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处理统一战线中团结与斗争策略的演变与启示

2021-09-23 00:31严淑红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党的领导

严淑红

摘要:进入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总结统一战线工作发展进程的规律与经验。统一战线工作的战略长期坚持不变,但必须不断改变策略才能适应不同时代的任务与目标。通过研究统一战线工作的进程与路径,发现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在于根据当前任务而科学地处理好团结与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统一战线是由“统”与“战”分别组成的“一线”,其中的统与战的关系,就是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发展,经过了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再进入新时代;在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关于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更是与时俱进。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为又联合又斗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为既团结又斗争,改革开放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为大团结小斗争,新时代的统一战线策略为强团结巧斗争。沿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脉络,总结共产党推进统一战线关于团结与斗争的理论、实践、成就等发展逻辑,以此深刻理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团结与斗争;斗争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所谓长期坚持,是指统一战线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仍然要将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虽然统一战线的作用与价值是一脉相承的战略方针,但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与目标不同,对实现目标的态度差异很大,那么不同时期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策略安排也不相同。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現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联合以及团结社会政治力量并与他们结成联盟,早已成为取得胜利的一大重要法宝。同时,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环境以及不同意识形态,必要的斗争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团结力量与斗争异己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核心内容。

对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研究,普遍认为是时代主题。问题在于,学术界重视统一战线“法宝”功能与效用的研究,但“梳理当前的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战略地位及意义指向”。[1]因而,对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推进的路径研究极少,关于科学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可以成为“动力”的研究更少。应当看到,统一战线是一个总的、不可改变的战略方向,而社会发展的任务与目标是分阶段的,这就需要统一战线工作相对应的策略安排。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而科学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社会根本目标更替的时代及时更新团结与斗争的关系,这是保障统一战线战略方向的基本策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统一战线,就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团结与斗争形影不离,关键是在不同时期把握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与目标,通过各个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策略安排,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研究不同时期统一战线推进的路径,发现不同时期在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策略方针上能够不断调整、更新,直至社会主义新时代更趋于完善。

二、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又联合又斗争

在建党后的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提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并将统一战线放在首位,标志着统一战线法宝思想的形成。在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抗击外来侵略并夺取全国政权,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新中国。围绕革命时期的战略目标,统一战线战略方法是联合所有力量、克敌制胜、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统一战线法宝的战略方针问题,是毛泽东提出的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革命性政策。为了抗日的胜利,尽量同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能抗击外敌侵略的力量。这种联合具有强大的民族利益,各阶层、各团体以及利益集团均存在共同目标,都希望国家的独立与统一。而资产阶级、手工业地主等支持革命但并不一定可靠,有时候不完全赞成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甚至害怕目标的实现损害他们的利益,因而会站出来反对共产党。尤其是在资产阶级及其反动力量反对共产党时,镇压无产阶级并直接分裂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被迫把统一战线的联合方式转变为斗争方式,采取发展全国民众运动的进步势力、争取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反对反动甚至破坏势力的策略,据此“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壮大自己的力量。从革命的实线来看,统一战线“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全面体现了革命时期处理三大势力的科学性。革命时期,发展进步势力就是放手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全国民众运动;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反对顽固势力,就是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同顽固派作斗争。概括起来,就是“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

革命时期各种力量的成功联合,进一步认识到“又联合又斗争”的辩证关系与历史意义。联合与斗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斗争是联合的手段,联合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联合则发展为团结,以退让求团结则不存在联合;只强调联合则不能建立统一战线,专注于斗争将毁了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知道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不知道在联合时进行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在被迫分裂时如果不进行武装斗争,革命就更加会失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善于以斗争求联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在这中间发展起来和锻炼出来的。

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既团结又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夺取全国政权转为掌握并巩固政权,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过渡时期中,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相当复杂,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任务相当艰巨。需要社会各阶层、各党派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携起手来巩固政权。那么,中国共产党不只是将他们联合起来,而是要将他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同时,在建立政权以后,敌我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过去的反对力量的绝大多数是可以改造的对象。但是仍然有一些群体不愿意放弃既有的利益与势力,必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阻力。排除阻力、改造落后阶层,仍然需要斗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完成以后进入全面的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因此,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战略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就是统一战线坚持“又团结又斗争”的高度概括。

共产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夺取后巩固政权并且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长期执政必须同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并取得海内外一切爱国者的支持。因此,根据“又团结又斗争”的战略方针,共产党通过和平的方式,迅速而顺利地完成了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共产党通过教育的方式,不但完成了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的改造,而且帮助各民主党派进行自我改造;共产党通过斗争的方式,废除了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共产党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过渡而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并开启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合作,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性胜利。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大团结小斗争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并经过实事求是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社会主义建设转向社会主义发展。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政策,这就把中国关于集中精力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摆在世界面前。这就要求拨乱反正、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立于世界之林。这个目标明确但又艰难,阻力来自体制内部与外部、来自于因循守旧的势力、来自于境外不认同社会主义发展的阻挠等。突然向世界开放,一切都是新的。因此提出改革也是革命的论断,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与革命时期一样的艰巨。这时候谁是我们的朋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更多的人团结为朋友,让更多的人支持、拥护并参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改革时期的任务和目标不同于革命时期,革命时期是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是为了中国人民富起来。这是决定统一战线策略安排的主要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本国经济走向国际经济,不再与资本主义划清界线而是要共同相处、平等竞争,因而包容经济走向前台。同时,总结改革开放之前的经验教训,就是一段时间内将斗争扩大化,消解了统一战线的作用,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以上因素,决定了统一战线的策略:大团结小斗争。必须强调一切以团结为重点,只要不是反对与破坏改革开放的,即使存在摩擦力也应该包容;但也要保持适当的斗争,必定存在价值观、发展目标等方面持不同立场的反对者。为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必须保持斗争态势,但不能盲目斗争。[2]

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反复强调统一战线并加强团结。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上提出了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的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与之前相比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团结气氛。学术界总结认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则结合改革开放时期的生动实践,指出统一战线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3]统一战线“大团结”的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此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沿着“大团结”的主题,使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最广泛的联盟;确立“大团结”的主题,使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团结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大联合,从而有力地帮助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从国家富起来进入到国家强起来的新时代。

五、新时代的统一战线策略:强团结巧斗争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开始强起来了。随着财富的增多与人民生活的富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追求有质量的生活;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明显加强,由此致使社会秩序越来越稳定;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国民素质普遍提升,爱国已成为共识;互联网技术发展,信息、物流、支付的速度瞬间加快,网络平台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国家在重大转变时期,共产党及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提出转化主要矛盾之后,又提出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明确,为统一战线工作的策略安排确定了方向:强化团结、巧妙斗争。整体社会的富裕与文明而具有高度同质性,这就易于产生共同而强烈的集体意识,激发了多元化社会生活的活力,因而对于社会团结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伴随劳动分工的精细化,社会成员、社会群体间的分化加速,但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相互依赖,是更有生命力的有机团结”。[4]

统一战线的策略方向明确,强化团结就要加大团结力度扩大团结范围。[5]坚持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既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在新时代,只有加强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领导,才能保证统一战线始终具有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团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统一战线的工作,要正确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尽量包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多样性,强化团结而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修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强调将强化团结明确为统战工作的基本方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其中。统一战线指导思想的明确,对于指导实践、强化团结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6]如果要做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遵循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有斗争而且要讲究斗争技巧和灵活性。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上专题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斗争策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提出了关于“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主要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歷史方位、处于新的外部环境、承担新的历史任务,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的党员干部具有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指示,已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论述了有关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斗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学界认为“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斗争理论”。[7]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统一战线关于斗争的这一主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为开展的伟大斗争而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斗争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斗争方向是把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方向,斗争能力是逐步提升风险预判水平,斗争思维是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开展斗争,斗争精神是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等。

六、各时期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启示

统一战线中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思想战略,在指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法宝作用。关于团结与斗争的关系、理论及其原则等,在普遍认同的基础上已系统化、规律化与条理化。但是在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大团结与伟大斗争”的思想,是针对国内国际新形势变化的科学分析后所做出的重要结论与判断,完全合乎当代中国发展的趋向,可在更高层次上成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应围绕这个主题继续进行重大的理论创新。

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成就来看,首先必须坚持并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质上,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关于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也是统战理论中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重要原则。毛泽东早就对此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8]坚持党的领导,既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也是统一战线工作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统一战线的发展,策略是灵活地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这成为另一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为原则,与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灵活性相结合。

其次,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在于科学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并坚持把准团结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谓统一战线工作,“统”是团结、“战”是斗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每一个时代的新课题。统一战线中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修正策略,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迅速发展,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越是无处不在,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社会问题就越复杂。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内各阶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总是充满着矛盾、分歧甚至对立,统一战线工作必须面对这些现实。根据革命、建设、改革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经验,我党为了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更大范围内团结一切力量,也必须反对一切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为与势力。在处理统一战线工作中团结与斗争的矛盾关系时,总是坚持把准团结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认识到国内国外、社会各界都是新时代大团结的力量源,要汇聚各种磅礴伟力,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再次,新时代遇到了更加复杂的形势与挑战,尤其是国际上担忧中国发展太快的时候,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科学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策略显得特别重要。一是要实现大团结的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团结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努力团结绝大多数人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社会才能发展、和谐与稳定,才能深刻体现团结促发展的核心要义。二是要斗争并讲究艺术。从革命到改革的各个时期来看,凡是注重斗争策略的时候社会更加团结、经济更加发展。要伟大斗争,但要善于斗争,注重斗争的策略、方法、技巧,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三是要培养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能力。过去的不同时期里,不断研究新形势、发现新问题,及时调整团结与斗争策略,因而总是起到了“法宝”的作用。根据新时代形势的需要,把握团结与斗争的时势、力度、效果,及时调整团结与斗争策略。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能力,保障相关理论研究超前、政策制定科学、实践工作踏实等。四是要建立统一战线的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发布了经过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从制度上保障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长效性。以加强团结为主题,坚持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处理团结与斗争关系的落实机制,为统一战线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鹏,徐锋.统一战线概念中“统”与“战”的辩证关系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5):5.

[2]樊南希,樊笃涛.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内涵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52-57.

[3]陈喜庆.关于科学认识和运用统一战线法宝的几个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9-07-10(08).

[4]戴洁.统一战线:团结与整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5):57-62

[5]田曉玉.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论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1-5.

[6]张峰.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新走势[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2):7-17.

[7]卢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20(7):1-5.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7.

责任编辑:周育平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一致性的认识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