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1-09-16 09:39刘爱姣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生理新生儿症状

刘爱姣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湖北荆州 434001

妊娠中晚期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病的高危风险期,临床上主要施行对症用药的方式来改善ICP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提高分娩成功率[1]。除药物干预外,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也同样重要,优质的护理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恢复能力,改善孕期生活质量,提高舒适度[2-3]。近年来,临床其他疾病领域的相关研究[4]中提到,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的护理方案均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升恢复进程,但其在ICP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较少,仍存在较为广泛的研究空间。本研究选取84例ICP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在其生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母婴结局等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在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P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5]确诊;②年龄≥20岁,均为单胎孕妇;③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全程知情;④临床资料详细完整且清晰。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②确诊严重神经类精神疾病;③确诊认知功能障碍或感官失常。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 36岁,平均(30.19±5.72)岁,病程 16~ 26 d,平均(22.09±3.12)d,妊娠周期 28~35周,平均(32.36±3.14)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20例,平均谷丙转氨酶水平(108.99±34.12)U/L,发病症状:35例皮肤瘙痒、30例黄疸、10例腹痛等;观察组患者年龄26~37岁,平均(30.95±5.82)岁,病程16~27 d,平均(22.69±3.14) d,妊娠周期27~35周,平均(32.11±3.26)周,初产妇23例,经产妇19例,平均谷丙转氨酶水平(109.03±34.09)U/L,发病症状:34例皮肤瘙痒、31例黄疸、9例腹痛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干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基本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保障其休息舒适度,全程监测患者与胎儿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措施,如情绪疏导、规划饮食等。观察组施行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①以IMB模型为指导核心组成干预团队,正式干预前,组织相关培训与考核,保障医护团队的专业性与临床护理管理的规范性。②首先从信息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与ICP患者共同讨论其各项病情资料,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诱因,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形成正确的理解,再向其讲解相关治疗方案和自我调整方法,消除患者迷茫心理,并引导患者重视自我生理健康与生活管理,提高其治疗配合度。③其次从动机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团队成员分别向患者及其亲属展开详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其真实性格、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与社会动机,另外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高每一位患者的正性心理水平,并记录其恢复动态,让患者感知到实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治疗动机,同时团队人员通过微信群组建家庭交流会与病友交流会,让患者可以倾述自身心理、生理与生活方面的真实感受,并了解他人克服疾病的真实经历,营造共同抵抗疾病的团结氛围,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感,帮助患者出院后维持健康管理。④最后从行为技巧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在护理过程中辅助并监督患者保持规律性的个人清洁行为,当出现瘙痒症状,指导患者通过拍、压、揉等动作进行缓解,防止指甲抓挠而引发皮肤破损或感染,全程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患者若妊娠周期>32周且有黄疸症状,需施行吸氧,定期对其血常规、尿常规、体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等进行检查,另外胎儿的生命体征(胎心、胎动等)也需进行密切监测,若出现异常变化,则迅速向相关负责医师进行反馈,确定治疗方案,减少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自患者入院后,对两组患者保持全程跟踪观察,随访调查时间截止至分娩后3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进程,具体包括瘙痒症状缓解时长、妊娠终止时长、分娩总时长等;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母婴结局;③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EQ-5D)[6]评定,共五个方面(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不适、消极情绪),以3级评分法进行计分,总分5~15分,分数越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进程比较

两组患者分娩总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瘙痒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对照组而妊娠终止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进程比较(x ± s)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母婴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剖宫术、产后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生存率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母婴结局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EQ-5D得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不适、消极情绪得分及EQ-5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EQ-5D得分情况比较(x ± s,分)

3 讨论

临床有关ICP的治疗方案主要从生理、心理、生活等方面进行改善,生理方面以缓解症状为重点,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消除患者的胆汁淤积症状,而心理、生活等方面可通过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提高患者心理正性水平与治疗积极性,保障良好的生活质量[7-8]。IMB模型作为一种行为改变管理方法,可依次从疾病认知、恢复信念与康复管理等方面提高患者恢复进程。

为进一步验证IMB模型在ICP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同临床干预方法的效果差异,本研究通过选取84例ICP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健康干预与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瘙痒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对照组而妊娠终止时长长于对照组,提示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可以进一步促进ICP患者恢复进程,改善发病症状,提高其身体健康质量,保障正常的妊娠周期。刘艳妮等[9]指出,在妊娠期相关疾病的护理方案中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医学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研究结论,证实IMB模型可规范孕期生活行为习惯,改善生理恢复水平。这与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通过介绍科学、健康且规范的自我管理方法有关,如患者在瘙痒发生时,医护人员会引导其尽量克制潜意识的抓挠行为,转而采用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止痒,同时,培养其自我卫生保健意识,规范其饮食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保障其妊娠期间及分娩后能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提高ICP患者恢复进程并降低ICP复发风险,改善孕妇与胎儿的生理状态[10]。

ICP患者除皮肤瘙痒、消化系统功能失常、黄疸等常见症状之外,还可能经历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对患者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孕期的心理状态,或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11-12]。本研究对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剖宫术、产后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生存率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示两种护理方法均能一定程度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两组患者剖宫术率均较高,可能与医生临床评估后采取保守分娩方式的建议有关[13];但观察组患者早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能够保障ICP患者妊娠过程的安全性,阚海霞等[14]的相关文献中也提到IMB模型护理可降低早产发生风险,部分支持了本研究结论。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EQ-5D各项(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不适、消极情绪)得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次表明基于IMB模型干预方法在ICP护理过程中的优点,即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水平更高,究其原因,IMB模型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预防行为等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了解其生理痛苦、负性情绪以及生活方面的困难,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生活方面的困难提供积极有益的建议,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其次在护理期间详细记录患者各项恢复指标,使患者清晰体验康复进度,并从中获得效益感,提升其治疗动机[15]。有关IMB模型在ICP护理领域的应用仍存在广泛研究空间,为提高ICP患者临床护理效率和舒适度,挖掘其长期指导价值,有望后续扩大研究样本与空间进一步探索IMB模型的临床护理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指导干预能够有效缓解ICP患者瘙痒等发病症状,提高恢复效率,同时保障母婴结局良好,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推荐的护理管理方案。

猜你喜欢
生理新生儿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