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2021-09-14 10:30曹子昀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思政

曹子昀

摘  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南纲要》中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要将价值观的引导寓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英语专业课程应结合其课程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最终实现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本文以综合英语课程中Unit 2 Spring sowing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实施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全面深入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综合英语课程,旨在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综合英语;培根铸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56-0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载体之一,有着教学周期长和教材覆盖广的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英语专业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以综合英语课程中Unit 2 Spring sowing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思政教育的具体应用来探讨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设计。

一、课程思政融入综合英语的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讲话并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教育理念不仅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课程思政的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自此,全国的各类高校展开了各类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論探索和改革实践。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理念,202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

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专业,其本质是人文教育,基本要求是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优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在英语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考虑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接收着外国语言知识文化的熏陶,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和甄别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和思想,并且深化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1-2]。具体到综合英语课程而言,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思政建设出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目标,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被认可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综合英语的课程思政多以外国语言文学作为课程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断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在2021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培根铸魂,启润心智”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培根铸魂的关键在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造育人,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3]。本文旨在将“培根铸魂”的思政理念融入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本单元选用的课文Spring Sowing是爱尔兰文学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描写了一对新婚的爱尔兰农民夫妇在春种时分辛勤劳作的场景,突出了主人公吃苦耐劳的品质,赞扬了爱尔兰传统农耕文化的美德。结合“培根铸魂”的育人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爱尔兰和中国的农耕传统,最终回归本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国农耕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作者强调了当时爱尔兰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助力社会发展。最后,教师对比介绍了与作者在同一时期同样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作家,比如鲁迅为了唤醒中华民族精神、推翻腐朽的封建社会而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鲁迅的例子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并被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将中国历史和文化引入语言教学中,引导学生牢记中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采用基于成果的教学方法(outcomes-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老师会预设一些教学目标,并且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课后通过评估性任务来判断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两类,分别为语言目标和思政目标。语言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此外,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中涵盖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元素,并且与中国文学进行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单元的思政目标是通过追溯中国的传统农耕文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通过对比中国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4]。本单元文章的主题是关于“爱与美德”,包括主人公夫妇之间的爱,他们对土地的爱,他们对生活的爱和他们对国家的爱。同时,作者弘扬了劳动人民在困难时期的吃苦耐劳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并且进行文化对比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操。

(三)教学步骤实施

1. 课前预习与创设情境

课前教师根据文章主题,并结合中华传统农耕文化,选择李子柒的视频《小麦的一生》作为导入点,在课前布置学生观看李子柒关于农耕生活的视频,并提出思政问题“what kinds of spirit can we learn from Li ziqis video?”和“what kinds of value do Li ziqis video convey to us?”,学生通过思考农耕生活给人们精神品质和生活理念带来的变化和启示,从而理解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和农耕生活培养人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此外,课前布置的视频任务也可以帮助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并理解文章主旨。同时,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收集、归纳、总结生词,包括课文中出现部分单词的近义词、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和不同的修辞手法等,以此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课前的预习和创设情境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主旨和课堂思政奠定了相应的基础[5]。

2. 文章导入

在导入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背景信息及创作背景,包括爱尔兰文艺复兴的文化背景和爱尔兰“大饥荒时期”的历史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spring”的象征意义。学生通过联系文章背景和整合不同的信息片段,提取出“spring”和“revival”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相同的学习策略去推断出“sowing”的象征意义,并找出“sowing”和“hardship”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理解关于“spring sowing”的象征意义,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春播播种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农民对于未来的希望。农民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中,也形成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3. 知识构建

在前期导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单词、短语和语法。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比如irony, euphemism, hyperbole, metaphor,simile……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并要求能分析其隐含的意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元素,并且和我国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4. 课程思政环节

课程思政不是以单独的个体出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而是以间接和内隐的方式将思政理念融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思政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将前面各个环节中思政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从而体现“培根铸魂”的思政理念。首先,学生通过李子柒的视频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认识到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农民依靠土地创造了现实财富以及在辛勤的劳作过程中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对比我国先辈们的农耕生活。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农耕文明的遗产,比如农、桑、牧、渔等来揭示我国古代农耕活动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这些文化遗产也为我们今天的舒适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古代农耕活动对现代文明也有着重大意义,比如稻田养鱼养鸭的绿色生态农业体现了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农耕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也有着深远影响。比如在日复一日的艰辛农耕生产活动中,造就了农民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锤炼了农民坚忍不拔的精神;在集体劳作中,养成了农民守望相助的品格。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也提醒学生应珍惜先辈们留下的财富,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教师在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时,对比同一时期我国的文学作品,比如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让学生有机会回顾历史,了解到在腐朽的民国政府统治下,鲁迅试图用文学作品来唤醒民众。在《阿Q正传》中,鲁迅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讽刺当时一些民众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国民“劣根性”,揭露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在回顾这些经典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精神。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为中华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6]。

5. 课堂评估以及课后活动

教师通过测验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试的内容包括生词、词组、语法和文章主旨。测验的形式包括听力、选择、翻译、纠错和阅读。课后活动的主题为结合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给主人公夫妇写一封信,提一些农耕方面的建议。课后活动作为思政输出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将思政元素和语言技能相结合,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提升了学生对于农耕文化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自身想法相结合,形成独创性的见解。

(四)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测验结果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中语言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测验结果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课后活动所写的书信来评估学生是否拥有将课本信息与思政元素、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联系起来的能力。课外活动的产出任务体现了将语言目标和思政目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自主内化知识和理解思政元素,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三、结语

本文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实施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出发来设计“Spring Sowing”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从而探讨如何将课堂思政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立足于“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体现了在“立德树人”德育目标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 03_462437.html.

[3] 陈旭.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 人民论坛,2019(11):8-10.

[4] 洪佳兰. 高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研究[J]. 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15-18.

[5]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6] 张敬源,王娜.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 中国外语,2021,11(05):15-29.

(荐稿人:田美玲,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党校副教授)

(責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文化差异性教育在高职教育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