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司机实作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5 12:22刘通郑思远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实操培训师乘务

刘通 郑思远

摘 要:地铁乘务一直秉承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服务理念。列车运行中发生故障,司机须利用岗位知识排除故障,尽快恢复运输秩序。因此,对司机理论知识和故障处理方面的培训十分重要。为分析地铁乘务部门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各地铁单位实际培训情况为依据,结合司机反馈,从培训师、被培训人(学员或司机)和培训过程出发,归纳培训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地铁司机;实作培训;故障处置;培训闭环;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U268.4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乘务实操培训即培养司机业务知识,训练司机操作技能。对于地铁乘务行业,从试运行到正式开通,会有不同版本的时刻表,列车车辆和信号系统方面也在不断升级,因此培训内容会不断更新变化。如何发现实操培训中的问题,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是培训工作的重心。

1 实操培训的要点分析

目前,各地铁乘务部门的培训对象主要分为新员工和老员工。新员工培训采用集中式理论培训和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等方式,培训内容包括三级安全教育、拓展培训、心理应急能力培训、专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和实作培训、正线或试车线手动驾驶练习等。老员工培训采用主要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方式,如班后会学习或月度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故障案例分析、实作技能训练及近期技改等。理论培训所用培训资料大多为本岗位规章制度,如《行车组织规则》《故障处理指南(信号专业)》《故障处理指南(车辆专业)》《司机手册》《场段运作规定》等。实操培训主要是在运用库内设置正线故障现象,进行故障或应急处理流程的模拟练习。乘务实操培训主要分为理论讲授和实操练习,普遍存在培训师讲得多,司机做得少的问题,大部分培训师采用课堂教授或利用评分表进行打分评价的培训方式,培训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然而,理论及实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技能,培养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就亟需科学的培训形式。因此,选拔有创新性的优秀培训师、严格执行惩奖机制、重视司机对培训师的评价,对培训工作有重要意义。

2 培训问题的归纳

结合各地铁运营事故案例和培训情况,乘务部门实操培训有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1)针对性不强。“联控用时长”、“故障现象判断错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心理素質差”等问题长期存在,说明培训针对性不强,未将其彻底解决。以某地铁开通前试运行期间,发生同类型故障时司机有责处理的次数见表1。有目的的培训,是对业务薄弱部分展开专项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再在实操中化弱为强。比如针对“联控用时过长”的问题,应先总结常用联控用语及使用时机,再组织司机进行专项学习。

(2)事故案例学习不到位。根据某地铁线路正式开通近一年以来发生的故障数据,总结出重复发生故障的数量及司机有责处理次数。同类故障多次发生,有责处理始终存在,说明对前发事故案例的培训质量不高,未引起司机重视。对事故案例的学习应注重故障发生原因、司机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和后续预防措施。如果只讲解事故经过,对司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并不大。

(3)动手情况严重不足。实操培训中,司机做不到“指哪动哪”,手指口呼等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到位,并且普遍存在“说故障”、“不碰开关、旋钮”、“不开柜门、车门”等简化现象,导致司机养成了对开关位置不熟、开柜门用时较长、故障处理流程错误或有漏项等人为失误。当正线发生故障时,应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行秩序,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再加上业务不熟和心理素质不强等因素,会更容易引发误操、错操等人为失误,导致故障影响进一步扩大。

(4)培训过于依赖评分表。实操培训时,培训师过度依赖评分表,缺乏应变。同一个故障对应着不同场景(区间、站台、折返线等)和引发故障的因素(风压、弓网、空开跳闸等)也各有不同。因此,培训过于依赖评分表,会导致司机思维固化,缺乏应急处置能力。司机在日常学习中,越来越忽略《车辆专业故障处理指南》和《信号专业故障处理指南》等专业规章文本,反而越来越重视学习故障评分表的处理流程,导致在故障处理指南发生版本更新时,对变化点的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长此以往,会导致培训师和培训对象与正线运行的技能需求和最新故障处理相关规章文本发生严重脱节,甚至会导致故障处理流程出现十分严重的错误记忆。

(5)故障现象判断能力不足。地铁列车一旦发生故障,司机须准确、及时地判断出故障类型。实操培训中,司机多数是在已知培训项目(或者已知故障现象)的情况下进行实操培训,无法切实提升司机独立判断故障现象的能力,导致司机出现对部分故障现象记忆混淆、判断错误、延迟判断或者故障现象判断不全面等问题。故障现象判断错误,会直接导致司机故障处理流程错误,因此对故障现象判断的培训,至关重要。

(6)培训环节未形成闭环。培训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司机,司机能否在正线运行中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这是培训后自查、倒查的重要环节。从南京地铁3.4脱轨事故和台湾地铁连续两起脱轨事故来看,其事故案例的培训,并未形成完整闭环,从而导致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3 培训问题的分析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老师”、“学生”、“考试”及其他方面展开分析:

(1) 培训师。培训师的业务能力和授课技巧对于培训效果的把控十分重要,采用司机更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就能避免司机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可尝试营造轻松、积极互动的培训氛围入手解决此类问题。从三个方面思考:第一、培训人员选拔、淘汰和惩奖机制是否能够保证培训师端正的培训态度;第二、培训人员课堂组织、课件开发和课堂讲授能力是否能够吸引司机的注意力;第三、司机对培训人员的评价机制是否能够督促培训工作的改善。(2)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须要求司机进行站台作业、开柜门、断空开、隔离车门等操作时执行标准化,真操实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熟悉操作流程,避免司机在正线出现“联控不熟练”、“处理流程不熟”等有责事故。在培训过程中须强调“身临其境”,注重细节,做到知识点和操作点全覆盖,保证在正线遇到故障时无技术盲点。司机准备备忘学习本,将新学的知识点记录并定期巩固学习;月考、抽考等关键考试后,对司机存疑的题目进行讲解。分部培训、安全、技术口应加强联系,完善理论和实操方面的知识点,以确保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闭环。(3) 培训反馈。培训口应建立针对司机个人培训问题的记录档案,在每次培训前后,由司机在线登记,归纳梳理出典型问题,并将重复性或共性问题设为“重点项”、“失格项”,在后期培训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培训。除此之外,培训工作的落实,还需要车队管理层的积极配合。车队骨干人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动队内司机,把培训气氛带动起来。这个如同桥梁一般的中间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其危害性是极其大的,会影响整个车队人员对培训的态度。(4) 培训预约。实操培训全员覆盖,人多车少,存在排队做故障的情况,延长培训时间,又会导致培训效果降低。开发培训预约功能,使司机在不同时段分批参加培训,可大幅度提高培训效率,促进司机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 培训问题的整改建议

经过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第一,建立培训人员的选拔和降级(退出)制度。扩大培训队伍建设,构建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良性竞争机制,搭建培训师交流分享平台,实现培训队伍的动态化管理、常态化学习;第二,不断规范和优化培训形式,提高各类实操培训、考试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在理论培训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桌面演练法等互动性强的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对象学习积极性;强化培训师PPT课件、培训指导视频或其他培训资料的制作能力,利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去描述讲解;第三,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建立培训闭环管理办法。培训过后,应总结归纳培训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培训对象,让每一次培训都能够切实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題”,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导致司机带问题上线行车;第四,完善培训人员和学员的奖惩励机制,以奖促学,以罚止怠。通过评价、量化评分、考试验收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总体衡量,并对培训师和培训对象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第五,建立随机抽考抽问机制。对培训效果的验证,司机在正线表现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但需要花费较长的验证周期,因此,及时地有针对性的抽考抽问是一个验证培训效果十分有效且便利的方法。

5 结论

低要求的培训培养不了高水平的电客车司机。地铁乘务部门的培训需要培训师和培训对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能只找培训师或只找培训对象某一方的问题,应从两方面共同出发,发现问题并改进优化。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司机在重复操作练习中发现不足,并在之后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形成熟练且标准的处理流程。如何让司机真正地动手操作,如何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如何在培训后及时全面地将问题反馈给司机,如何让故障现象判断、流程处理、站台作业、联控用语等各方面与正线处理故障看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车队、司机和培训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将有限的培训时间充分利用,在不断实践中优化培训流程,让培训工作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范良.地铁运营乘务电客车司机培训管理探讨[J].中国市场,2016(27):50+60.

[2]屠朝丰.青岛地铁乘务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9(29):179-180.

[3]蔡静.地铁运营开通后如何有效实施培训[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276.

猜你喜欢
实操培训师乘务
“项目+实操”导向下的道桥高职本科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实践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操教学过程的探究
煤矿电气作业实操老师是如何上好实操课
高职《乘务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地铁乘务司机交路安排与优化
重新培养培训师
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模式探析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
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