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女鳟苗种培育技术初探

2021-09-24 10:14杨志会
科学养鱼 2021年7期
关键词:鳟鱼仔鱼饵料

杨志会,李 川,杨 龙

(1.邢台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邢台 054000;2.沙河市农业农村局,河北 沙河 054100)

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asou)属鲑形目、鲑科、大麻哈鱼属,是马苏大麻哈鱼的遗传型陆封淡水种,终生栖息于河川中,性成熟期为2~3龄,为中小型经济鱼,是鲑科鱼中口感最好的鱼之一。本试验主要探讨山女鳟苗种培育技术,以期对今后开展山女鳟养殖、优化当地鲑鳟鱼养殖品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试验于2019年11月7日-2020年1月14日进行,试验地点位于沙河渡口的苗种繁育场,该繁育场已开展鲑鳟鱼养殖近10年,孵化车间内设4个直径为2米的孵化缸,水深0.5米,孵化缸内放置0.2米×0.5米×1米长形孵化盘,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用水为河道地下渗水,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每个孵化缸进水流速为1~2升/秒。山女鳟发眼卵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共4.5万粒,水花和仔鱼由该批发眼卵孵化和培育。

2.试验方法

(1)孵化管理。孵化期间采用避光孵化,孵化缸、孵化箱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发眼卵入场后首先用2.5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消毒处理。发眼卵均匀平放在1个四周是网状结构的孵化箱内,孵化箱水深控制在10厘米左右。孵化中每周使用100~200毫升/米3福尔马林消毒1次,以减少水霉病发生,并及时捞出死卵。

(2)上浮仔鱼管理。发眼卵破膜后,初孵仔鱼均匀分至4个孵化缸进行培育。12月7日,仔鱼卵黄囊吸收约2/3、上浮达到70%左右时,开始进行饵料驯化,每天按照鱼体重的8%进行投喂,少量多次,每3小时1次沿孵化缸外缘投喂。开口饵料为进口鲑鳟鱼专用饲料,粒径为0.3毫米。

投喂约半个月之后,采用两种不同的饵料开展饵料对比试验,分别为国产鲑鳟鱼专用饲料(A)、进口鲑鳟鱼专用三福饲料(B),每种饵料设置1个平行,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两种饲料营养成分 %

(3)数据测定。①自11月7日育苗场引进发眼卵起,至仔鱼完全上浮,每天定期统计死卵和死鱼数量,计算上浮率。②12月23日-1月14日,每个样本随机抽取30尾,用直尺与天平测定其初始体长、体重,经过21天不同饲料的喂养之后,再测定其结束体长、体重,比较不同饵料苗种培育情况。增长率(增重率)=[结束体长(体重)-初始体长(体重)]/初始体长(体重)。

二、试验结果

1.上浮率

山女鳟发眼卵(4.5万粒)上浮34 298尾,上浮率76.20%。

2.不同饵料仔鱼生长情况

见表2。

表2 不同饵料对山女鳟稚鱼生长情况的影响

三、讨论与分析

众所周知,鱼卵孵化阶段是养殖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其发育和孵化上浮率受光照、水温、水质、含氧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山女鳟生长适温17℃,高于或低于17℃生长缓慢。采卵、受精、孵化适温15℃以下,本试验孵化水温为16℃,仔鱼上浮率为76.20%。此次引卵孵化为该地区首次引进山女鳟,在孵化设备和孵化方式上延续的是之前虹鳟鱼卵孵化方式,因孵化中各种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孵化率没有预想的高。孵化设备和管理后续会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进行改进,以期进一步提高山女鳟本地出膜率、上浮率。

因是首次引进山女鳟,为了保证成活率,在开口饵料选择之初选用了进口饵料,在投喂约半个月之后才做了饵料的21天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明显,饵料对山女鳟仔鱼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从进口和国产饵料营养成分对比来看,国产开口饵料粗蛋白质水平高达48%、粗脂肪6%,进口饵料粗蛋白质水平42%、粗脂肪22%,但进口饵料对仔鱼生长促进率却是国产的1.5倍,这说明在仔鱼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蛋白质水平越高越好,其生长发育对脂肪类物质需求也是较大的,脂肪中的磷脂等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补充脂肪类物质。另外,粗蛋白质中蛋白质原料的质量可能也是影响仔鱼生长发育快慢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鳟鱼仔鱼饵料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香饵
香饵
齐口裂腹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年年有“鱼”
藤——致树及其它
聪明的鹰
新西兰鳟鱼生存之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