,还有床、桌、门、窗等家具;他还在军事上贡献良多,例如攻城用的云梯和作战用的钩强、攻城锤等;他还在建筑、民用等诸多行业奠定初步的规范、标准,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百工祖师”。

墨子(约前480—前390),出生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小邾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墨子被认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自然科学领域,他提出了光线直射原理、光影关系分析、小孔成像原理、点线面体圆概念、力的作用、杠杆原理等,被世人尊称为“科圣”,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科学家之一;在人文、哲学思想领域,他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墨家学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鲁墨和墨子,基本上是同时代人,在文化上,他们同根同源;在地理上,他们的出生地附近就是车神奚仲的故乡小邾国,在“技”的理念和实践上,他们也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如果说鲁墨精神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在“技”和“巧”上的融合,那么墨子精神就是将传统工匠精神推向“技”和“道”的升华。鲁墨和墨子在农业、手工业、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的劳动实践,蕴含着丰富的“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知行合一”的中国工匠精神。

(一)专注执着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鲁墨的长辈世代从事工匠,受家庭影响,他从小跟随家人耳濡目染,接触、了解、苦学各种技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正是由于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坚守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鲁墨才能成为“百工祖师”。而墨子同样出生于木工世家,他实践经验丰富,加上在工作中养成的细细琢磨和反复推敲的习惯,终于成为与鲁墨齐名的一代能工巧匠。同时期的匠人上升士人后,大部分都脱离了劳动,而墨子由匠人上升为士后,仍然坚持亲力亲为,并以亲身实践为荣。在《庄子》天下篇中谈道:墨子“以绳墨自矫”,绳墨就是指木匠。墨子认为:人不分贵贱,上自天子,中到士、三公、诸侯,下到庶人,都要“竭力从事”,从事就是工作。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的就是“强力而行”的敬业、乐业精神和“自苦为极”的求索献身精神。

(二)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鲁墨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尚精”和“尚巧”。首先明确“法”就是“矩、规、绳、悬、水”等规定的数,然后依“法”制作器物,从而确保器物的品格和质量。这就是“尚精”。《淮南子》修务训篇将此定义为:“无规矩,虽奚仲不能以定方圆;无准绳,虽鲁般不能以定曲直。”“尚巧”是指不仅要重视器物的实用性、舒适性,还要注重器物的外观美、细节美。传说鲁墨制作的石头凤凰,精巧绝伦,巧夺天工,他还建造了中國传统建筑亭、桥、殿、阁等的雏形,流传至今。墨子在《法仪》中提出“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墨子认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按法度做事,工匠更需要以“规”“绳”“县”为标准来做圆、做直、做正。墨子曾制作过木莺、车辖和守城器械,他的木工技艺高超,被后世誉为与鲁墨齐名的大师。据《事物给珠》《物原》《古史考》《世本》《墨子》等古籍记载,鲁墨在日常劳动实践中注意到,破坏庄稼严重的蝗虫,其牙齿构造特殊,两排牙齿上带有许多小齿,这些小齿咬断草叶的效率惊人。由此他受到启发,试验了各种材料,先是用竹片,后来又改用铁片做成了锯,使木工水平从此有了一个飞跃。鲁墨在长期的木工实践中,因为需要经常与木头打交道,他不断思考如何改进木工技术。他根据工作需要,经过反复试验,给“斧头”加上了薄铁片,装上木座,制出世界上首把刨子。他的每一项发明创作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改造,这是对鲁墨工匠精神的最好阐释。

猜你喜欢
墨子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墨子破云梯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墨子训徒
拿出精神
墨子教诲青年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