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2021-09-14 00:54边文同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砖瓦 2021年8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规划

边文同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建筑的设计、施工规划方向、施工运行等作为主要的设计要素,并且将BIM技术作为辅助要素,实现施工的模型化以及信息化,以此来实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由于BIM技术存在较强的信息集成化优势,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工程部门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成本耗费,并且在协同BIM技术的同时,极大地提高施工规划的合理性,促进工程施工的持续发展。

1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

1.1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定义

与传统的工程建筑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只需要备置成套的房屋构件,并按照工程前规划将房屋构建合理的设置,便能够根据图纸规划来完成建筑的构件装配。在装配式建筑方法应用的早期,建筑的整体结构较为单一,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当前的装配式建筑能够根据外部环境以及实际需要等,进行灵活的设计与改造。其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房屋建筑的需要,实现规模化的建筑建设,缓解当前的供房压力。

2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应用特点

2.1 建筑成型快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便捷有效,由于其效率高的特点,装配式建筑多用于住房建筑的工程施工中。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房屋构件装配的成型速度快,首先,工程前期只需要完善装配式建筑的配置规划,继而完成建筑地基地规划施工,再将建筑所需的外墙板、内墙板、房屋叠合板、阳台构件、楼梯、支柱等进行合理地装配,从而完善房屋建筑的基础形态。

2.2 建筑符合绿色化的需求

由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根本性质有所不同,导致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程用料量低于传统建筑,而这一特性也符合当前绿色化建筑施工的目标。从同规模的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量对比来看,见表1,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材料用量较为经济,以至于建筑的整体碳排放量比传统房屋建筑低11%以上。且从施工过程来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简便而有效,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以此认定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化的特点。

表1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量数据表

3 装配式建筑施工协同BIM技术的使用价值

3.1 减少建筑规划与实际施工的差异

装配式建筑是一项极具结构形式特色的建筑类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规划数据的准确性是减少实际施工误差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此,强化施工规划与设计工作的精度,确保每一项环节设置的合理性与协调性,是实现施工过程高效化的措施之一。而运用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前的规划便能够突破图纸设计的局限,转变为以三维视角,观察建筑的规划是否存在缺陷问题。在该技术的运用中,施工的各项环节都能够在工作人员的控制范围之内运行,极大减少了建筑规划与实际施工之间存在的差异。

3.2 确保施工数据信息的关联性

随着BIM 技术的逐渐完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以此来帮助施工规划中临时调整的数据与现场施工的信息数据之间存在交互性,从而减少建筑施工的误差。在施工过程中,BIM 模型能够通过信息数据的形式来实现资源共享,且模型的可分析功能能够使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模型进行直接的调整,从而在施工中出现突发情况时,加快应对措施的实施速度。

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表现

4.1 BIM技术在工程模拟中的使用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施工工作在于前期的建筑规划与模拟,而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会运用BIM 技术来对规划中的建筑实施模型化构建,根据施工模型来分析建筑的模拟效果、能源损耗分析以及造价分析等数据,以此来减少后续房屋构件装配过程的问题。例如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当中,工作人员需要运用BIM技术来构建施工的周围地形,在模拟场地中对房屋建筑进行虚拟构建,并将所得出的模拟数据与图纸规划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进行后续的项目二次规划。而在二次规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协同BIM 技术来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详细数据进行规划,例如房屋尺寸所对应的材料用量、房屋占地与实际场地的匹配程度,以此来协调正式工作时施工条件与规划相吻合,提高整体装配施工过程的效率。

4.2 建筑施工过程的变更调整

尽管建筑施工前的规划相对较为完善,但实际施工可能受到外界环境、人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装配施工出现误差。针对该问题,工程人员需要运用BIM技术来应对施工的突发情况,并对项目的信息化模型进行调整,并转变施工规划,以此来减少后续施工规划的冲突。例如在装配施工中遇到材料尺寸与设计规划尺寸不匹配的突发情况时,工程人员需要及时变更施工计划,并调整信息化模型中相对应结构的材料使用,以此来分析实际施工中材料尺寸不匹配的具体原因。施工人员应及时对工程材料的清单进行修正,并且调整相对应结构的材料尺寸设计。

4.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内装修设施中的使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之前,工程人员首先需要对内部设施的基础构件进行信息化核对,并且运用BIM 技术来建立相应的设施模型,以此来分析施工前规划是否能够正式投入使用,确保建筑内部装修设施的协调使用。首先,在BIM 技术建立的信息化模型当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三维可视化视角来观察建筑内部的设施结构规划,以此来确保装配式建筑内装修设施的规范性搭配。其次,在正式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运用BIM技术来监控实际施工是否与规划存在差异,以防止规划设计与实际施工出现冲突,并且避免施工返工的现象发生。

4.4 BIM技术对于施工场地的布置

装配式建筑施工场地的合理布置,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绿色化施工的目标,更是为了合理地协调施工场地的分区,减少施工工作的障碍。首先,工作人员根据BIM 模型来调节场地内部材料的放置,根据实际施工的规划需要,适当调节建筑材料放置的位置,并且避免建筑材料的放置对场地内绿化环境造成影响,以此来提高材料的搬运效率,并且保障场地的绿色化施工。其次,根据建筑场地的道路、功能区等具体信息,借助BIM模型来规划场地的分区,在保障标准的场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减少施工对场地造成了影响,并根据施工规定的需要,将施工场地的绿地面积控制在整体施工用地面积的5%以上,实现绿色化的施工目标。

5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5.1 加强技术管理的应用强度

施工人员需要进一步发挥出BIM 技术的优势,充分掌握该技术性能的使用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建筑的施工进行合理调配。例如工作人员应当发挥出可视化性能的应用特点,将规划中的建筑模型最终效果进行全面化展示,以此来帮助项目策划人更直观地了解到施工完成后的具体效果。除此之外,根据BIM技术协调性、模拟性以及优化性等特点,工作人员需要精确的定位相关性能的使用位置,确保该技术实现最佳的使用效益,完善施工前期的建筑规划,从而优化建筑项目的最终建造效果。

5.2 协调BIM建模技术的软件使用

在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建设过程中,项目规划人员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选取功能最实用的BIM建模软件,以此来发挥出BIM技术的实施优势。例如在民用建筑的信息化模型建设中,工作人员可以运用Revit 建筑等相关设备软件,实现对民用建筑内部基础设施的具体规划,从而确保建筑内部设施功能的全面性。

6 结语

建筑工程人员应当保持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理念,并合理运用BIM 技术的实施优势,不断地强化施工过程当中工程活动的规范性,最大化减轻工程物资的无效损耗,以此来维持工程施工的最大效率。因此,应当重视BIM技术的使用价值,并不断深入探索该技术的发展空间,不断地强化其功能性,使得在未来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当中,BIM 技术能够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工程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施工规划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