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021-09-13 13:13周飞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参与度深度高中物理

摘 要:深度学习是触发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生长的关键所在,在高中物理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引发学生的思维度,以此确保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境创设、问题导学、目标驱动、任务引领等,都可以触发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思维度;参与度;兴趣;深度;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65-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周飞(1978.12-),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指的是以学生的兴趣及理解能力为前提,使其运用不同思维思考问题,把整体认识融入到学习中,让他们能在不同情境中恰当的处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基于深度学习出发,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与身心特征,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与积极探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一、做好新课导入工作,激起深度探索兴致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切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新课导入工作,通过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或手段揭示新课主题,激起学生深度探索的兴致,让他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高中物理教师应围绕所授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化现象,或采用有趣的小实验呈现新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自觉的开始探索,为深度学习做铺垫.

在进行“时间 位移”教学时,教师可设计生活化导语:你们早自习上完后是几点下课的?去食堂的路上花费多长时间?吃饭用多久?回到教室是几点?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真实情况自由作答,说出一组数据,包括时间点与时间段,根据他们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质点与参考系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引出时间与时刻的物理学名词.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与分享各自对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指出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而走路和吃饭所用的就是时间,即为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之差,然后设疑:高中物理中时间与时刻中说到的第几秒、第几秒初、第几秒末、第几秒内应如何理解?由此正常导入新课.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现象设计新课导入环节,使其不知不觉的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且产生深度学习的意愿与兴致,从而为后续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发挥问题导向作用,明确深度学习方向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来说,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生硬沉闷的理论性说教,还要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动力支持,使其全身心的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为实现这一预期目标,高中物理教师可围绕知识主题巧妙设置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的问题,发挥出問题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深度学习与思考的方向,使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先在课件中播放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下落运动的画面:早春露水从树叶上落下,夏季雷雨侵盆而下,秋天树叶从树上飘落,严冬鹅毛大雪飘飘扬扬.询问: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有哪些情况?学生可能给出三种答案,分别为重的快、轻的快、一样快,并指导他们结合“硬币与纸片”的实验对这三种不同情况进行检验,使其亲身经历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接着,教师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一样?由学生思考、交流与讨论,使其得到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使物体下落快慢变得如此复杂,然后指导他们利用牛顿管完善实验.随后教师设问: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运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提出猜想,指引他们确定实验方案,使其获取证据与归纳规律.

上述案例,教师始终围绕本节课的知识主题设置一系列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让他们初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且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教师巧妙、合理、精准的问题或者问题链将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引领学生的深度思维,也促进深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深度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本身就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原因与再现,不容忽视,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下来看,教师需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带领学生在实验中深度探究,引领他们深度学习.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格外关注实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展开深度探究,由此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的理解与认知.

例如,在展开“向心力”教学时,教师先演示实验:让一个小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保持小物块不掉出圆台,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激起他们深度学习与探究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小物块的受力情况,即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相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特点是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使其得出向心力的定义.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用手拉着细绳的一端,让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疑:是什么力让钢球做圆周运动?使其分析钢球的受力情况,发现是拉力所起到的作用.随后教师讲述: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组织学生实验,深度探究向心力.实验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在这儿,我们还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视频实验等实验来丰富实验的形式和实验的效果,进一步触发学生对实验的体验深度,也结合教师巧妙的问题,提升思维的深度,引发深度学习.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合理穿插至课堂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向心力的存在,使其深度学习与探究,增强他们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四、理论实践有机整合,体会深度学习价值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为应对考试,而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用在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学科现象,或者使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化问题.在深度学习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理论同实践间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基于物理视角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在“摩擦力”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分类与产生条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且对自己设计的实验可以搜集数据与证据,验证个人猜想,他们还能够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能判断其方向,及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当学习完教材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的调查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存在或摩擦现象,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原理或其中的奥妙.预设答案:洗衣机将衣服洗净的原理就是利用摩擦力,通过旋转让水与衣服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清除污渍;不管是自行车还是汽车,刹车时都是与摩擦力有关,摩擦力越大,阻力就越大,刹车性能就越好等等,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我们将学生的调查实践进行展示和评比,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来提升学生对实践调查的认知深度,还可以请学生对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增进理论教学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使他们体会到深度学习的价值,提升深度学习的成效.

在深度学习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重新优化教学设计与流程,灵活运用新课导入、问题导向、实验设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方法,带领学生深度学习与探索物理学的知识特征与规律,使其深层次的理解物理原理,改善他们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姚焕芹.依托物理实验 引领深度学习[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1):64-65.

[2]任虎虎.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大概念教学策略——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通报,2020(10):19-22.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参与度深度高中物理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