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茶苑路绿化茶树死亡原因分析

2021-09-23 07:46胡艳萍赵远艳罗亚昆姚学坤李艳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化带树势普洱

胡艳萍,赵远艳,罗亚昆,姚学坤,李艳华

(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思茅665000)

茶树为山茶科(Theaceae)茶属(Camellia)的一种木本经济植物,是多年生常绿灌木、小乔木或乔木。茶树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异和人工选育,有了丰富的品种、品系,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形态特征,使茶树的茎、叶、花、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茶树四季常青,树体形态丰富多样,可塑性强,生态适应性广,成为多地的园林绿化树种。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茶树绿化带于2005年开始建设,2008年基本达到景观效果,现茶树绿化带面积为17340 m2,折合1.73 hm2。茶树作为街道景观绿化是普洱市首创,所以茶苑路成为思茅城区的一道标志性的风景大道。但近年来茶苑路绿化带茶树长势并不乐观,茶树陆续死亡。

1 城市街道的小气候环境不利于茶树生长

茶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15~25℃,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2000 mm,土层深度≥0.8 m,地下水位1 m以下,土壤通透性良好,pH值为4.0~6.5,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2]。茶苑路绿化带四周都是水泥路面、建筑群林、人、车流动大,水泥地面遇到暴晒,随之地面水、气、温度调节变化大,形成“热岛效应”[3]的城市小气候,对茶树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绿化带上与茶树间种的绿化树树体高大,根系庞大,部分茶树生长在绿化树周围,与绿化树共争肥水,茶树处于弱势群体,尤其绿化树根系上部生长的茶树,因难以吸收充足的肥水,树势逐渐衰弱。思茅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全年干湿季分明,遮荫树间套茶树,主要是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小气候,同时起到景观作用,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2010年研究发现,在特大干旱条件下,遮荫树和茶树争夺水分矛盾十分突出[4]。

2 茶苑路地势低洼,雨季经常性积水

茶苑路地势较为低洼,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周围建筑物增加,不透水面积增多,汇流时间缩短,雨季特别是暴雨天气,思茅河河道阻水严重,泄洪能力差,街道排水不畅,经常性积水(据水文水资源监测部门报告数据,在雨强为30 mm·h-1时就形成了涝水灾害)。绿化带的茶树经常遭受污水浸泡,造成了绿化带土壤缺氧及病菌滋生,导致茶树根系部分或整株损伤或坏死,茶树因此逐渐死亡。公园1号段前8 m绿化带尤为突出,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路沿石打排水洞等)但效果甚微,起不到治本作用。

3 绿化带土壤板结严重,土壤微生物活动率低

茶苑路为高中低的景观效果,高处为高大的绿化树木,所谓树茂根深,又因土层不深厚,高大绿树下根系伸长较多;中部茶树的种植模式为密植。所以在茶苑路茶树中耕锄极为不便,加之每年雨季积水严重,长期如此,造成土壤板结严重,不利于土壤通气和微生物活动,导致土壤有机质难以分解,部分茶树因此衰弱而死亡。

4 树龄增大、树势衰弱,部分品种的适应性差

茶苑路原种植的茶树多为无性系茶树。无性系茶树最大的优点是产量高、品质好、性状优良且一致。但也有缺点,树龄达到10多年后,随着树龄再增加,树势衰弱明显。经茶叶科学研究所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无性系茶树品种长叶白毫在排灌性差的土壤中较容易死亡,且熟土栽培几年后易死亡。茶苑路绿化带中长叶白毫品种占据近一半的面积,加之是密集种植的茶树,树势衰弱易死亡。

5 天气持续高温、干旱

2019年1—5月,思茅区平均降雨量118.6 mm,其中思茅城区降水83.3 mm,为历年同期第二少(2018年同期最少),相比历史同期(268.4 mm)偏少185.1 mm,偏少69%。2020年1—5月,思茅区平均降雨量158.4 mm,其中思茅城区降水量147.8 mm,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120.6 mm,偏少45%(思茅区气象局提供数据)。而且进入4月以来,全市气温偏高,30℃以上的高温天气多,思茅出现气象干旱特旱。茶树遭受水分胁迫主要是根系吸水困难或叶片蒸腾速率较高,而水分亏缺对茶叶造成的损失则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5-6]。2019年5月21日中午,茶叶科学研究所技术员在茶苑路茶树绿化带上,于4个地点取10 cm以下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水分(重量法),由表1可见,最利于茶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70%~90%,低于50%或高于100%根系生育将会受到严重的抑制,而当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45%以下时,茶苗均不能成活[7]。虽常有绿化浇水车浇水,但仍有部分树势衰弱的茶树,因持续高温、干旱死亡。

表1 茶苑路土壤水分测定结果

图2 因高温、干旱枯萎的茶苑路茶树

6 建议

一是采用欧甘灌根,欧甘是第4代肥料,不仅有常规肥具有的养分,而且具有解磷固氮功能,有一定的防旱效果。二是对枯萎、树势较衰弱的茶树进行重剪,雨季追施复合肥或有机肥,复壮树势。三是换种改造。四是改变种植模式,茶树密植作为中层景观的种植模式是不理想的,应变密植为稀植,并考虑将茶树作为点缀的绿化树种方式种植。

猜你喜欢
绿化带树势普洱
最美城市“绿化带”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种子
风景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打招呼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