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家园的忠实守望者(作家印象)

2021-09-17 17:46
青海湖 2021年8期
关键词:故园藏羚羊故土

我出生在达坂山与积石山之间河湟谷地的一个小小村落,这里有日夜流淌的湟水河蜿蜒向东,这里有绝壁耸仞的红崖山起伏绵延,这里有跪乳的羔羊和甩尾吃草的老牛,这里还有我在春种秋收中习惯了一世操劳的乡亲父老。

董得红先生是我的朋友也是乡亲,我们同在一所中学先后读完了中学,然后走出了那片湟水依然在流淌、父辈们依然在耕耘的黄土地。故园的山水和乡亲是我们共同的牵挂,而共同的文学爱好更使我们少有距离,我们经常一起参加文学活动,到各地采风。因为我们曾经饮着同一河水,吃着同一块土地收获的粮食,感受着同一个方向吹来的山风,沿着同一条路走出故土。因此,曾经离开故土家园在另一个城市打拼的我们便有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熟稔和亲近。

在董得红先生的身上,有故园乡亲的质朴与淳厚,有故园乡亲的亲切与温和,还有故园乡亲的谦和与内敛。

董得红先生从走出生他养他的湟水河畔的小山村开始,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青海生态林业建设、荒漠化土地防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他把在专业学校学过的业务知识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他笔下的文字也一直离不开故乡的泥土、故乡东山顶上的蝈蝈和山雀,离不开青海高原上的森林、树木、花草和那些春来秋往的候鸟,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雪豹和棕熊,还有那些守望高原森林、荒漠和野生動物的人们。从对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野生动物和一位生态管护员的精心描写,透露出对青海高原珍贵而脆弱的生态的关爱和担忧、对生态建设成果的欣喜。更多的时候,他通过自己的生态文学作品向大众宣传生态保护知识。他的作品透射的是一位从小山村走向大高原的创作者满胸满怀的赤忱与激情,呼吁人们加入到青海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队伍中来,饱含着一位故土守望者的无限依恋、无比热爱和深切感恩之情。

我最喜欢的是董得红先生透着淡淡乡愁的文字,其中许多散发着河湟泥土芬芳的章节总令我不忍释卷。那回乡的班车上浓浓的乡音,故乡人曾经祖祖辈辈赶着骡马去驮煤炭的东沟大山,父辈们伴着蝈蝈声在田野里辛勤耕种抢收的场景,每年中秋节母亲蒸的与蒸笼一样大的月饼,每年的腊月父亲和邻居们宰年猪、烙石子饼的情景和田野里飘荡的“花儿”声,以及儿时在初春的湟水岸边挖辣辣根儿和东山上的荒地里采挖甘露子……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所熟悉的。在这些寻常却令人倍感亲切的物事中,既是自然科学者又是文学创作者的董得红先生找到了二者最佳的结合点与着力点,这些文字,无一不令人感怀和难忘。

因为工作的关系,董得红先生的足迹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他的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写青海高原山水的。他用文字带领我们一会儿走进互助北山那奇妙的森林世界,一会儿来到风雪弥漫的黄河峡谷玛尔挡,一会儿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徜徉在藏羚羊、野牦牛和藏野驴中间,继而又登上青海最高的山峰——布喀达坂峰,欣赏高原上数百万年间积累的冰川,穿越柴达木胡杨林和梭梭林,聆听昆仑神话,去青海湖的三块石、海心山亲近鸟儿,感受大美青海的美丽与壮观。

在对大美青海的宏观描述中,董得红先生的文字又把我们带进一个微观而又无园墙的高原野生动植物园,一篇篇美文如数家珍般地把三江源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棕熊,高原雪域的雪豹,青海湖的候鸟、普氏原羚,玛可河原始森林中的奇珍异宝,柴达木沙漠中的骆驼、鹅喉羚,还有高原人常见常吃的辣辣根儿、马缨儿、蕨麻、荨麻、莓子和地瓢,深藏山林不露面的兰花,加以专业与文学的修饰后以新的面容展现在读者面前。

董得红先生用自己的笔关注青海生态的同时,还关注着那些守望高原生态的人,把发生在高原的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人与事,透过一行行文字、一个个感人的面孔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董得红先生凭着一份天性中的执着和热情,还把自己行走的过程用文字向我们一一展示。从国内到国外,从鸭绿江边到西双版纳,从北京古城到西安古城,从南方翠绿如夏的深秋到北京城冬日的雪花……在一路行走的过程中,董得红先生不时地向我们讲述着在自己眼前、周边与更广阔地域和历史之上的所见与所闻、所思与所想。正是在这种讲述中,我们实现了与作家、与地域、与历史、与地域上的事和物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在高原既荒凉又厚重、既粗犷又婉约、既豪迈又忧伤的高天厚土之上,那个曾经玩着木手枪,提着蝈蝈笼,沉迷于读书的乡村稚童,经过高原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位稳健而细腻、温情而理性的作家。无论是其被一朵胡杨花感动,还是对可可西里藏羚羊美好家园的憧憬,我们不难看出,董得红先生始终是敏感而又忧郁的。那些出门在外打工的故乡人能否安全走回家,那些青海湖的鸟儿能否安全地从南方迁徙来高原,那些三江源的棕熊是否不再饿着肚子去伤害人类的家园和生命……是董得红先生心之所系、情之所牵。他怀念“在青藏高原,曾经有数百万只藏羚羊安详地繁衍生息”的时期,怀念童年岁月里那些大雁飞过故乡天空、故乡田野的秋日,他期待“斑头雁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往返于故乡的天空,往返于高原的天空,也往返于每个高原人的心中”。这些文字彰显出的人文关怀温暖而别样。

对一种事物、一种场景、一种情感的持久倾注最能成就一段华章。寄情于故土家园,也无愧于故土家园的董得红先生,应该是高原大地上故土家园最忠实的守望者。透过他相继出版的《行走在江河源》《江河源拾韵》《江河源随笔》和《绿意柴达木》,我仿佛看到,在故园乡土上,在大雁春回秋往的一声声鸣叫中,麦苗拔节,油菜开花,野山莓由绿转红,还有那久违的蝈蝈声,又回荡在东山坡上……

猜你喜欢
故园藏羚羊故土
步量故土,史述吾乡吾民
星光
藏羚羊大迁徙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李轶贤
好事近·故园之恋
离故土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藏羚羊会怎么看我?
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