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及纾解处置思考

2021-09-22 02:16姜大伟
成才之路 2021年2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姜大伟

摘 要:来自外部的刺激挫折、生活变故、学习压力等都可能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抑郁心理,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使之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出发点,分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并提出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纾解策略,希望能对后续学生心理抑郁状况的缓解和突发心理問题的应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纾解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14-02

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大学生心理抑郁现状,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的是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到省内外139所本专科院校有效问卷569份。下面简述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并提出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纾解策略。

一、问卷调查结果

(1)校园生活是否觉得有压力?(70%的女大学生认为承受着压力,30%的男大学生认为承受着压力。)

(2)受挫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45%的同学认为是就业,25%的同学认为是学业问题,11%的同学认为是人际关系,19%的同学认为是恋爱问题。)

(3)决定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先天心理素质占14%,后天家庭影响占45%,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占35%,其他因素占6%。)

(4)现在自己心理状况如何?(认为很健康的占55%,认为比较健康的占34%,认为情绪容易波动的占10%,认为不健康的占1%。)

(5)产生抑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3%的人认为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72%的人认为是学习压力,68%的人认为是情感问题,75%的人认为是就业压力,62%的人认为是对周围环境不适应,60%的人认为是家庭环境问题。)

(6)如何处理烦心事?(74%的同学选择向知心朋友诉说,25%的同学选择找家长,21%的同学选择憋在心里不说,29%的同学选择其他方式。)

(7)周围是否有出现抑郁症状的同学?(22%的同学表示身边有出现抑郁症状的同学,78%的同学表示没有。)

(8)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做哪些工作?(86%的同学认为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78%的同学认为要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77%的同学认为要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82%的同学认为要深入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60%的同学认为要做到和每个学生谈心。)

(9)你对未来的生活是否有清晰的规划?(19%的同学表示对未来有十分清晰的规划,67%的同学表示有一些规划,14%的同学表示没有任何未来规划。)

(10)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你如何解决?(70%的同学采取积极措施去应对,或者等过一段时间再采取措施应对,21%的同学选择逃避,9%的同学选择自暴自弃。)

(11)感到有压力或者沮丧时排解方式是什么?(40%的同学选择听音乐,30%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22%的同学选择写日记。仅有8%的同学选择默默忍受,不采取任何措施,顺其自然。)

(12)是否喜欢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28%的同学很喜欢,72%的同学认为这门课意义不大。)

二、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面对刺激挫折、生活变故、外部压力、内心冲突的时候,少数大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容易感到沮丧、焦虑、有压力,出现抑郁症状。目前,大学生所遭遇的挫折主要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和就业。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开始面对全新的专业课程与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制订学习计划、如何与他人正确地进行交流与沟通,长期积累的焦虑容易形成抑郁心理;一些大学生自身好高骛远,加上用人单位的严标准和高要求,使得他们对就业比较迷茫,因而诱发挫折心理;高等院校扩招,人才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也给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心情抑郁。调查还发现,部分大学生能够理性面对自己的压力以及沮丧、焦虑情绪,能够自行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案调节自己的情绪,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

三、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纾解策略

1.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的四项原则

首先,生命第一原则。生命重于泰山,当发现危险情况时,高校教师需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与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家长联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如果心理疾病较轻或因周围环境引起,要及时谈心,纾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情绪,保证其心理稳定性,并排除周边的安全隐患。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喜欢隐瞒心理疾病,因此高校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筛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有重大隐患的学生要时刻关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其次,全程监护原则。发现危险情况时,要安排专人二十四小时对干预对象进行全程监护,充分发挥心理辅导作用,防止学生自伤自杀。再次,家属参与原则。要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给学生家长讲明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学生家长第一时间赶到学校。要对学生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必要时要督促学生家长带孩子去专业医院检查和治疗。最后,分工协作原则。学院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和合作,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施危机干预时,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设立重度心理疾病补助资金,给予贫困生补贴

心理疾病的治疗费用往往较高,因此高校要注重人文关怀,体现社会温度,如设立重度心理疾病补助资金,给予贫困生补贴。要用真心感动家长和学生,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把学生的困难当成学校自己的困难,以便学生和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做好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高校要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设立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和联系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式,以便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4.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使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比如,高校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以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校园广播电台、新媒体平台进行人文知识教育,以此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另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创新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等,借助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其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认知出现问题,或承受不了各种压力,容易出现抑郁症状。高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发现,有效地纾解大学生的抑郁心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Z].2003.

[2]马建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务[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3]刘晖,宋清华,潘子彦.团体游戏与个人游戏训练对大学生抑郁心理干预效果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2).

[4]杨曦,陈遇春.浅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