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养成研究

2021-09-15 18:22张继红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命观生命大学生

张继红

摘  要:生命观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内容。对大学生展开生命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路径。以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观,强化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大学生生命观养成的支撑和引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生命观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32-03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又要具备积极向上的生命观。近年来,大学生不尊重生命、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存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观。

一、关于大学生生命观的基本理解

生命是所有生物存在的过程。广义的生命主要包含动物、植物和人的生命。狭义的生命专指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1]。生命觀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生命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属于人生观的范畴,包括生命认知、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等方面[2]。生命观是人对生命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即人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关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信念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因此,大学生生命观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信念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二、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生命观积极与否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总体上看,大学生大多拥有积极的生命观,但部分大学生生命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信念四个方面。

(一)生命认知不全面

认知就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总体感觉、知觉、记忆等,即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过程。认知是全面了解事物的必由之路。生命认知就是对生命的认知。系统全面地认知生命,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命观,进而从事积极的生命观行为,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大学生尚未深入认识世界,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全面的,生命认知也是不全面的。其一,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存在和本质认知不全面。他们认为生命就是活着,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权力。其二,部分大学生对生命责任的认知不明确。有些大学生认为生命是自己的权利,忽视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肆意妄为,每天无所事事,熬夜打游戏,甚至一遇到困难就轻生或者伤害他人,虐待其他生命。其三,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认知理解不清晰。生命是珍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一些大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无措,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得过且过。

(二)生命情感不浓厚

情感指的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3]。情感是能够唤起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领导者,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手段。生命情感是个体对生命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大学生生命情感不浓厚表现为不热爱生命、不尊重生命。一方面,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部分大学生存在危害个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比如熬夜、滥用药物、不运动等,还有少数大学生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另一方面,不尊重他人生命或者其他生命。少数大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伤害同学,伤害动物、植物。

(三)生命意志不强烈

意志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个体社会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当意志强烈,个体社会活动曲折前进,终会实现目标。反之,则容易被困难压倒而半途而废。大学生生命意志不强烈表现在:有些大学生选择放弃来逃避困难,在面对困境或极端条件时,缺少坚持精神和活下去的渴望,轻易地放弃自己。

(四)生命信念不坚定

信念指的是个体认为某种情形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具有坚定的信念,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生命信念是人们对生命安全、生命价值和生命理想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履行相应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大学生生命信念不坚定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大学生面对挫折无法解决时,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选择放弃应对挫折或者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寻求解脱;第二,在复杂的物质世界中,缺乏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没有足够的本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第三,部分大学生人生规划不清晰,对未来很迷茫,缺少生命责任感,生命信念也很容易动摇。

三、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生命观存在消极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人与环境具有双向互动性,人能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影响人[4]。大学生是社会人,大学生能够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生命观。首先,经济环境的变迁使大学生生命观功利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中功利主义盛行,工具理性占主导,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形成功利性较强的生命观。其次,西方消极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生命观空虚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各种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中国,西方文化中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使得大学生生命观空虚化。最后,大众传媒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生命观极端化。当今时代,网络媒体多如牛毛,价值导向也是多元的。一些极端的媒体价值导向,如利益最大化等,使个别大学生形成了极端的生命观。

(二)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发挥不足

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为了使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但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发挥不足。第一,缺少专门的生命观教育课程。部分学校的生命观教育主要是在心理健康课和公共思政课中进行,所讲授的内容少,没有专门的生命观教育课程。第二,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部分学校缺少专业的生命观教育教师,教师不专业。第三,校园环境建设忽略生命观养成的环境创设。生命观教育没有在学校文化环境、校园景观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渗透,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发挥不佳。

(三)家庭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基础性作用发挥不佳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观养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大学生生命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一是家长重视智育、轻视生命观的养成。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生命观的养成问题,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二是家长在生命观教育中的示范力量薄弱。家长对待困难、对待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的生命观存在消极因素,就会使大学生生命观走向消极。三是家庭与学校在生命观教育中缺乏沟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和学校的沟通,学校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不能因材施教地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生命观。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忽视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自身因素决定了生命观的基本走向。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因素所决定的。第一,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没有看到自己在生命观养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过分依赖外部因素调节。第二,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外部因素影响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稳定自己的生命观。第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专业基础薄弱。大学生在发生生命观异化时,不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四、大学生生命观养成路径

(一)优化大学生生命观养成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是社会人,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观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因而,亟须变革社会环境。第一,优化经济环境。优化经环境需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为大学生生命观养成创造优质的物质条件。第二,优化文化环境。优化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文化环境要规范文化市场,打击、抵制消极的社会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三,优化舆论环境。改善舆论环境需要强化大众传播媒介工作者的责任感,相关部门企业应对传媒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积极传播正能量。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渠道。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观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学校需要履行分内职能,积极开展生命观教育工作。第一,开设生命观教育课程。学校应将生命观教育作为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养成积极的生命观。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开展专业教师培训,建设一支专业的生命观教育教师队伍。第三,营造具有生命观教育特色的温馨和谐的生命观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建设具有生命观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和文化标语,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成立生命观教育相关社团,让大学生认识生命观养成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生命观的养成。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大学生生命观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但是因为受社会环境影响、父母教育方式等影响,家庭教育仍需改进。首先,家长应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度开展生命观教育。其次,家长应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良好榜样。家长应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促进孩子生命观的养成。最后,家长应加强与学校沟通,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生命观养成。家长应正确认识自己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作用,积极配合老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生命观的养成[5]。

(四)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修养,乐于学习。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是推动大学生生命观养成的重要路径。第一,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生命观养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理解生命观养成的重要意义;第二,大学生生命观养成需要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抵制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消极因素,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第三,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我教育。大学生可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全面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强化生命意志,坚定生命信念。首先,大学生要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大学生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也可查阅资料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其次,大学生可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生命的情感,感悟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让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再次,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勇于坚持,敢于同困难做斗争,不折不挠,锻造具有排除障碍进行行为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最后,大学生要坚定对理想、人格、原则、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具备履行相应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五、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引导大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养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极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指出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路径,期望可以引领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 生命与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永兵,李家富. 當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审视[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61-64+68.

[3] 刘济良,王定功. 呵护生命——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 宇文利,杨席宇.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5):26-30.

[5] 潘明芸,吴新平.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2):129-133.

(荐稿人:张晶,渤海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生命观生命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