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典型大学科技城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2021-09-23 00:31成鹏飞付浩苏昌贵朱强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成鹏飞 付浩 苏昌贵 朱强华

摘要:大学科技城是一种新型区域创新组织,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大学科技城能有效聚集创新要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并加快技术与成果扩散,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与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城相比,其功能发挥和创新绩效仍存在较大差距。借鉴国外典型大学科技城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加快发展大学科技城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一是要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激发协同创新热情;二是要依托本地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三是要聚集外部创新资源,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四是要培育创新创业企业,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五是要发展区域产业集群,优化协同创新体系。

关键词:大学科技城;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

大学科技城是一种新型区域创新组织,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城既具有城市功能要素,也具有创新资源集聚度高、创新驱动能力强、产城融合度高、社会与自然环境良好等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大学科技城能有效聚集创新要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并加快技术与成果扩散,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大学科技城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国大学科技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与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城相比,其功能发挥和创新绩效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国内外著名大学科技城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著名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为我国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城的创新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一、典型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介绍

(一)美国硅谷大学科技城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旧金山与圣何塞之间,是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硅谷最早主要研究和生产以材料“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和计算机产业,因此而得名。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塔克拉拉大学和圣何塞州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聚集了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同时,也不断汇聚了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和电子等研究机构[1]。经过近70年的发展,硅谷科技城已发展成美国高新技术与人才的摇篮。硅谷不仅汇聚了诺贝尔奖科学家30多人,美国科学院院士近1000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100多万人;硅谷的GDP占美国GDP总量的5%,而人口却不到美国的1%。

硅谷能取得如此业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一是良好的创新环境。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何塞州立大学等,为硅谷不断吸引和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创业人才[2]。“容忍失败、鼓励冒险”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与理念深入人心。正是这种宽容失败和鼓励冒险的创新文化,使硅谷成为创业者向往的地方。二是不断升级的产学研集群为硅谷持续注入发展动力。产学研集群给硅谷带来了长期竞争优势,通过产学研集群化发展,集群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企业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使创新更加容易。产学研集群所呈现出的这种协同创新能力,使硅谷某些领域相互关联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企业等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挥各自优势、整合互補性资源,形成了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产学研互动机制灵活的有机体系。三是风险资本的兴起对硅谷大学科技城产生了重大影响。[3]依靠风险资本的投资,许多高技术创业型公司在硅谷孕育而生。硅谷的风险投资者寻找优质的创业型公司并进行风险投资,以期获得原投资数倍的收益,而创业者以公司一定比例的所有权换取风险资本,从而有效扩展了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在风险资本快速兴起的同时,硅谷及时建立了创新创业风险规避机制,即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它为硅谷创新创业型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风险资本构建了规范的进入与退出机制,是创新创业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四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硅谷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硅谷临近太平洋,拥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森林公园。硅谷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丰富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

(二)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

法国索菲亚科技城位于法国东南部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蓝色海岸”的里维埃拉地区,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私人发起,经社团推动而创建,是法国40多个高科技城区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科技城。[4]经过近5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已聚集了全球近70个国家1300多家研发型企业和科研机构、3万多名高科技人才,每年平均上缴税收超30亿欧元。索菲亚科技城已发展成法国新兴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交流的中心,被誉为法国的“硅谷”,在诸多领域能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引领全球前沿技术研究方向。

索菲亚科技城在创建之初,主要是依靠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开展研发和生产活动,属于典型的外部驱动型科技城。从1996年开始,索菲亚科技城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和技术创办企业,开始涌现出大批发展速度快、潜力大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逐步成为了索菲亚科技城创新的核心动力,不断推动着索菲亚科技城的成长与发展,索菲亚科技城的发展模式也从外部驱动型逐步转变为内部驱动型。[5]到20世纪90年代初,索菲亚科技城已经发展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科技城,并最终发展成世界一流的大学科技城。

索菲亚科技城的繁荣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重视本地创新资源。索菲亚科技城在引入大量高校和研究院所逐步成为法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后,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本地中小企业以及从高校和研究院所剥离出的新生企业的发展,从而催生了大量“幼苗企业”,为索菲亚科技城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二是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索菲亚科技城依靠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技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逐步成为法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三是注重国际化发展。索菲亚科技城集聚了大量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注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跨国企业、国际化高端人才、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等在索菲亚科技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四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索菲亚科技城所在地里维埃拉处于自然保护区,从建立之初就强调环保,大面积自然绿化带,整个城区掩映在绿荫中,城区内无污染工业,建筑层高限制在四层以下,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了索菲亚大学科技城的发展。

(三)岳麓山大学科技城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位于长沙湘江西岸,总面积约23.19平方公里,拥有岳麓山景区、桃花岭景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以及超算中心、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科技园、桃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风景名胜、研发机构和孵化平台。其发展经历了科技园和科技城两个阶段。一是科技园阶段(1999-2014年)。在全国各地都在兴办大学科技园时,长沙市政府依托本地的知名高校以及各类研究院所,于1999年创办了岳麓山大学科技园,2001年5月岳麓山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是科技城阶段(2015年至今)。为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战略,2015年,时任湖南省长杜家毫在调研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后,提出将这三所大学的发展放在一张蓝图上,進一步优化布局,一同规划、一并推进,打造新型“大学城”。201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大学科技城建设作出了更为明确的指示,要求整合更多创新资源,科学系统规划,加快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将其打造成湖南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大平台[6]。近年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得到快速发展,吸引和培育了大量科研人员和创新型人才[7],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3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同时,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还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0多个。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核心区也已逐步按产业和功能建设了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桃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西湖文化园、后湖国际艺术园4个专业园区,麓客众创、58众创、九合众创、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7个众创空间,以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孵化器。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聚集了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作为科技创新的聚集地,汇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长沙矿冶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等多所国家级科研院所。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良好学科平台和科研资源,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湖南省政府推出了系列政策制度,政府积极主导,深度参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城。三是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开发规划。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规划范围东至潇湘大道、西至麓景路南延线、南至南二环、北邻桃花岭和龙王港,功能布局实施分片开发、分层发展的方式,逐步打造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层,以服务业为中心层和以产业转化为孵化层的空间布局。

二、典型大学科技城发展比较分析

国内外典型大学科技城无一不是选取高校、研究院所等创新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而规划建立起来的。大学科技城作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也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孵化器。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科技城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并逐步发展、日趋成熟,促进了各国科技创新以及产业与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大学科技城的发展既有诸多共同经验,也有各自特色。世界各国发展大学科技城通常会学习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等知名大学科技城的经验,但并不完全“克隆”或照搬其发展模式,而是根据自身实际和客观条件,在模仿中创新,并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知名大学科技城。[8]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在发展之初,也借鉴了美国硅谷和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的发展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对比分析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发展经验,发现三者在主导发展模式、特色产业集群、主要优势资源及政府支持作用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与经验。

一是主导发展模式不同。美国硅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学科技城内各创新主体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竞争压力,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同时,美国硅谷丰富的风险投资也让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硅谷孕育而生。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都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发展起来。法国索菲亚已经由外部驱动型转变为内部驱动型,达到了内部各创新主体联动共生的发展成熟阶段,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前期也进行了整体规划与布局,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对于鼓励科技创新、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

二是特色产业集群各有重点。美国硅谷拥有发达的半导体芯片、计算机和生物医疗等产业基础,汇聚了大量相关技术与研发企业。目前硅谷已形成了以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生物医疗以及新型能源材料共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则重点发展高端、高附加值产业,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精细化工、环保和新型能源材料等产业集群。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发展较为突出,但由于缺乏精准的产业定位,导致其产业聚集度还比较低。

三是主要优势资源不一样。大学科技城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城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十分重视本地创新资源的利用,在本地孵化出了大量中小企业,实现了本地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其创新资源较为丰富,但作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创新平台数量与其他大学科技城相比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地资源的利用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是政府作用有较大差别。美国硅谷为风险资本的运行与发展颁布了相关法规,建立了风险规避机制,为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环境。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自建立以来一直有着政府意志,通过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才使索菲亚从零开始发展成为面向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的国际工业城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在发展初期制定了明确的政策措施,对科技城内创新资源进行了整体规划。但与其他大学科技城相比,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还处于发展初期,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运用还不够合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及政策尚未形成长效机制等。

三、典型大学科技城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科技城发展的启示

基于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等大学科技城的发展经验,我国在发展大学科技城时,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依托本地的特色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聚集各种创新资源,重视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区域产业集群,从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大学科技城。

(一)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激发协同创新热情

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强相关性,良好的创新环境能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对提高创新成果产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美国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汇聚了大量世界高科技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也制订了鼓励创新的政策制度,还形成了“容忍失败、鼓励冒險”的创新理念,从而吸引了更多创新人才,并孕育了谷歌、Facebook等诸多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9]良好的创新环境,不仅可以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提供有利条件,还能促进创新企业成长,使大学科技城创新主体的交流与合作更加便捷,提升大学科技城的创新能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制度鼓励创新,各省区市在设立大学科技城时,也制订了相关制度措施,从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鼓励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了大学科技城的发展。但我国大学科技城的创新环境与国外一流大学科技城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待加强;二是鼓励创新的政策制度不够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三是创新主体之间交流互动不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大学科技城创新氛围不浓,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不高。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城应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鼓励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营造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快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打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依托本地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美国硅谷创立之初,依托斯坦福大学,并充分利用了其半导体芯片和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发挥了其创新资源优势,并最终成为了世界大学科技城的标杆。法国索菲亚等世界知名大学科技城也均通过立足于本地特色创新资源,与所依托大学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鼓励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发掘本地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快速打造竞争优势,并由此汇聚更多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在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城时,借鉴了世界知名大学科技城的经验,选取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大学科技城。然而,国内大学科技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当地创新资源利用不充分、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区域特色产业未形成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科技城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二是科技城的高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缺少交流互动,发展协同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创新资源的作用。因此,我国在大学科技城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大力推进创新主体开放共享,鼓励协同创新,加强区域内各主体的良性互动,整合区域内的特色资源,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依托本地创新资源、特色产业,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城。

(三)聚集外部创新资源,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大学科技城在依托本地创新资源的同时,更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聚集外部创新资源。法国索菲亚科技城发展初期,创新资源匮乏,但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依靠跨国公司分支研发机构、国际高新技术企业,走出了外部驱动型发展模式。即使到了内部驱动发展期,索菲亚科技城仍将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作为其重要发展路径。大学科技城通过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知名企业、汇聚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式,大量凝聚外部创新资源,能有效提升大学科技城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我国大学科技城在规划建设时,一方面通过建设在创新资源相对集中、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另一方面,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制度,以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向大学科技城集聚。然而,我国大学科技城在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时,也应考虑当地特色产业与资源优势,避免出现引进的创新资源水土不服、外来的创新资源落地困难、引进资源与本地创新资源协同发展困难等问题,从而有效推进大学科技城的高质量发展,并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四)培育创新创业企业,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企业是大学科技城创新创业的核心主体,是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活跃创新创业氛围的关键因素。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也是大学科技城的最终目标。美国硅谷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培育创新创业企业,惠普公司创业的车库被政府誉为硅谷发祥地,现已成为硅谷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超过4万游客前往探寻硅谷的创业精神。法国索菲亚科技城成功实现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转型,就是因为其一直注重培育本土化创新创业企业,从而不断涌现出大量发展速度快、效率高、前景好、潜力大的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企业是大学科技城的核心职能,重视培育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有利于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并增强大学科技城承载创新资源的能力。

我国大学科技城大都建立了创业中心、孵化中心和众创空间等平台,用于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北京中关村利用孵化平台,不仅培育了成千上万家创新创业企业,还成功将其中3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培育成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万多亿元。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目前拥有科研人员10多万名,建立了麓客众创、58众创等7个众创空间,已培育创新创业企业3000余家。虽然,我国大学科技城出台了系列政策,创立了众多孵化平台,用于培育创新创业企业,但仍存在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人才缺、氛围不浓和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应努力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有效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城健康发展。

(五)发展区域产业集群,优化协同创新体系

区域产业集群是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组织形态和经济增长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既是大学科技城的基本职责,也是优化完善大学科技城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还是培育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城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就是凭借培育的半导体芯片产业集群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奠定了其世界大学科技城标杆的地位;法国索菲亚大学科技城则聚集了大量国际知名电信企业,打造了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完善了创新体系,从而成为了世界知名大学科技城。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不仅能有效构建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优化创新体系,还能加快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最重要的是,特色产业集群能承载更丰富的创新资源,产生更多元的创新需求,促使大学科技城形成内部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从而有利于加快跻身世界知名大学科技城行列。[10]

我国大学科技城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出台了大量政策,鼓励创新成果转化,重视先进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北京中关村大学科技城正是凭借其培育的电子信息、轨道交通、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等产業集群,而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培育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也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当地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我国大学科技城在发展区域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大部分科技城存在产业集群培育数量不多、产业集群定位不清、产业集群特色不明等问题,造成大学科技城创新资源过于分散,不能有效聚焦。大学科技城的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少。[11]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科技城在发展过程中,应聚集创新资源,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区域产业集群,从而建设成国际知名的大学科技城,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参考文献:

[1]罗良忠,史占中.美国硅谷模式对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2):36-40.

[2]王亚玲.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学科建设互动关系解析——基于斯坦福大学建设科技园的经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41-43.

[3]钟坚.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经济与制度分析[J].学术界,2002(3):224-242.

[4]沙德春,王文亮,肖美丹,等.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6(1):146-153.

[5]沙德春.索菲亚科技园转型中的社会技术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14-19.

[6]成鹏飞,付浩,姚又尹,等.区域环境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为例[J].商学研究,2020(4):40-48.

[7]周向红,成鹏飞,周建华.创新驱动下大学科技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9(2):65-73.

[8]卫平,高小燕.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大学科技园调查及中外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21):20-25.

[9]谢辉,张武军.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2):89-91.

[10]刘继红,方建中.集群导向的大学科技园发展:理论逻辑、演化态势与优化策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5):42-47.

[11]杨大庆.湘潭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探析[J].商学研究,2020(3):81-86.

责任编辑:詹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