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21-09-16 09:39葛苒苒林秀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发病率耐药通气

葛苒苒 林秀芳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 (集团)恩泽医院感染科,浙江台州 318000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医院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播散性,可引起医院感染爆发,感染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容易发生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大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增加患者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多种因素,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源性及皮肤等AB感染[1,3-4]。因此,分析A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预防AB,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感染科对A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2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住院时间>48 h;患者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免疫系统缺陷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善;48 h内自动出院或死亡者。其中,男763例,女509例,年龄18~85岁,平均(50.8±15.9)岁。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表,对临床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调查项目包含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患者标本采集要符合要求,并及时送检,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器对AB进行鉴定,诊断AB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他患者为非感染组[4]。

1.3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感染发病率

在本次调查期间,共调查1272例患者,发生AB感染48例,发病率为3.77%。

2.2 AB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AB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留置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是AB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AB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n(%)]

2.3 变量赋值

各研究变量的赋值见表2。

表2 各研究变量赋值

2.4 AB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4个变量进入最佳回归方程,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是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AB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六大超级细菌之一,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生存能力极强,易引起医院感染爆发流行和持续流行,多重耐药菌株、甚至全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5]。分析AB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3.1 年龄

本研究发现,我院感染科发生AB医院感染48例,发病率为3.77%,其中≥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5.4%,而<60岁者感染率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感染科老年患者容易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与以往研究类似[5-6]。调查发现,老年患者年龄越大,免疫力越低,越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发生AB感染[7-9]。因此,老年患者是感染科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人群,对于老年患者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必要时,采用保护性隔离,以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同时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医院感染,及早进行治疗[10]。

3.2 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本研究显示,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患者AB感染发病率为5.4%,而其他患者发病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是其他患者的3.488倍,这提示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增加感染科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1-12]。分析其原因,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会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衡,随着敏感细菌被杀灭,条件致病菌AB就会增加定植、播散致病[10]。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维持人体菌群平衡,是降低AB感染所致的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因此,临床医务人员要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及全基因测序技术提供的科学依据,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长时间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快速增长和传播[8,11]。

3.3 侵入性操作

本研究中,留置胃管/尿管患者AB感染发病率为6.3%,而其他患者发病率为2.9%,深静脉置管患者AB感染发病率为6.5%,而其他患者发病率为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是其他患者的2.562倍。这提示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科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类似[11]。侵入性操作可能造成人体免疫屏障破坏,容易导致AB定植,增加感染机会[6,9,13]。因此,感染科患者深静脉置管前,应严格按照置管指征进行评估,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置管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强化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每日评估拔管指征,缩短置管时间,以预防AB感染的发生[3,14]。

3.4 机械通气

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机械通气>1周患者AB感染发病率为8.8%,而其他患者感染发病率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是其他患者的3.074倍。这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研究发现,气管插管是引发多重耐药AB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6,15]。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5 d为鲍曼不动杆菌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似[12,16]。分析其原因,气管插管破坏患者呼吸道的自然屏障功能,而吸痰等操作破坏呼吸道屏障的同时又增加了病原菌入侵的机会,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较其他患者更容易发生AB医院感染[8]。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消毒隔离,每天评估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及早拔管,以缩短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2]。

3.5 住院时间

本研究中,住院时间>2周是感染科患者AB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发生AB感染的危险性是其他患者的2.716倍,与其他研究结论相似[16]。住院时间长,说明患者原发疾病危重,而且长时间住院,与病原菌接触的时间长,机会多,正常菌群出现失调几率大,所以容易发生医院感染[9,14]。反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情会加重,康复速度减慢,较非医院感染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因此,要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以降低AB感染的发生。

总之,AB是感染科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容易产生多重耐药,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控难度。分析A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发现,年龄、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留置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是AB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是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发病率耐药通气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HIV-1耐药流行的研究现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