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2021-09-15 02:18王存刚
人民论坛 2021年24期
关键词:西式和平道路

王存刚

【关键词】和平发展 中国道路 “西式现代化”逻辑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何谓“西式现代化”逻辑

所谓“西式现代化”逻辑,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及由此所呈现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采用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在政治运行方式上,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其必然逻辑是以夺取和护持执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党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极化和斗争;在生态问题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劣质化;在对外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间对抗。“西式现代化道路”最初在英国形成,继而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然后流布于世界其他地区,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

“西式现代化道路”曾经取得重大成功。早在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英国学者麦迪逊(A. Maddison)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则通过详实数据确认:自公元1000年以来,西欧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表现抢眼,“到1820年时,它的收入和生产率水平超出世界其他地区两倍。到了1913年,西欧及西方衍生国的收入水平已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水平的六倍”。

然而,“西式现代化道路”一经形成,就不断遭到多方面的严厉批判和道义谴责,其血腥的内部争斗和残暴的对外扩张行为最受诟病。近代以来在欧洲大陆频繁发生的国家间武装冲突,导致后世史家得出“欧洲版图是在战争铁砧子上锤出来的”的结论,欧洲那些现代化“先行国”的实力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它们在海外竞争的冲动;两次世界大战则导致该地区国家空前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欧洲之外,早期欧洲殖民者所到之处,都使当地原住民遭受巨大灾难;“西式现代化”晚近阶段的资本虽更换了身份、改变了招法,但扩张和掠夺的本性依然如故。“西式现代化”的对外扩张逻辑,是资本固有本性、欧洲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叠加造成的。“西式现代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对利润的终极追逐,使它具有突破任何自然条件阻隔、社会制度束缚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抵抗都会遭到资本持有者及其背后支持者联手施加的致命打击。而在欧洲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世界主义传统,以及以福音学说为核心的普世主义哲学,为资本的对外扩张行为持续提供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强有力支持。

“西式现代化道路”并未逃脱“盛极而衰”这一历史铁律。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中写道:“欧洲到达顶峰的时候便已经预示它不可能长久地‘专美于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属于欧洲……后期的美国已经在许多方面青出于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所谓的“美国时代”或曰“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一骑绝尘的国家实力、无出其右的国际影响力以及领袖群伦的内在冲动,最终塑造了美国领导下的自由主义霸权秩序。这一具有鲜明等级制特征和浓重小圈子色彩的“世界秩序”,在苏联出人意料地崩解后达到顶峰,以至于弗朗西斯·福山得意洋洋地抛出了“历史终结论”;“西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模板“华盛顿共识”得以形成,并被刻意向发展中国家推介。然而,现实发展很快证伪了福山的肤浅臆断,凸显了“华盛顿共识”的水土不服。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群体性崛起,美国和西欧主要大国实力相对衰落,国际力量均衡化程度显著提升,“世界秩序”也由此真正具有全球意义;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仍在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和西欧主要大国进退失据的应对方式,使得“西式现代化”道路的光芒进一步黯淡,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崩塌态势更加凸显。

“西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中国家的试验也已遭遇大面积失败。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通过多种途径在发展中国家大肆兜售“西式现代化”模式。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与其对现代化的认知和利用有关。一方面,他们把现代化视为一种新型“天定命运”,代表着本国或本文化体的特殊优越性,以及所承担的道义使命,即对落后民族提供物质援助和发展指导;另一方面,它们又把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视为一种有用的国际政治斗争工具,即同当时世界上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争夺广大“欠发达世界”,以获得世界霸权或国际领导权。与此同时,一些身处“欠发达世界”的国家,绝大部分刚刚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获得解放,冀望通过模仿“发达世界”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巩固政治独立,因而对源自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虔诚信奉、主动践行,但模仿和试验的结果却让他们大为失望。在昙花一现式的发展繁荣之后,接踵而来的通常是经济停滞、社会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政治动荡甚至是激烈的国内武装冲突。部分发展中国家因国家治理绩效不佳,特别是在开放过程中过分依赖外国投资,出现了畸形的“依附性”发展。

总而言之,尽管“西式现代化道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取得过不容小觑、不可否认的发展业绩,但其衰败迹象早已显现,晚近则更为明显;并且实践也已证明,它并非唯一可行因而普遍适用、广泛有效的发展模式。对“西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满足了这种需要,体现了这种必然。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内涵、特征与动因

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或如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教授所言,是現代化“后进国”。在不无被动、跌跌撞撞地踏上现代化之路后,中国始终面临路径选择难题。怀揣富国强民之梦的中国仁人志士苦苦寻觅,无论是师法西洋,还是仿效东洋,抑或是学习苏联,他们都想过、试过,但结果却是都行不通。穷则思变。一心一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起探索国家现代化新路的重任,并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启独立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征程。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猜你喜欢
西式和平道路
道听途说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许开轶:失灵的西式民主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博弈·和平
有趣的西式餐具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