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研究

2021-09-13 01:50丁凌姚萍
中国水运 2021年7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回归分析区域经济

丁凌 姚萍

摘 要:利用安徽省 2000-2018 年统计数据,选取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货物周转量以及邮电业务总量三个指标,通过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探究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间的影响关系。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区域物流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区域物流;区域经济;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7-0094-04

1引言

物流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20年我国物流受疫情影响,总规模一季度下降7.3%,随着各项积极政策的实施,到6月末为下降0.5%,9月转降为升,增长2.0%。几乎零接触的网上购物方式已然是民众更佳的选择,人们的生活与物流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区域物流与区域产业紧密相连,影响着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加快复工复产对于保民生、促经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发展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号召将使得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产业一体化,物流产业作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区域资源分配、协调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区域物流业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与产业的联动发展[1]。

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各商贸物流园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有力的聚集效应,强大的物流功能,为社会经济高效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1]。《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物流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超过2500亿元;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业产业体系,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枢纽。在新零售经济下,物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流的发展可以使产品流通天下,促进产业的发展,使经济能够高效快速发展。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探究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状况,为其他省市物流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2文献综述

中国各地区之间物流效率的巨大失衡,物流标准上、物流发展水平、物流模式上的差异对流通速度影响很大,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在物流效率中起着显著的正作用[2-3]。物流业与大多数产业的发展都密切相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能极大地减少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效率[4]。新零售概念提出以来,其在生鲜食品行业就掀起巨大波澜[5],金融机构对现有的金融服务进行优化与创新,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并且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用户的交易成本与时间成本[6]。

在电子商务的支撑下,物流行业、经济水平都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区域物流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7]。有学者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物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物流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8],但是经济发展對物流业的推动作用不足;物流业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公路交通物流运输对区域经济有着正反两方面影响,区域经济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但对生态环境方面带来了失衡[9]。但也有学者发现长期内,区域物流在需求和供给层面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则在区域物流业产值方面促进区域物流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10]。区域物流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总量大、物流供需旺盛的省份一般区域物流竞争力都很强劲[12],当前中国物流业整体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区域物流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态势,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其协调程度高度相关[15]。

3研究设计

3.1指标选取

为具体研究安徽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状况,结合已有文献及相关研究,选取以下指标对安徽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状况进行度量:

(1)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能够表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因此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2)货物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各种运输工具(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送货物重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的相加之和,该指标不仅反映的运输距离还反映了运输货物的重量可以很好的反映物流需求状况,作为解释变量。

(3)邮电业务总量。将邮电通信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通信服务价值化,直观地放映了各类邮电业务发展状况,便于研究其经营成果,作为解释变量。

综上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货物周转量以及邮电业务总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判断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物流与经济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来源,选取2000—2018年安徽省1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表1为变量说明,表2为各解释变量原始数据。

3.3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各解释变量并参考已有文献,为量化分析安徽省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4实证分析

4.1相关性分析

为深入研究货物周转量以及邮电业务总量两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与生产总值的相关程度,以确保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本文通过Eviews9.0软件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GDP与 FRT、BPT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942842,0.773512,统计量 P 值为 0.0000< 0.05,拒绝原假设,这说明货物周转量以及邮电业务总量与生产总值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解释变量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2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出现虚假回归现象,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 ADF 检验法用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即判断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则不存在单位根,反之,存在。

检验结果如下表4所示

4.3协整性检验

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各变量均服从同阶单整,由表四可知,各解释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判断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4.4回归分析

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述模型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从各变量的t值以及P值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均有显著性影响。从F值可知方程具有整体线性;调整后可决系数在0.96以上,说明货物周转量以及邮电业务量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影响超过96%,解释程度较高。说明货物周转量每增加1%,生产总值增加0.580%,邮政业务量增加1%,生产总值增加0.287%。货物周转量与邮政业务量的增加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区域物流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区域物流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区域内物流结构升级,物流运送更加高效、便捷,相关企业材料及产品物流服务的成本将有所降低,产品定价更趋平价利民,真正做到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高效、协调运作[13]。

对此,政府应该增加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必要的投资可以获得必要的产出,通过改善物流业的外部环境来改善物流的发展状况,积极加强水陆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运输建设,注重运输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陆港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国际物流业务的需求将增加,引进先进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将改善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和利用效率,尽快与国际物流接轨,逐步完善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现代化物流专业人才,制定物流协调发展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发展区域经济。

5结论

疫情促使物流行业关注非接触或是少接触的作业流程,进而加快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进程。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大力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發展。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得物流业投入、物流业产出及物流业外部环境三者之间因果关系显著,物流业的投入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产生必要的产出。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通过必要的经济投入改善物流业外部环境可推动物流业发展。

我国无论是国民经济领域还是企业经济领域,物流成本都高居不下,在宏观层次上表现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过高,在微观层次上表现为物流成本位居企业成本项目的首位,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传统课题[14],在以货运系统效率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碳排放强度下降约束和经济产出约束,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采取合理的货运结构优化调整方案[16]。随着《中国制造2025》进入实施阶段,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要求物流业深度融入企业供应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正确认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较为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引导区域物流的发展,从而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2):88-91.

[2]Weijie Zheng,Xianhao Xu,Hongwei Wang. Regional logistics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analysis of integrated DEA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with carbon constrai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76.

[3]侯瑞雪,贝淑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跨境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9):16-18.

[4]王圆,贝淑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江苏省物流发展经济因素影响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56-57+36.

[5]陈心媛.新零售背景下盒马鲜生运营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21-23+28.

[6]李若山,潘家坪.中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SWOT分析[J].物流技术,2020,39(09):112-115+128.

[7]周怡,罗曦,余涛.电子商务背景下地级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以眉山市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7):61-63.

[8]赵君妹. 中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0.

[9]蒲殿斌.公路交通物流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20):57-60.

[10]郭磊,郭湖斌.长三角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20(11):1-4.

[11]翟荣兵,刘冬艳.供给侧下的安徽商贸物流园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9):81-86.

[12]黄祖奋.中国省域物流竞争力研究[J].物流技术,2019,38(10):33-38.

[13]石晓萌,侯瑞环.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性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19):236-245.

[14]王华.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15]宋二行,周晓唯.中国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20(08):70-78.

[16]李丹丹. 低碳经济下基于面板数据的区域物流货运结构优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回归分析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