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旨和教学策略

2021-09-24 12:59钱忠敬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钱忠敬

摘 要 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主要有三类课型,即导读激趣课,促读感悟课,交流展示课。这三类课型之中,导读激趣课的备课和上课难度最大,因为这类课型不仅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切入点,而且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完成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并引导学生自我生成情感体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奠定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策略

学生随着学龄的不断增加,其必然经历从识字到阅读,从阅读篇幅较短的文章到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从阅读学校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到阅读一部部整本书这一不断进阶的阅读过程。在连续性的阅读进阶中,学生的阅读思维也会由起初的低阶思维方式不断地向高阶思维方式渐进性发展。最终,学生通过对整本书阅读获得了对一部整本书作品的完整阅读,从而让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学生对各种阅读策略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进而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真正目的,即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和生活的一部分,不断促成学生发展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让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整本书并受益一生。由此,也给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课”——导读课。对于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师既不能脱离具体的文本和情境,也不能只在课堂上机械地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这样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整本书阅读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丧失了整本书阅读的最初的兴趣;既不能过度结合整本书阅读的文本对文本深入的解析,也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读不做任何指导,这样会造成导读激趣课和促读感悟课的杂糅。笔者尝试从适度“导”要旨、指津和策略中,大胆探寻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要旨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激趣课存在错误做法,表现在:一是教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定位不准,往往用自己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致使学生一开始对整本书阅读心存畏惧,最终丧失信心。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过多,碎片化解读过多,有些教师甚至把自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和体会感悟强加给学生,最终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没有自我生成的过程,造成学生阅读结果碎片化甚至是异化。三是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操之过急,在阅读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和策略,希望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求学生拼命式的阅读,结果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其中,学生也成为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表演”的配角甚至是摆设,更糟的是学生没有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获得阅读享受和情感升华。正因为如此,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回溯到整本书阅读的起初,即让学生徜徉在一本本书的世界之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最美的自己,成为一名读者。由此,笔者认为整本书导读激趣课教学要旨应是:

首先,在导读激趣课中,教师应当紧扣一个“趣”字,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愉悦、主动的整本书阅读体验情境,给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阅读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整本书阅读的自信心。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强大的渴求,学生会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整本书阅读之中,也会更主动自我不断完善阅读策略和提升阅读能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在导读激趣课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高效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取得整本书阅读成效。在日常课堂中,学生习惯了单篇阅读,但是单篇阅读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很难通过简单的迁移并适用到整本书阅读之中,也很难解决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如鸿篇巨制的作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明暗交错的叙事线索等。对于这些新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适宜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导读激趣课上,教师要适时地“导”课,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的四个层次要求,即“基础性阅读”“检视性阅读”“分析性阅读”“主题性阅读”,来教授学生相应的整本书阅读阶梯式提升的策略,让学生真正地从方法、技能上提高阅读的效果,发展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真正读懂整本书,并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成长快乐。

最后,在导读激趣课中,教师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应当给予反馈、评价和再指导,以此促进学生将现有的整本书阅读好习惯养成并固化,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学生持续性保持高昂的阅读热情。整本书阅读的反馈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如学生个体口头交流汇报、小组内部分享互动、主题读书报告、展示交流会、读书角“百家讲坛”等形式。在评价和再指导中,教师应切入一个“点”,深入挖掘这个“点”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教育意义,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感悟生成和人文价值的深度思考。

二、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指津

对于多年习惯阅读单篇文章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因为整本书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书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繁复,同时还要付出大量的“体悟力”才能领悟到作品的中心主题,感悟到作品人文价值。因此,一些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本就兴趣不高,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对整本书阅读积累量不够,又对作品感悟和领悟能力不足,这样就很难完成整本书阅读,也很难在阅读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为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就要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整本书阅读的信心,给学生提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策略,把学生培养成阅读者。教师要做到这些,就要在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的设计中体现出:

1.必须根据学生“阅读年龄”分段式进行指导

如小学生的阅读时段大致可分为低段阅读期、中段阅读期和高段阅读期。

低段阅读期,学生受到识字量积累不够、阅读专注度不高、阅读兴趣还未完全激发等因素的制约,必然要求教师要将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上,教师要采取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设置整本书阅读的情景,从而把学生带到整本书閱读的氛围和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等“参与式”的阅读活动加入整本书阅读行列中,在读中潜移默化地“自我培育并激发”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中段阅读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能力,也由完全依赖“图文并茂”的读物,开始逐步向纯文字的读物过渡。但是,在这个时期,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学生的阅读量猛增,而学生还不能够对整本书的框架式的内容站在一个较高的点上进行全面掌握,对作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认识还不够全面甚至较片面;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较大的阅读量,持久力松懈,意志力变差,有放弃连续阅读的倾向等。面对这些问题,在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上,教师就应当将“导”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整体理解作品框架,运用各种整本书阅读促读策略,推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和理解,巧妙施策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意志力和持久力,为学生自我要求阅读整本书、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互动交流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段阅读期,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多种阅读策略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能够对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段赏析、写作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和价值判断。为了提升阅读速度和对整本书阅读的感悟能力,高段学生对阅读策略、阅读技能和方法的需求较前两个阅读时段更强烈,这时在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堂上,教师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不断实践各种高效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和方法上。同时,教师应当多多组织各种诸如读书经验分享交流会、读书阶段性汇报交流展示会、专题话题探讨交流会、群文阅读沙龙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大胆展示交流、共享共进,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甚至是对未来的人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对这些方面的话题初步学会运用审辩性思维进行定位思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必须根据不同文体的作品,分类施策,指导学生

阅读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整本书阅读因文体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这样有益于学生较快地走进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中情节的跌宕多姿和情感的起伏变化,与作者同喜共悲,真正领悟作品的精髓。

对于文学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文学作品的技能和方法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教师着重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意象重构,感悟人物精神风貌,进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将作品中所描绘和构建的精神世界与自己真实的世界进行关联,进一步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升华,即阿德利安·吉尔提出的文学作品阅读的五个步骤:通过阅读感知来联结文本内容,对文本内容和情节提问重构,对文本文字图像化想象,对作品推测深化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对作品产生共鸣。

对于实用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进行阅读。例如:检视阅读法。采用快速阅读目录、前言、小序以及重点章节内容快速提取主要信息,掌握作品的梗概;理解阅读法。理解作品中主要观点、要领以及所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原理等内容,并用口头复述、转述、交流展示等方式描述出来;操作阅读法。提炼文本中具有关键性的说明语句、语段,并实际进行操作,以此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批判接受阅读法。通过阅读领会文本中主要观点,并以此对照自己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形成文本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比照,作者蕴含的情感与读者阅读后情感体验的比照,学生通过比对、感知和体悟,最终形成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正确的认识。

3.依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取恰当的阅读策略,以更高效掌握文本内容,生成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小读者。

为个人的乐趣和喜好而阅读。这类阅读往往是将读者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放置在阅读的第一位,最终让自己通过阅读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导读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将导读的重点放在对文本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上,通过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探幽寻奇,揭开文本表面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价值观、是非好恶观,真正让学生获得阅读带来的愉悦的情感体验。

为筛选和获取信息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往往是将阅读作为一种直接的手段,达到解决某类特定的问题的阅读活动。在整本书阅读导读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提取重要信息、筛选优劣信息、甄别正误信息、梳理关键信息,并帮助学生利用浏览式阅读、跳读式阅读、摘抄笔记、速记要点等阅读方法。

为学习和提升自我而阅读。这是将阅读本身作为目的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比如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应以单篇阅读作为导读的切入点,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朝花夕拾》和《城南旧事》,学生自己也会把应阅读单篇文章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中再次实践应用,从而强化对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掌握。又如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总结古代文言小说阅读策略和方法,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阅读方法,完成对长篇小说《水浒传》的阅读任务。

三、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掌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将学生阅读个体的诸多因素与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选准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强烈的欲望和兴趣,真正让学生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成为一名小读者。

批注式阅读法。批注法是整本书阅读中常见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就某一章节、某一片段、某一句话,甚至是某一重要的词语,或进行发问,或抒发感受,或写出自己独特的品鉴和体会等。在具体的整本书阅读批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单篇文章阅读批注常见技巧,并学会迁移应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批注实践中。

分享式阅读法。教师组织分享阅读会,围绕一个专题,交流读书的感悟。分享式阅读法的探索互动、交流展示的功能较强,因此,教师在利用分享式阅读法之前应当确定专题或主题内容。阅读专题或者主题的确定,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阶段性的需求来确定专题或主题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筛选并确立分享交流的主题。这样不仅能切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而且能引发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深入思考。

探究式阅读法。教师选择一个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主题,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运用探究合作式的阅读教学策略,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提炼具有探究性的话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在探究活动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二次解读和重新建构,真正让学生学会在整本书阅读中独立思考,并能对文本生发出独特的体会和感悟。

推介式阅读法。推介阅读是一种带有鲜明个人阅读经验和极具交际功能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组织读书推介会,或者让学生以新书发布会的形式,将自己在阅读某部书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与同学交流分享,以此激发其他同学阅读这部书的欲望。或者让高年级同学撰写新书阅读体会推介稿,然后向低年级学生作出新书推荐,以“兵教兵”的方式,让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直接唤醒低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以此让不同年段的学生以整本书阅读作为推介抓手共生共长,共同成为整本书阅读的小读者。

演绎式阅读法。中小学整本书阅读书目中,有许多以叙事题材为主的作品,教师可以围绕这些作品当中的经典场景,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讲故事大会、整本书阅读课本剧展演会、整本书阅读沙龙座谈会等体验式阅读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采用多种方式,如读一读、听一听、演一演、说一说、讲一讲等形式,让学生整个身心浸润在整本书阅读的氛围之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更为主动地对文本细节进行精研细磨,对情节进行精细梳理,对人物形象进行精准分析。这也是演绎式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对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的原因。

映照式阅读法。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或借助一些名家的评论、点评,或收听、收看当前热播的百家讲坛当中一些名家的讲座,或利用网络搜索对名作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劇等阅读方式来拓宽整本书阅读内容,提升对整本书精华内容的品鉴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活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时时处处都需要“整本书阅读”。

[作者通联:新疆哈密市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