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

2021-09-24 01:48马华华
文化软实力 2021年3期
关键词:王夫之岳麓书院湖湘

马华华

岳麓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湖湘文化的精神圣殿和人才培养的千年学府。其匾额上书“实事求是”四字出自《汉书·景十三王传》,经过漫长的演进,完成了从经学和考据学命题到治学精神再到党的思想路线核心的转化。这一转化是先贤和革命先辈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由衷礼敬和自觉吸纳的成果,是在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艰辛的社会变革实践中总结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果实,作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为这一伟大的孕生过程提供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经世务实的治学环境和英才辈出的湖湘人才群体。

作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岳麓书院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孕生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主要体现在她传承和发展了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传道济民的入世思想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理念,并自觉地将这种宝贵的文化基因贯穿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湖湘大地素有“屈贾之乡”的美誉,其爱国主义传统既源远流长又精深厚重。作为湖湘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基地,岳麓书院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在南宋时期就奠定了基础。以“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栻掌教岳麓书院时,他以岳麓书院为教育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爱国志士。至元代,岳麓諸生将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了高峰,如《宋元学案》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什九。”[黄宗羲.丽泽学案[M]//宋元学案:卷七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明代以吴道行、王夫之为代表的岳麓师生爱国群体前后相继;王夫之在举兵失利后“乃退而著书,窜伏祁、永、涟、邵山中,流离困苦,一岁数徙其处……,故国之戚,生死不忘。”[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M]//经学传:卷二十七.长沙:岳麓书社,2008.]他“绝迹人间,席棘饴茶”[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六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5.]四十年,著书百种,凡七百万言,对中国文化创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以魏源、曾国藩、杨昌济等为代表的岳麓学子群体,推动了近代岳麓书院爱国志士辈出。岳麓书院传道济民的入世思想亦早在南宋时期就成为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张栻在《岳麓书院记》中指出“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拭.岳麓书院记[J].岳麓书院通讯,1982,1(1):29-31.],由此“传道济民”成为岳麓书院的人才培养宗旨而传承千年,经过历代山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现实针对性不断增强。清代山长欧阳厚均指出“以蕲培植人才为有体有用之学”[陈谷嘉.岳麓书院名人传[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10.]。这里的“体”相当于“传道”,“体”“用”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成为经世济民的人才。清代另一位著名山长王文清手定的《岳麓书院学规》共计十八条,其中十二条都是关于道德修身的内容,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可以说,岳麓书院积极的入世思想对造就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瘼的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岳麓书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的学术理念,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确立了书院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这在现代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宋明时期许多重要学派的人物都在岳麓书院传授过学问,学派之间来往密切,甚至对立的学派也可以进入岳麓书院,如理学派别中先后有闽学、陆王心学,与理学相对立的事功学派、汉学亦在此传授。清末康梁维新思想在书院传播,维新志士也活跃在书院中。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留学德国的博士宾步程担任校长并题写“实事求是”匾额作为校训高悬在讲堂上,“实事求是”终于在一个中西文化兼习的学者手中完成了从古籍中的文字到岳麓书院匾额的华丽转身。这种兼收并蓄的学术理念不但推动了学术繁荣,也促进了教育发展,为如何处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岳麓书院学子们没有僵化和固步自封,而是勇敢地“睁眼看世界”,积极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主动地探索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可以说,岳麓书院薪火相传的中国智慧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滋养。

作为湖湘文化的圣殿,岳麓书院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提供了经世务实的治学环境,主要体现在她不但传承和发展了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力学践履的知行统一观,同时还通过严谨规整的文人建筑群体将这种育人理念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育人环境中。湖湘学派自创立起,就十分“留心经济之学”[黄宗羲.岳麓诸儒学案[M]//宋元学案:卷七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主张从国计民生和“日用之实”中探求传道济民之道。[参见: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149.]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胡宏极为强调经世致用,他提倡“正孺当以古人实事自律,不可作虚化之见也”(《五峰集:卷二》)。张栻一直主张“圣门实学贵于践履”(《南轩论语解:卷四》),他认为“儒者之政,一一务实”[张拭.与施蕲州[M]//张轼全集:卷二十六.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908.]。明代王夫之热心倡导“实学”,强调“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创立起了一个“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5:180.]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清代魏源主张“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魏源.海国图治[M].长沙:岳麓书社,2004.],受其影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一代名臣,声施四海;王闿运、阎镇珩,老儒暗修,独抱遗经。遭际不同,出处攸异。然学不仅占毕,志在匡俗;通经欲以致用,文章蕲于经国,则固不同而同。”[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长沙:岳麓书社,2010:54.]青年毛泽东对岳麓学子经世务实的观念十分重视,他在《讲堂录》中对曾国藩“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等言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86.]与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相呼应的是力行践履的知行统一观。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夫之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5:574-575.]“力行而后知之真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5:402.]“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5:377.]王夫之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杨昌济,他在1919年发表的《告学生》一文中指出“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博学、深思皆所以指导其力行也,而力行尤要。”[杨昌济.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365-366.]青年时代毛泽东早早就认识到“练达世情皆学问”,他深感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善于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毛泽东1916年至1919年间曾寓居于岳麓书院,其间与同学萧子升徒步考察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的5个县,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实践。而注重社会调查正是理论联系实际即知行统一的重要内容。作为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岳麓书院的文人建筑群体完美地体现了其务实、实用的育人理念。著名山长罗典创辟“书院八景”即因“先生立教,务令学者,淘泳天趣,坚定其德性,而明习于时务”[杨慎初.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巧妙规整的建筑群体不但陶冶了情操,同时又最大程度满足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等需求。正是这种朴实典雅又精巧实用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书院学子们诚心正意求学、严谨踏实践履的宝贵品质。

作为人才培养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近代英才辈出的湖湘人才群体对青年毛泽东和近现代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自宋朝就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美誉,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是那个时代建功立业的翘楚,明代岳麓书院培养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王夫之,清中期以后这里培养了以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唐才常、杨昌济等为代表的一批批思想巨子、文化偉人和军政精英,他们创立的功勋和宝贵的思想财富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1911年春,青年毛泽东来到长沙就与岳麓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求学期间,他经常和同学友人往来于岳麓书院与湖南第一师范之间,对高悬在讲堂上方的“实事求是”匾额的印象至为深刻。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既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又曾在此执教,是上继王夫之、曾国藩、谭嗣同,下启毛泽东和蔡和森的关键人物,他对青年毛泽东影响最为直接。在杨昌济先生的引导下,青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实学”思想非常感兴趣。中国近代“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想就肇始于王夫之“即事穷理”的思想。王夫之认为“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377.],他同时指出“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586-587.]。在他之后的另一位岳麓书院学子曾国藩则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把“即事穷理”的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古代命题相结合,指出“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名目自高,诋毁日月,亦变而蔽者。”[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1:166.]从而将“事”与客观事物,“是”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求”与研究探索统一起来,使“实事求是”由一个考据学的命题成为哲学上的认识论命题。这个解读与毛泽东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的思想非常接近,二者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辉煌的人才培养成就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孕育和形成提供了薪火相传的中国智慧、经世务实的治学环境和英才辈出的湖湘人才群体,成为党史与国史的交汇点、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历史与未来的承接点。[参见:刘学.返本开新 传承文明[J].新湘评论,2021,4(1):13.]新时代的岳麓书院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捍卫文化重镇的地位和其命维新的气象,写好新时代岳麓书院大文章。

(本文作者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师、党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王夫之岳麓书院湖湘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千年学府
我是湖湘儿女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心送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
心送
心送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