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集约化改造与稻-渔生境适时耦合高效种养技术模式

2021-09-24 10:14梁军能郭忠宝罗丽俐罗永巨
科学养鱼 2021年7期
关键词:种植区鱼池苗种

梁军能,郭忠宝,严 欣,谭 芸,罗丽俐,罗永巨

(1.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新农人饲料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1)

稻渔生境优化改造和技术融合是决定稻渔综合种养成败的两大关键技术问题。由于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环境需求、管理方式和生产周期的不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一些传统稻田养殖模式因稻田水体环境过小、过浅,水质环境昼夜、季节性变动剧烈,不能满足水产动物的栖息存活需求;有些田间沟涵设施过多,纵横交错,不利于机械化、规模化连片耕作;南方地区水稻生产周期为110天左右,往往水稻收割时养殖产品尚未达上市规格,加之田间管理和排灌技术要求的稻田环境干湿变化频繁,宜渔时间更短。致使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效果普遍不达预期,难以普及推广;有些模式过度扩大稻田改造面积,甚至“渔为主、重渔废稻”,与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导向不符。针对这些问题,2018-2020年,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稻渔综合种养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课题组在广西多地开展了稻田不同优化改造类型的综合种养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稻田集约化改造与稻-渔生境适时耦合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推广应用与示范效果。

一、稻田标准单元与模块构建

1.稻田的选址及要求

稻田区域要求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日照时间长,能为稻鱼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连片面积60亩以上,以100~200亩为宜。稻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

稻田土质保水力强,无渗漏;土壤肥沃,呈弱碱性,尤其以耕作层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后能起浆和干涸后不板结的稻田为宜。

2.稻田的模块化构建

(1)标准单元构建:将彼此相邻、高差相近、大小不一的稻田“小改大”合并平整后,按每20亩左右重新合并为1个田块,即为1个标准单元(下称单元)。按主要功能分种植区、养殖区和区间通道。相应地,单元的主要设施由稻田、鱼池和鱼沟三部分构成,面积占比分别为90%、7.5%和2.5%。鱼池和鱼沟所占每单元稻田面积比例严格控制在10%以内。每单元即是1个相对独立的稻渔共生系统,可进行特定产品的稻渔综合种养生产。

(2)配套设施:配套设施是满足生产技术和管理要求的必配设施。按生产模块整体布局与配套建设,包括田埂、闸口、生产管理道路、机耕口、进水管、排水渠以及防渗、防逃和防敌害等设施。

(3)模块构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相连的单元及其配套设施构建为1个生产模块,每个模块的大小可根据地形条件、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灵活构建。以包含5~10个单元、每单元20亩、稻田总面积100~200亩,能满足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和个性化生产经营需求为宜。

3.设施的布局与建设

见图1~图5。

图1 系统整体布局

图5 单元鱼池排水示意

(1)设施整体布局: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管理、高效实用和美观整洁的原则,对构成模块的单元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图2 鱼池、田埂剖面

图3 鱼沟、田埂剖面

图4 闸口、栏鱼栅示意

(2)生产管理道路:是生产管理的主干道,在模块设计时预先测绘预留,尽可能在原有生产管理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要求路面宽4.0~6.0米,坚实平坦,便于农用机械及生产管理车辆进出模块,抵达各单元。

(3)单元建设布局:单元分隔以面积20亩、长方形、长宽比例1.3∶1.0为宜,单元与单元间以2.0米宽的田埂间隔。单元平整要求整体朝生产管理道路一侧适当倾斜,高差≤40厘米,尽量不破坏耕作层,平整后适当修复耕作层。各单元沿着生产管理道路呈“非”形或单边排列布局。每单元独立分设进水口、排水口和机耕口各1个,构成单元边界的田埂每隔30米安装太阳能诱虫灯1盏。

(4)鱼池和鱼沟建设:每单元建设鱼池1个,原则上在单元内靠生产管理道路一侧的角落开挖建设。鱼池面积1.5亩,长方形,长宽比1.6∶1.0,平均池深1.6米;池壁挂网并以黏土夯实,防止滑坡;池底根据稻田土壤的保水性质,必要时铺设厚度130克/米2以上的防渗膜,并回填25厘米左右的泥土夯实做防渗处理。鱼沟开挖两条,分别与鱼池两侧相连通;鱼沟要求宽2米、深0.8~1.2米,总长度≤165米。挖出来的土方用于修筑田埂和生产管理道路。

(5)田埂建设:田埂是构成单元、鱼池和鱼沟边界的梯形土埂,分为主埂和辅埂。主埂是构成各单元边界的田埂,顶宽2.0米、底宽2.8米、高0.8米;辅埂是与主埂共同构成鱼池和鱼沟边界的单元内田埂,顶宽1.2米、底宽1.8米、高0.6米,辅埂每20米设闸口1个,闸口宽2米、深0.8米,各设不锈钢栅栏1个,栅栏网目大小根据养殖对象大小而定,要求可活动和更换。田埂建设时就近利用鱼池、鱼沟开挖出来的土方构筑、夯实和压平,要求坚实耐用、不垮塌、无渗漏。

(6)进排水系统:给水管沿各单元地势较高的一侧铺设,水管材质为PVC管;模块主给水管型号为DN350,各单元分水管型号为DN200;排洪渠为明渠,紧挨着生产管理道路一侧建设,要求宽度2米,深度低于鱼池出水口,在机耕口与水渠交汇处预埋两条DN800水泥涵管;排水顺畅,能满足50年一遇的排洪要求。

二、稻-渔生境适时耦合种养技术规程

1.水稻生产技术与要求

(1)水稻生产模式与品种选择:按当地种植传统选择相应的种植模式,有条件的区域采用双季稻生产模式为宜。尽量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的水稻品种,亦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巨型稻、再生稻等种类。

(2)水稻管理:按具体生产模式及南方地区水稻高效栽培技术标准执行。田间日常管理犁耙、施肥、施药、晒田、收割和轮作等操作不危及养殖水产品种安全。

2.水产养殖技术与要求

(1)放养前的准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养殖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养殖场条件和水稻种植周期等,制订养殖计划,包括确定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产量、上市时间及生产投入等。

养殖模式选择。宜采用二级套养模式进行养殖生产,即上半年3-5月生产培育大规格商品鱼种为主,下半年6-12月生产商品成鱼为主,以实现稻田资源利用及产出效果最大化。鱼种阶段应专池单品种培育,成鱼阶段可单养也可混养,混养比例按池塘养殖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养殖品种选择。淡水经济种类鱼、虾、龟、鳖、螺和贝等均可养殖,要求种质优良、高值适销、苗种来源于正规合法企业,供给有保障。

清池消毒与饵料培育。苗种放养前8天左右应对鱼池、鱼沟进行清整消毒和培育水质。消毒前把鱼池(沟)与稻田种植区隔断,以60目筛绢网袋过滤进水0.8~1.0米,用漂白粉20克/米3、生石灰75千克/亩或茶麸30克/米3其中1种进行水体消毒。消毒后第3天,每亩施放腐熟的有机肥150~200千克,培育藻类、桡足类和枝角类等天然饵料,把水色培育呈嫩绿色。

(2)苗种放养:每个单元主养1个品种为宜,苗种放养初始应投放在各生产单元的鱼池内,与稻田种植区隔离培育。待禾苗返青、稻田环境适宜,方可放入稻田种植区养殖。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放养,宜选择晴天上午9-10时放养。放养前用5毫克/升高锰酸钾或2%~3%食盐浸泡苗种5~10分钟,进行常规体表消毒。不同主养品种放养密度参照表1执行。

表1 不同主养种类的放养密度参考(20亩/单元)

(3)稻-渔生境耦合调控:原理及要求如下。

技术原理。充分利用养殖生物的食性、趋光性以及趋利避害等特性,通过鱼闸控制、水位变化调节、投饲引导和灯光诱导等技术措施,有效调控养殖生物活动的时间节点和空间范围,确保养殖生物不受田间机械耕作、排灌管理和环境急剧变化的各种扰动,始终保持在适宜优越的环境条件中生长发育。

基本要求。充分发挥稻田模块化、集约化改造后赋予的稻-渔生产环境既相对独立,又可适时耦合的生态功能特点,当水稻种植区环境适宜时,及时打开单元的沟-田间鱼闸,开放养殖生物进入水稻种植区活动觅食;反之当稻田种植区域环境对养殖动物可能造成危害时,应提前将养殖生物引导、限制在鱼池、鱼沟区域活动栖息。

(4)稻-渔生境适时耦合措施:插秧前期,稻田翻耕、犁耙及插秧作业需要在浅水环境中完成,此时种植区环境不适宜水产养殖,应利用鱼闸将田-沟隔断,将苗种控制在鱼池、鱼沟区域封闭培育,直到种植区条件许可。插秧7天、禾苗返青后适当提高水位,及时打开沟-田鱼闸,让水产养殖苗种随水自然进入稻田种植区活动觅食。

稻田丰水期(如水稻种植中期及保穗期)加强用灯光、饲料引导养殖水产品种由鱼沟进入稻田活动觅食,充分利用种植区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资源。稻田施药、杀杂和施肥期间,确保沟-田鱼闸打开、通畅,由距离鱼池远端的种植区开始作业,利用动物趋利避害特点使养殖品种及时回归鱼沟、鱼池等深水区栖息,规避潜在危害。

水稻收割期或双季稻交替轮作期,预先逐步降低稻田水位,同时加强在鱼沟、鱼池区域投喂,必要时辅以适当人工驱赶和抓捕,将养殖生物引导集中至鱼池、鱼沟活动,及时进行田-沟隔断,杜绝养殖品种进入稻田。直到下一个水稻生产周期、种植区环境条件适宜时方可重新打开闸门进行正常养殖。

(5)投喂管理:按照不同养殖对象的生长周期和营养需求选择专用饲料,制定投喂方案和投饵量。苗种阶段每天分早、中、晚共投喂3次,成鱼阶段每天上午8-9时投喂1次;日常投喂应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和定位的“四定”原则,并根据天气变化、田间管理、水位变化、摄食强度和稻渔生境耦合与隔离需要灵活调整。

(6)日常巡视:每天结合投喂管理早晚巡视1遍,巡视要求看天、看水、看鱼。阴雨天气减少投喂,必要时加注新水和增氧;雨季注意防洪、查漏防逃;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病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死鱼及时捞除作无害化处理;及时清除养殖环境周边杂草,驱赶蛇、鼠、蛙和鸟等敌害生物。

(7)捕捞收获:在二级饲养模式下,水产苗种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成春片即可捕捞、过筛出售。捕捞操作前应提前8~10天将苗种引导集中在鱼池,经拉网锻炼1~2次、停食1天方捕捞出售。应在每年5月底前做好第二阶段商品鱼养殖计划,留足所需鱼种,其余全部捕捞出售;所留鱼种控制在池、沟内养殖,待二季稻的禾苗返青、养殖品种对其不构成危害时方可开闸放入稻田养殖。成鱼达上市规格时应及时捕捞销售;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调整产品上市计划。

猜你喜欢
种植区鱼池苗种
三十年目睹之竿坑兴替
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种植区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研究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校园里的鱼池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较厚透水层建鱼池的防渗施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