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循证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干预效果

2021-09-21 21:49颜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效果循证护理

颜艳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予以循证护理,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循证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8-0130-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具有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临床对SLE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研究显示与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及周边环境变化等有密切关系[1]。SLE患者由于长期受到SLE相关的病态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诸如关节疼痛、色素改变、脱发等情况,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2]。临床治疗SLE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但由于患者负面情绪较重、治疗依从性差等原因容易出现不规则服药或停药的情况,致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3]。基于此,需要对患者予以合适的护理干预手段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疾病的治愈。本研究即分析SLE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25~60(40.16±5.82)岁,病程在5~20(13.35±1.94)个月。观察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5~60(41.35±6.01)岁,病程在6~22(14.06±2.0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患者、家属、伦理委员会的支持。

纳入标准:(1)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4]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由医院影像学检查确诊;(2)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2)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反应;(3)合并其他皮肤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合并心、肾等器质性功能损伤;(6)临床资料不完善。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测以及住院注意事项说明,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并确保充足的睡眠。

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小组。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2名护理人员和1名营养师,对小组成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沟通技巧的培训与考核。考核完成后小组成员就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情况、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掌握的信息独立进行SLE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文献、既往病例、個人经验等,之后由护士长牵头,对自己所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享,综合小组成员意见制定护理计划。(2)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的测评,例如焦虑自评量表等,根据测评结果并结合家属的意见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来源有粗略的了解,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并应用到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3)饮食护理。营养师根据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并结合科学的膳食要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促进患者营养不良情况的改善,提高其治疗的耐受程度和免疫力。向患者讲解饮食计划的制定原则,同时对其宣教饮食搭配的相关知识,例如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日常应该保障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等。(4)家庭干预。家属的支持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实施有重要作用,选择已婚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配偶讲解SLE相关的性知识,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更好地配合患者营造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向家属进行SLE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使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疾病,减轻恐惧、疏远心理。嘱咐家属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陪伴与安慰,指导其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5)皮肤护理。SLE患者多数有皮肤过敏症状,外出时需做好防晒工作,减少阳光直射,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在患者居住的室内悬挂遮光窗帘以避免阳光直射。日常生活中,洗澡时需使用温水,禁止使用碱性肥皂、化妆品等。嘱咐患者做好日常的皮肤清洁和干燥的工作,尽量穿着棉质内衣避免衣物布料对皮肤的磨损。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指标:非常满意,护理质量高,科学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比较满意,护理质量较高,态度较好,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不满意,护理质量低,临床症状未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差。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2)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变,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对其进行评价。(3)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四个方面对患者治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4)治疗依从性指标:非常依从,对激素用药知识了解详尽,积极主动配合进行治疗;比较依从,认知度较高,大多数时间里能够配合激素治疗;不依从,认知度低,对激素治疗有较强的抗拒心理。总依从性=(非常依从+比较依从)/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SLE是一种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损伤,该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治疗会使患者的形象发生改变,尤其对于中青年女性患者,形象变差容易使其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5-6]。因此,对SLE患者予以相应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辅助护理干预手段。常规的护理措施缺少针对性,且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在对既往护理经验的总结整理上相对缺乏,因此其护理效果有限。

本研究对SLE患者予以循证护理,通过医护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活动,将临床经验、科研结论和患者的需求有机结合,并通过实证来获得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从而为患者制定全面、个性化的完整护理干预方案[7-8]。本研究采取的循证护理包括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广泛收集各种SLE的护理文献资料,并积极展开组内讨论,最后综合上述经验和资料制定护理计划,予以患者心理、饮食、皮肤护理和家庭干预,使得患者自卑、焦虑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且有效提高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促进患者家庭和睦及良好的治疗环境。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前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在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上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可以看出接受护理后,患者的负面情绪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的缓解效果更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疏导,患者面对日常生活的心态变得相对积极,因此其生活质量亦优于对照组。通过循证护理使得患者对疾病树立了正确认知,因此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SLE患者接受循证护理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并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玲,余米.认知与行为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314-317.

[2]??潘霞,樊婷,陈艳,等.持续护理模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预后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2):4529-4532.

[3]??赵庆.循证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负性情绪及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73-75.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342-346.

[5]??仇雅云.系統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压力源与心理抑郁的关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13-3916.

[6]??刘玉峰,王雪.循证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6):907-909.

[7]??陆茜,项妤枫.循证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2096-2098.

[8]??王堂香.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2):1797-1799.

猜你喜欢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效果循证护理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