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使用常见5误区

2021-09-18 14:19唐小川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药性医嘱药方

唐小川

中医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下许多经典药方。但若使用不对,则会影响中药的治疗效果。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中药使用的常见误区——

误区1:服用剂量越大,起效更快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在吃药这件事上,不存在大力出奇迹,擅自加大中药服用剂量,是拿自己当小白鼠,在跟自己的健康开玩笑。比如:咳嗽感冒严重时,服用药物后症状明显改善,绝不能突然蹦出一个念头,一次性多吃点,病好得更快。

大剂量服用中药,不仅可能打破身体的吸收平衡,还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等可怕状况。写在药盒上的每日服用量,都經过了大量临床数据验证,能够保证药效的最大化及安全性。谨遵医嘱,不急于求成才是正确的服药态度。

误区2:中药越贵越好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在中药材方面有时却并不适用,“贵”意味着稀缺,却不代表疗效更好。

首先,中药材讲究药性和配伍,如黄芪、红枣、天麻、枸杞等平价药,是构成许多经典药方的基础,必须认识到,药价有高低,药性无高下。其次,中药讲究一人一方,适合自己才最好,贵的药材也许大补,但体质的阴阳寒热每个人都不同,盲目选贵药很可能南辕北辙。比如,有人吃野山参或鹿茸,出现流鼻血或发热失眠等状况,这就是中药里“虚不受补”的现象。?所以,听从医嘱,对症下药,才是聪明的选药之道。

误区3:老药方绝对靠谱?

不可否认,那些传承千年的经典古方,正是中药最宝贵的价值所在。但很多人一知半解,不知每朝每代都有名医对这些验方进行改良。从扁鹊到华佗,从张仲景到孙思邈,从吴又可再到李时珍,他们的千古名气,并非在于对古方沿用一成不变,相反,他们是在不断创新和补充。对老方子的迷信,不仅是误解了中药的生命力,也会耽误自己正确用药,影响疗效。

误区4:反复淘洗,中药才干净

有些人觉得中药太脏,煎煮前习惯用水反复淘洗,以除去尘土等。其实中药饮片多数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这类物质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会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另外,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还有人认为,中药煮得越久、越浓,药越有效。其实,煎煮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煮,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性降低。

误区5:中医药只能养生

中药也是药,是为了治疗病症而吃。中医自古以来就发展出十几个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对现在一些疑难杂症,中医也积累了不少治疗经验。

中药治病,必须对症。每味药材都有明确的机理,乱吃一通,药效可能适得其反,越养越病。此外,中医的外科也讲究实效,比如“骨折”,中医认为患者虽伤在骨,但体内的气血也会因此失去平衡。因此不仅要从外入手,接骨固定,还要从内入手,调理气血。

中医历史悠久,最是讲究“辨证施治”,之所以要强调“辨证”,是因为中医对于治病和进补都是非常严谨的,如果不能科学运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患者绝不能一味地贪好、贪多,只有适量、适当、遵循医嘱才能药到病除,健康生活!

猜你喜欢
药性医嘱药方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龙门药方洞济世如良医
遵循医嘱
遵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烧掉药方
第二张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