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呕吐毒素检测监管的探讨

2021-09-27 00:49贾欢丽尹蓉蕾林浩
中国食品 2021年17期
关键词:赤霉病麦粒毒素

贾欢丽 尹蓉蕾 林浩

呕吐毒素是镰刀菌属的次级代谢物质,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属于单端胞霉烯族化合物,大量存在于小麦、玉米等谷物中。呕吐毒素对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有极强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性,食用超标的呕吐毒素会使人体出现眩晕、腹胀、头痛、恶心等症状,容易造成器官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呕吐毒素对谷物类作物的污染率和污染水平居高不下,而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安全性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因此我国不断完善小麦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措施,并制定了严谨的限量标准,小麦中的呕吐毒素含量不超过1000μg/kg,则可以放心食用。

小麦呕吐毒素的危害性显著,加强检测监管是重要的防治手段。本文针对小麦呕吐毒素展开研究,结合山东烟台近两年来小麦呕吐毒素的实际监测情况,对本地区小麦呕吐毒素的检测监管状况进行分析,并为小麦呕吐毒素监测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

一、呕吐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

呕吐毒素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能引起呕吐症状的赤霉致呕毒素和具有雌激素作用的赤霉烯酮毒素。这些毒素主要存在于小麦麦粒的糊粉层和皮部,通过对往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呕吐毒素的含量由外向内呈现明显的梯度递减状态分布,即麸皮中的含量>皮粉中的含量>芯粉中的含量,占据小麦质量1/4的麸皮中聚集了超过40%的呕吐毒素。

二、小麦呕吐毒素的检测监管手段

1.赤霉病与呕吐毒素的关联。由于小麦呕吐毒素经常和赤霉病的发病率挂钩,因此,鉴别赤霉病株的小麦能在总体上对小麦的呕吐毒素含量进行估算。赤霉病株小麦一般表现为两种特征,一是灰白麦粒,整体干瘪皱缩,组织结构疏松,容易被碾碎成粉末状,粉含量相对较小,不具备营养价值;二是霉红麦粒,粉红色、橙红色从胚部底端向上蔓延到整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褶皱,组织结构同样较为疏松,粉质与健康的小麦粒粉质有一定的区别。

赤霉病不需要专门的检测试剂,通过观察和物理手段就能鉴别出赤霉病株,一般采用逐粒检验的手段来鉴别。首先,观察外表形状是否具有赤霉病株麦粒特点;其次,通过手捏判断其结构是否疏松易碎;最后,通过解剖将麦粒剖开,观察粉质情况是否缺少。赤霉病株与呕吐毒素的相关性极强,在没有专业检测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判断小麦是否患有赤霉病。

一般患有赤霉病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大多会超标,这可以成为呕吐毒素简单的判别标准。因此,将赤霉病发病量作为小麦呕吐毒素检测监管的标准是有一定意义的,可以作为初期的一个粗略估计。通过对赤霉病患病率的粗略估计,在不经过专业检测手段的情况下,就能够对小麦呕吐毒素含量有一个大概的预料,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这能够比没有头绪的泛检测节省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2.应用专业技术检测呕吐毒素。我国目前常用的呕吐毒素检测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胶体金快速定量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法。胶体金快速定量法是通过免疫层析原理,利用水提取小麦麦粒样本中的呕吐毒素,再将获取的提取物和带有颜色的胶体微粒进行反应,在固定的时间内用颜色强度读数仪对颜色强度进行检测比对,然后获得呕吐毒素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是通过物理手段获取小麦麦粒样本溶液的上清液,再与某种特异的抗体进行结合,然后加入显色剂进行显色,最后通过固定波长的光线进行检测,观察吸光度的值,根据该标准来判断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含量。液相色谱法是将聚乙二醇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提取过滤后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再用高效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根据色谱鉴定的结果来比对判断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含量。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有的检测时间长,但是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强;有的检测时间短,但是检测准确度和适用规模差强人意。如今,我国已经将这三种方法联用推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即荧光定量快速检测仪法,将上述三种方法较好地结合在一起,适用于大规模的小麦样本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样本筛查,并且处理简单,操作方便,结果精确,经过短暂培训即可上手进行呕吐毒素的检测,现已成为我国粮食检测中最常用的手段。该方法的确认是通过最后与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对,根据HPLC结果进行判断,通过电信号与图谱的形式传输到荧光定量快速检测仪中,直接显示数字或者图表反馈给使用者。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话,还能够按照时间和标定方法对数据予以记录保存,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配备相应的检测手段对小麦呕吐毒素进行检测,是一种在数据上体现的检测手段,直接反映呕吐毒素的含量。与赤霉病的观察相比,这是一种更加直观、更加准确的检测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对呕吐毒素的误检,严格剔除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的小麦产品,为人们打造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3.通过数据统计进行源头管理并优化。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小麦中的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检测,这是一种数据收集的手段。在数据收集之后,管理部门应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小麦呕吐毒素超标的原因,并予以解决。

首先,对每一年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进行纵向对比。通过往年数据来分析今年的呕吐毒素分布情况,重点关注含量突变的年份并分析其原因,为后续的小麦生产提供借鉴。比如今年的小麦收获季,莱阳辖区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变化极其明显。往年莱阳地区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都不超过国家的限制标准,根据数据统计,基本在200μg/kg左右,非常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但是今年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严重超标,不符合往年的情况,很多混合小麦的毒素达到了900-1000μg/kg,某些硬质小麦的呕吐毒素含量甚至达到1500μg/kg,严重超标。具体分析后发现,今年在小麦收获之前遭遇两场大雨,连续一周都是阴雨天气,没有受到日光照射,潮湿的环境会为赤霉病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莱阳地区今年收获的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迅速上升。

其次,对同一年份不同地区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横向对比。每一年份中,一定是有的地区小麦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有的地區含量较低,筛选出含量差异较大的几组地区,在气候、环境、土地质量、培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再挑选出差异较大的部分,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日照、雨水、风向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对小麦呕吐毒素的含量产生影响。经过多轮对比,筛选出令小麦呕吐毒素含量最少的外界因素,并在未来的小麦培育中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从而降低小麦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培育出更优质的小麦,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的粮食。

呕吐毒素直接影响到小麦的食用品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是衡量小麦产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保证小麦的安全质量是贯彻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需要,要加强入库小麦的检测强度,在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把小麦的呕吐毒素含量控制在国家限定的标准范围内,这是每一个粮食安全管理监测者应尽的义务。通过科学的措施进行检测,采用数据分析的手段进行指导,以经验积累为方针,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效降低小麦中的呕吐毒素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从源头上进行优化改进,确保粮食产品的优质、安全、营养,并使企业在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益。

作者简介:贾欢丽(1984-),女,山东莱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原粮检验。

猜你喜欢
赤霉病麦粒毒素
吃不得啊
What Makes You Tired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谁偷了麦粒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蚂蚁和麦粒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从麦粒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