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食欲不振用药规律探讨

2021-09-23 00:52王立春王定国吴维炎陈思瑜邢益涛林学英林天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用药规律治疗数据挖掘

王立春 王定国 吴维炎 陈思瑜 邢益涛 林学英 林天东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的用药规律,为当代中医辨治用药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使用药物情况,并分别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软件Excel 2010建立并输入方、药相关数据的原始数据库;并把相关药物的频次运用软件SPSS 22.0做描述性的统计;对于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使用软件Weka 3.8進行挖掘及分析同时采用软件Cytoscape 3.6.1把所得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制作成网络视图。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的高频药物有甘草、陈皮、茯苓、白术、人参等;其中以补虚药居多,依次为化湿药、理气药、温里药和消食药,药性多为温性及平性,药味多属辛味、甘味及苦味,归经多属脾胃经。依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陈皮-甘草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甘草、茯苓-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聚类得到新方5首。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多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理气消痞、温中燥湿等治法,可为当代医家在临床临证施治用药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据挖掘;食欲不振;中药;治疗;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7-0017-06

Discussion on Medication Rules of Anorexia Treated by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Based on Literature Mining

WANG Lichun WANG Dingguo WU Weiyan CHEN Siyu XING Yitao LIN Xueying LIN Tiandong*

Hai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ikou 5702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aw of medication for anorexia in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ysician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appetite deprivation drug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the prescriptions and medicines (medicinal properties,taste,efficacy and meridian tropism) were found out respectively. Using Excel 2010 design to establish the original database and input relevant data,using SPSS 22.0 software to describe the frequency of drugs,using Weka 3.8 software to mine and analyze potential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drugs,and using Cytoscape 3.6.1 software to display the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drugs on the network visually.Results In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the high-frequency medicines for anorexia are licorice,tangerine peel,Poriacocos,Atractylodesmacrocephala,ginseng,Magnolia officinalis,Shenqu,dried ginger,malt,nutmeg,etc. They are mostly deficiency tonics,dampness-removing drugs,Qi-Regulating drugs,warming-li medicines and edible medicines,with mild and mild nature,bitter and bitter taste,and belong to the spleen-stomach meridia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rules of high frequency drugs,the most compatibility rules were obtained,such as orange peel-licorice,Poriacocos-licorice,Poriacocos-atractylodesmacrocephala,Poriacocos-tangerine peel,Atractylodesmacrocephala-licorice,etc. On this basis,five new rules were obtain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ing.Conclusion Data mining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the treatments of anorexia include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invigorating qi,digestion and stomach,regulating qi and eliminating rubella,warming and dryness and dampness. It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physicians in clinical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Keywords:Datamining; Loss of Appeti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dication Regularity

食欲不振,亦称纳差,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脾胃病,是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湿浊犯胃、脾胃虚弱、大病、久病初愈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种病症[1]。在西医理论中食欲不振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癌,神经性厌食,肝炎,肝硬化,肺结核,尿毒症,心力衰竭,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2]。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治疗食欲不振有一定的优势及疗效,并且从古至今留存着丰富的方剂学相关材料,现提取治疗食欲不振的方剂做规律分析,这对现代中医师临证治疗食欲不振提供些许的思路并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益处。本研究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脚本,借助数据挖掘的方法,深入挖掘治疗食欲不振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为进一步明确食欲不振的常见病机、核心药物、提高临床辨治本病的准确性提供参考,并且为食欲不振的新方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3]做为源资料,其中收录食欲不振方剂135例,共涵盖中草药131味。

1.2 数据规范 收录方剂中的药物名称依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和《中药学》[5]统一做规范化处理,如“益智”规范为“益智仁”;“莲肉”规范为“莲子”等。中药名称因地域、炮制、品种等不同而出现差别,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将其中异名同药的中药依照《中药学》进行规范、统一名称的处理,比如“赤茯苓”“云苓”“白茯苓”统一作为“茯苓”收录;“粉草”“生甘草”“炙甘草”统一作为“甘草”收录;“茅山术”“茅术”统一作为“苍术”收录等。方剂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归类等均依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统一规范,如“茯苓”:利水渗湿药,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1.3 建立数据库 把符合要求并筛选出的药物数据通过规范统一整理后,运用二分类的方法量化,把每个中药按照“无=0,有=1”来规范赋值,并录入Excel 2010软件从而建立药物的原始数据库资料,观察这些药物的功效类别、药味、药性及归经的频次以及分布规律,根据数据录入结果进行药物深入的数据挖掘分析。这些操作过程全部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将以上指标输入并校对,以保证准确的录入数据,如若出现两人录入不一致的情况,则对照原始情况核实并改正。

1.4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 22.0对这些药物的频次分布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定义用方频率为出现频次与处方总数的比值,用药频率是出现频次比上药物总频次的比值。使用软件Weka 3.8对潜在的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规则进行分析,这中间置信度为包含前项A和包含后项B的记录总数与所有含A的记录数的比值;支持度为包含前项A的记录比上总记录得出的值;提升度则是包含前项A和包含后项B的记录总数比上所有含B的记录数的比值;If A then B,则它的置信度为:C=p(A and B)/p(A);支持度为:S=p(A)/p(总);提升度为:L=p(A and B)/p(B)。依据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所得药对的基础,使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来得出新方组合并进行剖析。运用软件Cytoscape 3.6.1把所得关联规则制作成网络视图。

2 结果

2.1 文献数据筛选结果 通过上述方式选择得出,总计归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方剂135首,涉及131味中药,共计运用药物1095频次,药性1095频次,药味共1801频次,归经共3318频次。

2.2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统计结果示:药物频次≥15的有甘草、陈皮、茯苓、白术、人参等20味中药,共累计使用频次692次,累计占总频次(1095次)的63.18%;统计结果见表1。

2.3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统计结果示:药物功效频次≥15的有补虚药、化湿药、理气药、温里药等8类功效。其中补虚药类>化湿药类>理气药类>温里药类>消食药类,累计共使用频次为529次,累计占总频次(1095次)的54.06%;统计结果见表2。

2.4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统计结果示:药物药性频次≥15的有温性、平性、热性。其中温性>平性,累计共使用频次为617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1095次)的56.34%;统计结果见表3。

2.5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统计结果示:药物药味频次≥15的有辛味、甘味、苦味、淡味。其中辛味>甘味>苦味,累计共使用频次为1070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1801次)的59.41%;统计结果见表4。

2.6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统计结果示:药物归经频次≥15的有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等9条。其中脾经>胃经,累计共使用频次为1131次,累计占归经总频次(3318次)的34.08%;统计结果见表5。

2.7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的挖掘,其目的是找出潜在且有价值的强规则,同时需明确的参数为置信度(CONFIDENCE)、支持度(SUPPORT)和提升度(LIFT)。置信度(可信度)主要是测量精确度;支持度为测定关联关系的普遍性;提升度是用于度量规则是否可用的指标。本研究选取以最小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55%和最大前项数为1进行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关联规则结果见表6;根据所得药对配伍关联规则,采用网络可视化图形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如图1所示。

2.8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 药物间配伍规律研究主要是为找到临床遣方用药更加有效的方剂组合。因此,在药对配伍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由结果中提取出的食欲不振处方数量及不同的预读参数,运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进行熵层次聚类的结果分析,共得治疗食欲不振的新方5首及其功效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3 讨论

食欲不振为脾胃病常见及多发的中医病证之一。太阴脾属阴脏,生理以升为顺,以运为用,病理以虚为多,如若脾失健运,无以化生气血,无以布散津液,则见纳差神疲等;阳明胃属阳脏,生理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病理以实为多,如若胃失通降,则见胃脘胀闷等[6]。本次探索根据药物运用的频次和药物间配伍组合得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食欲不振方剂的用药以入脾、胃两经为多,其药性以温、平性居多,药味以辛、甘、苦味为主。其居前10的高频中药是甘草、陈皮、茯苓、白术、人参、厚朴、神曲、干姜、麦芽、豆蔻;以药测方,上述10味药物组合为治疗脾胃诸症耳熟能详的四君子汤、二陈汤、补中益气汤化裁;四君子汤、二陈汤均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文曰四君子汤:“……心腹胀满者,全不思食者,……均可大宜服之。”其文谓二陈汤:“……或中脘不快者,或发为寒热者,或因食生冷者,为脾胃不和。”《内外伤辨惑论》中首见补中益气汤,有《医方考》言:“……恶食溏泄者,则见日渐瘦弱,以此方主之。”可见治疗食欲不振的药物主要多以健脾益气,理气消食为主,辅助以温中化湿。甘草当作调和诸药之品,历代医者处方用药之时常常加入甘草调和整方诸药,故其使用频率最高,且甘草味甘,亦能治脾气虚弱,在治疗食欲不振的方剂中既能调和诸药,又可补益脾气。脾气升则健,有“虚在太阴”“脏病属阴”之说;因脾病多属虚证、寒证、下陷证,则有虚者宜补虚,寒者当温中,下陷者应升提[7-8]之治则;故脾病用药多以补药、温药、升药为主,如茯苓、白术、人参、干姜等。同时,虽以健脾为主,却不可一味纯补,有“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之”,应在补脾之方中加运脾之药,寓补脾于运脾之中,如运用豆蔻、厚朴及陈皮等运脾化湿、理气行滞之品,以调畅气机,从而起到补而不滞之效。又应加神曲、麦芽健脾消食,固护脾胃,推陈出新。脾以阳气为用,阳气旺盛则运化功能强健。

根据胃病之人多贪食生冷,病机多以寒积于中,或寒邪直中胃腑最常见,治胃以温药为主;得出治疗胃病的中药里,温性药物频次居首位,平性中药次之,说明治疗胃病时应尽量选择作用和缓的药,不可过于峻利,以温平并用,可有润燥适度、攻补兼施之功。味辛的药物有可润、可化、可通;辛润囊括了散与行,能通过疏通水液、气血运行之道,使津液输布四肢百骸,从而滋润濡养周身,此乃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并非直接滋润;辛化包含化湿浊、化痰饮及化瘀血的三个作用;辛通是针对窍闭而言,辛味药物有走窜通窍之性,能达到开泄疏通的效果。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辛甘为散,助升阳气,故有“惟当以辛甘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之说。味苦的药物可泄、可燥,方剂中运用苦辛通降之法的很多,苦辛能开气得以斡旋枢机,运化中焦;故辛、苦二味并用,可共同促进机体完成气机的疏通与排泄、宣发与降浊,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效果[9]。

分析药物间关联规则,选用最小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55%和最大前项数为1;得出的药对配伍规律结果,支持度最高的药对陈皮-甘草,其次是茯苓-甘草、茯苓-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等;以上5组药对共用可有理气健脾、燥湿益气之效。基于关联规则药对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研究,得到治疗食欲不振的新方5首;从得出的新方中能看出新方1、2以健脾理气,消食温中为主要治疗原则;新方3、4主要从温中燥湿,健脾益气出发,新方5主要从健脾行气,消食和胃治疗,5个新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食欲不振的治疗原则,均与临床诊疗相符。

历朝医学大家的处方用药是中医上千年临床辨治积累的经验,通过对古籍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及总结,不但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是可以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10-13]。本研究立足于《中医方剂大辞典》脾胃病证中食欲不振的用药规律分析及系统总结,从而探索出其核心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以期为临床指导诊疗提供些许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的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及关联分析,得出了治疗食欲不振用药组方规律。可以发现,常用药物依次为甘草、陈皮、茯苓、白术、人参等;以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理气消痞、温中燥湿为法,选药多性温、味平辛甘,且归经多为脾胃经;选方多是四君子汤、二陈汤、补中益气汤等常用方的基础加减变化。通过上述的结果分析,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2]张军.消化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696.

[3]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

[5]高雪敏.新世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供中医类专业用)[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6]董敬敬,董筠.从“阳道实,阴道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环球中医药,2018,11(5):726-728.

[7]刘喜明.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下)——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100-103.

[8]刘喜明.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上)——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5-9.

[9]唐学游.辛开苦降法是调理气机的大法[J].中医杂志,1994,3(41):184.

[10]傅斌,彭建华,陈华,等.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运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802.

[11]李垠含,石岩.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运用初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8-9.

[12]王雅楠,马悦,宋殿荣,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用药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5,32(5):268-270.

[13]戴水平,谢鸣.建立中医方剂数据挖掘系统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3(14):1230-1233.

(收稿日期:2021-01-14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立春(1992-),女,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中医药防治脾胃病方向)。E-mail:948468417@qq.com

通信作者:林天东(1947-),男,汉族,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E-mail:546813765@qq.com

猜你喜欢
用药规律治疗数据挖掘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基于GPGPU的离散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