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

2021-09-26 01:21李贵安董莎
中学物理·高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楞次定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李贵安 董莎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传统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学生自主学习不足、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原本的课堂前测前置于课前,重构形成新的教学流程“PSP1+BOPP2S”.以“楞次定律”为例,进一步阐述新的教学流程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与优势,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BOPPPS;翻转课堂;融入重构;楞次定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7-0035-04

作者简介:李贵安(1966-),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堂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基础教育;

董莎(2000-),女,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1 问题引入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高中升学压力,学校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但学校总课时数却已变无可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翻转课堂的中国化尝试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解决该问题.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延伸至课外,极大提高了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机会与时间,提高了交流互动的质量[1].虽然,翻转课堂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但一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上课流程仍不清楚,造成得其形而未得其神.BOPPPS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标准化的教学模式[2],包含导入B(Bridge-in)、目标O(Objective-outcome)、前测P(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Post-assessment)和总结S(Summary)6个部分.这种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理论框架使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但将该模式应用到课堂中,往往出现教学模式僵化,课堂中前后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从而限制了该模式的赓续绵延.

鉴于翻转课堂与BOPPPS教学模式二者核心理念的适契性和教学特点的互补性,本研究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BOPPPS模型进行分解和重构优化,并以“楞次定律”为例重构“PSP1+BOPP2S”的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一线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2 BOPPPS教学模式的结构剖析

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有较大的学习效果[4].脑应用专家约翰·梅迪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15min 左右,并据此规律进一步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中间20min 注意力低下的普遍现象.由此,BOPPPS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六个模块,在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引入参与式学习,改善学生注意力低下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BOPPPS各模块的具体内涵及其所对应的“6F”引导学习法中的要素見表1.

BOPPPS教学模式以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环节相辅相成,课堂巧妙衔接,过程完整.但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该模型有些僵硬不灵活[5],六个环节的设置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层面,参与式学习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整合全过程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压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该模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补齐短板体现该模式的优越性也在不断探索中.

3 融入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

翻转课堂“以学定教”的模式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课堂时间利用的最大化[6].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打造高质量的金课,基于BOPPPS模式与翻转课堂理念,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重构PSP1+BOPP2S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将课堂延伸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将原来的BOPPPS模式的前测部分P(Pre-assessment)前置到课前,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同时在课前新增设学生自主学习S(Self-studying)和课前后测P1(Post-assessment)两个环节,为教师提前备课在课中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依据课中后测结果设计为:拓展资源、深度学习;查缺补漏、扫除障碍两个环节.重构的PSP1+BOPP2S教学全过程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改进,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为中心”.

4 PSP1+BOPP2S教学模式案例剖析——以“楞次定律”为例

以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楞次定律”为例,说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重构的应用.该新模式的应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了师生互动,积极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1 课前(PSP1)

P(Pre-assessment):前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过渡缓冲新学习.

“楞次定律”位于本章第一节,是学生学习电磁感应的金钥匙,在整册书中又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本节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信息平台(雨课堂、学习通等)设计相关题目学生作答,教师在备课前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了解,为后续备课做好铺垫.

S(Self-studying):自学.发布设计的微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自学任务单要体现重点内容.楞次定律中对“阻碍”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微课设计需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教师在设计编写在线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兴趣.

P1(Post-assessment):后测1.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精心设计备课.

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观看微课视频和自学任务单并进行作答.信息平台将后测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数据反馈精心设计备课.

4.2 课中(BOPP2S)

4.2.1 B(Bridge-in):导入

实验导入:通过自制教具实验展示将磁铁插入或拔出铝环可以控制小车的运动(如图2),提出问题:磁铁在完全不接触铝环的情况下为什么能使小车会运动?

思路及评价:通过自制教具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磁铁不能吸引铝,为何却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4.2.2 O(Objective-outcome):目标

目标展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T)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S)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三层含义(M)通过实验归纳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A)并应用楞次定律解释相关现象(R).目标制定需遵循“SMART”原则:具有明确性S(Specific);衡量性M(Measurable);实现性A(Attainable);相关性R(Relevant);时限性T(Time-bound).

4.2.3 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

实验探究1:教师通过自制教具实验演示当N极插入铝环时的现象,带领学生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方向,并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3).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剩下三种情况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如图4),并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见表2.

实验探究2:学生在之前所学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基础上,分小组合作商讨出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格,如图5和图6所示.

思路及评价:物理翻转课堂过程中,将核心实验的探究过程置于课堂中进行是必要的.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教授学习的机会,也激发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感情.这种参与式学习将BOPPPS清晰地置于建构主义理论中,将物理方法和思想融入教学,注重知识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客观事实进行科学的猜测假设,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寻找新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Tracker视频分析:通过录制磁铁进入闭合线圈实验的慢动作视频,将视频导入Track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目标物体的“v-t”图和“a-t”图,通过闭合线圈下落速度的变化体现“阻碍”作用(如图7).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理解楞次定律,并证明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7].

思路及评价:Tracker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剖析物理现象的魅力.同时,动态演示与定格演示相结合,生动直观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4 P2(Post-assessment):后测2

针对课前学生暴露的学习问题,经过课中教师引导学习之后,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技能水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检测评价,用于检测解决问题的程度.

4.2.5 S(Summary):总结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对重点难点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加强记忆,巩固教学效果.同时师生进行反思,任何教学的成功都依赖于学习参与者的严格反馈,学生的评估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对完善课堂提供积极的帮助.本节内容概括如图8所示.

4.3 课后

课后可依据课中的后测结果进行弹性调整.以本节内容为例:学生课后可搜集楞次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原理.学以致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

5 結束语

BOPPPS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理念各有优势,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理念与BOPPPS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将BOPPPS原本的课堂前测前置于课前,重构形成PSP1+BOPP2S教学流程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种新课堂模式在扩展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利用该新的教学流程时应注意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活动组织策略,依据课程特点灵活配置,避免陷入课堂教学形式化误区.

参考文献:

[1]李贵安,张宁,郑海荣,王晶艳.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61-65.

[2]Foxe J P , Frake-Mistak M , Popovic C .The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A missed opportunity in the UK?[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16,54(02):1-8.

[3]尹庆丰.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导体的电阻”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04):2-7.

[4]梅宇航,陆建隆.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为例[J].物理教师,2019,40(10):2-4+23.

[5]曹丹平,印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2):196-200+249.

[6]徐小红,李贵安,祁永强,何嘉欢,李文洁.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及实效研究[J].物理教师,2016,37(08):7-11.

[7]王锕,玛丽娜·阿西木汗,郭玉英.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楞次定律”教学改进实证研究[J].物理教师,2017,38(12):16-20.

(收稿日期:2021-06-01)

猜你喜欢
楞次定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科学思维方式引领下的“楞次定律”教学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实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