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旗叶与幼苗性状的QTL分析

2021-09-23 09:18李兴茂王淑英倪胜利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表型贡献率苗期

李兴茂,王淑英, 倪胜利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相对于苗期活力低的品种,苗期活力高的品种其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2%,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1-2]。高幼苗活力与高生物量的积累相关,在高温、高CO2浓度等胁迫条件下,籽粒产量也显著提高[3-4]。干旱环境下根系活力大的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产量的损失最小[5]。苗期活力与萌发期胚芽鞘长度、根系活力及茎叶活力密切相关。胚芽鞘长的品种有利于雨养环境下小麦深层水份的利用,具有耐深播的优点[6]。较高的根系活力,可增强对营养的吸收和生物量的积累,对提高小麦苗期抵抗水分胁迫[7]和后期抵抗干旱胁迫均有重要的影响。

前人在1A、6A、6D和7D染色体上定位到控制胚根长度的QTL,在2D和6D染色体上定位到控制根茎比率的QTL[8-10];在1A、2A、2B、4B、5A、5D、6A 和7B染色体上定位到控制根长的QTL,在5D染色体上定位到控制根、茎干重的QTL,在1D染色体上定位到控制茎秆长度的QTL[9,11-12],然而,很多QTL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10,13]。Manschadi等[14]研究发现,幼苗期根生长角度较窄的品种,其成株期同样具有较窄的根生长角度。Spielmeyer等[15]研究发现,在6A染色体上控制幼苗叶片宽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NW3106,也与胚芽鞘长度和株高QTL紧密连锁。Bennett等[16]研究发现,在3B染色体上控制苗期活力的QTL,也与籽粒产量、叶宽和冠层温度等性状有关。

小麦苗期性状相关的QTL定位报道较多,但苗期性状及旗叶性状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京冬8号/矮抗58的207个RIL群体为材料,针对冬小麦幼苗期性状和开花期旗叶性状进行QTL研究,探讨小麦苗期性状与后期旗叶性状的关系,以期发掘出稳定调控小麦幼苗性状相关的QTL,为今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京冬8号/矮抗58的207个RIL群体及其亲本。其中,京冬8号携带矮秆基因Rht8,矮抗58携带矮秆基因Rht8和Rht2[17]。

1.2 试验设计

室内试验于2016年10月在实验室进行,将发芽纸在121℃下灭菌30 min,每个材料选取无损伤且大小均匀的种子200粒,用1.0%次氯酸钠消毒4 min,冲洗干净后,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25 ℃)培养,重复3次,待发芽7 d后,测定发芽数、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鲜重根冠比=根鲜重/苗鲜重;干重根冠比=根干重/苗干重。

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试验站进行,种植RIL群体及其亲本,行长2 m,重复2次。于2016年5月14日小麦扬花期,测定旗叶长度和宽度,计算旗叶面积和旗叶长宽比。参照Li等[18]和李兴茂等[19]的方法测定产量、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叶片衰老速率、千粒重等 性状。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每个性状3次重复的平均值为表型值。从1 208对引物中进行双亲多态性筛选,筛选出391对差异引物。依据GrainGenes 2.0图谱提供的标记位置,利用Try命令进行调整、构建包含149对引物的遗传图谱。利用IciMapping 4.1软件中的双亲群体QTL定位功能,基于逐步回归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以 LOD>2.5作为阈值进行基因定位分析,分析方法参见文献[18-19]。

2 结果与分析

2.1 RILs群体及亲本的苗期与旗叶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幼苗期性状中,苗长、苗干重、根干重、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在亲本间差异较大,除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外,京冬8号的其他6个性状均小于矮抗58。旗叶性状中,京冬8号的旗叶长、宽、面积、长宽比4个性状的表型值均高于矮抗58。群体中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和苗干重的平均值都大于双亲,而旗叶长、宽和面积的群体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群体内所有研究性状均表现出超亲分离现象。表明这些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适合进行QTL定位。所有性状在群体内基因型间存在显著 差异。

表1 RIL群体及其亲本的苗期和旗叶性状Table 1 Phenotypic performance for the investigated traits of the RILs and their parents

2.2 旗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共检测到10个控制旗叶性状的QTL,其中4个QTL与旗叶面积有关,分布在1A和5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1.98%~7.69%;1个QTL与旗叶长有关,分布在1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9.24%;1个QTL与旗叶宽有关,分布在5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 6.54%;共检测到4个控制旗叶长宽比的QTL,均位于D染色体组上,分别分布在2D、3D、4D和5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2.73%~9.89%,其中,2D和5D染色体上的QTL加性效应来自矮抗58,3D和4D染色体上的QTL来自京冬8号。其中,1A染色体上与旗叶面积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mc550也与旗叶长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均为0.1 cM,加性效应均来自亲本矮抗58;5D染色体上与旗叶面积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gwm182也与旗叶宽QTL连锁,但遗传距离不同,分别为0.4和2.4 cM,其加性效应均来自亲本京冬8号。有6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大于5%,为主效QTL,分别为1A染色体上控制旗叶面积和旗叶长的QTL、4D染色体上控制旗叶长宽比的QTL、5D染色体上控制旗叶面积、旗叶宽和旗叶长宽比的QTL。除5D染色体上控制旗叶面积和旗叶宽的QTL表现为部分显性效应外,与其他性状相关的QTL均表现为超显性效应。

表2 旗叶相关性状的QTLTable 2 QTLs for flag leaf traits

2.3 幼苗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共检测到22个控制幼苗性状的QTL,其中7个QTL与根长有关,分布在1A、2D、3D、4D(2)、5A和7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2.53%~4.84%;1个QTL与幼苗根鲜重有关,分布在2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 1.31%;2个QTL与幼苗根干重有关,分布在4D和7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14%和 4.38%;3个QTL与幼苗苗长有关,分布在1A、4A和4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3.10%~ 10.52%;2个QTL与幼苗鲜重有关,分布在2D和5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4.91%和 1.23%;3个QTL与幼苗干重有关,分布在1A、2D和7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为2.32%~ 3.32%;2个QTL与鲜重根冠比有关,分布在4D和7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88%和 1.90%;2个QTL与干重根冠比有关,分布在2D和7A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78%和 2.74%。1A染色体上与根长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mc84也与苗长和苗干重QTL紧密连锁,但遗传距离不同,分别为4.9、3.0和4.0 cM,除根长QTL加性效应来自亲本京冬8号外,其他两个QTL均来自矮抗58。2D染色体上与根长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mc170也与根鲜重、苗鲜重、苗干重和干重根冠比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5.8、0.9、6.0、0.9和3.0 cM,除干重根冠比QTL的加性效应来自亲本矮抗58外,其他性状均来自亲本京冬8号。4D染色体上与根长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arc308与鲜重根冠比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1.0和0.2 cM;与根干重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arc98与苗长QTL紧密连锁。5A染色体上与根长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gwm156也与苗鲜重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3.0和5.0 cM。7A染色体上与根长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arc1136也与根干重、苗干重、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6.0、2.0、7.0、2.0和1.0 cM。Rht2矮秆基因位于4D染色体上,但与4D染色体上控制根长、根干重、苗长和鲜重根冠比的QTL距离均较远。除1A和4D染色体上控制苗长的QTL表型贡献率大于5%外,其他与幼苗期相关性状的QTL表型贡献率均较低,且除3D染色体上控制根长的QTL表现为部分显性效应外,其他QTL均表现为超显性效应。

表3 幼苗期相关性状的QTLTable 3 QTLs for seedling traits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2D染色体上与旗叶宽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mc170与幼苗根长、根鲜重、苗鲜重、苗干重和干重根冠比QTL紧密连锁;4D染色体上与旗叶长宽比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arc308与幼苗根长、鲜重根冠比QTL紧密连锁,其他旗叶性状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没有发现与幼苗期性状QTL紧密连锁的现象。袁倩倩等[9]在1A染色体侧翼标记wmc550附近检测到控制根长的QTL,而本研究在1A染色体侧翼标记wmc550附近检测到控制旗叶面积和旗叶长的QTL。Li等[20]在1A染色体侧翼标记wmc84附近检测到控制抽穗期、植被归一化指数和植株衰老速率的QTL,而本研究在1A染色体侧翼标记wmc84附近检测到控制根长、苗长和苗干重的QTL,遗传距离不同。Landjeva等[21]在5D染色体侧翼标记gwm182附近检测到控制苗长和根茎比率的QTL,而本研究在5D染色体侧翼标记gwm182附近检测到控制旗叶面积和旗叶宽的QTL,但遗传距离不同。因此,与幼苗期性状相关的QTL存在与苗期活力、后期生长发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等QTL共同的连锁分子标记,这些标记可有效用于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尽管本研究检测到的QTL都是微效QTL,但验证了这些QTL位点与种子苗期活力性状有关,对苗期性状与小麦旗叶性状的深入研究有参考价值。

本研究在4D染色体上定位到矮秆基因Rht2,朱 浩等[22]研究表明,Rht2基因不仅影响根长,而且与产量和千粒重有关。但本研究检测到Rht2与控制根长的QTL距离较远。Tian等[23]在6A染色体上定位到矮秆基因Rht24,可增加春季苗期活力和千粒重,但与幼苗期活力性状无关。因此,Rht24基因弥补了大多数矮秆基因降低小麦初期生长活力的缺陷,对研究耐旱相关性状遗传检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

本试验采用室内苗期性状研究方法,占用空间小,一次可以测试批量样品,有利于对遗传群体的多样本开展多重复研究。然而,统计分析的工作量大,不能及时完成所有品系的根系性状测量,可能造成品系间测量误差,因此,本研究在测定时,每个重复间适当增加了试验间隔,尽可能减少误差。今后采用数码拍照后,利用适合于大群体表型研究的根系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可以分析更多的幼苗指标,还可进一步减少试验误差。

猜你喜欢
表型贡献率苗期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玉米苗期根汞胁迫响应中miRNA的鉴定及初步验证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