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权力社会及其话语句式——新说《水浒》(五)

2021-09-29 07:51上海鲍鹏山
名作欣赏 2021年13期

上海 鲍鹏山

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做了菜头,大相国寺菜园隔壁是岳庙(开封府为泰山神建立的行祠)。林冲与娘子一同来间壁岳庙烧香,打此经过,见鲁智深演练兵器,林冲叫娘子和使女锦儿去烧香,自己与鲁智深相见。

林冲碰见鲁智深,林娘子到岳庙烧香,也碰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高俅的养子,高衙内。

说起高俅这个养子高衙内,倒也是好笑:原来却是高俅叔叔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叔伯弟兄。因为自己没有亲儿子,就把这叔伯弟兄收作干儿子,辈份乱了。

这当然是《水浒》作者的杜撰,故意把高俅写得毫无伦理。

其实道德问题真不是坏人最可怕的毛病,权力问题才是坏人最大的祸害。

这个由叔伯兄弟改造成的干儿子,高俅竟然特别爱惜他,这小子也仗着这个叔伯大哥兼养父的权势,在东京专一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谁敢与他争执?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花花太岁”。

京剧《艳阳楼》中的高登,就是《水浒》中的高衙内。高登出场有四句自我介绍:

我父在朝为首相,亚赛东京小宋王。

人来带马会场上,顺者昌来逆者亡。

李少春《野猪林》第一回,高世德高衙内这样自我介绍:

我父权威似首相,威风凛凛在朝堂。

人来带马会场上,顺者昌来逆者亡!

一个小衙内就能让人“顺者昌来逆者亡”,这是德性问题吗?不是,是权力问题。顺者昌,逆者亡,是绝对权力的基本特征。

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花花太岁”,如果换成一般人,首先不敢,其次被揍,结果被逮,最后判刑流放直至杀头掉脑袋。

试看高俅在没有发迹之前,哪有高衙内这般恶劣?也不过就是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还真说不上有多大的罪恶。但就这样,还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为什么?因为那时他没权势。

现在他这个养子高衙内,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这是多大的罪行?但却横行大街,荼毒百姓,没人敢管。

为什么?《水浒》这段文字说得清楚: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

所以,这个世界,不怕坏人没道德,就怕坏人有权力。

战国时的韩非子,早就说过这个现象:

桀、纣为高台深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乘(势)四(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

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难势》)

所以,《水浒》看起来是写江湖,其实是在写朝廷。写朝廷的权力猖獗,不受约束,然后才造成了这悲惨世界!

回到小说。

就在鲁智深和林冲在菜园里结拜兄弟,举杯痛饮的时候,这花花太岁高衙内在酸枣门外岳庙里,见到了来上香的林冲娘子,他那惯常色迷迷的小眼就直了。按他一贯的做事风格,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有的是权力,林娘子身边只有一个丫鬟,天赐其便,他二话不说便上来调戏,纠缠着不放,一定要拉林冲娘子上楼去。

泰山在中国文化里是有特别象征意义的,那就是象征着天意天道和人间权力,泰山是天的象征,而皇帝是天子,代表着天,在人间行使权力。

所以,岳庙象征着神圣权力,既象征着神权,也代表着政权;既是道统的象征,也是政统的象征。

这样的神圣场所,却发生着这样的不公不义,这样龌龊肮脏,哪里还有什么天道?

林娘子是来上香还愿的。她一定觉得这里的神灵是可以保佑良善的,保佑好人的,但是,偏偏在这个地方开始,从她给东岳大帝上香祷告祈求神灵庇佑开始,她的命运,她丈夫的命运,一步一步,走向塌陷。

好在,林冲就在不远的地方,岳庙隔壁的大相国寺菜园。锦儿慌忙来报知林冲,林冲撇下鲁智深,慌忙赶到岳庙,远远地就看见一个男人的背,正拦住他的老婆纠缠,一定要拉她上楼。林冲怒火万丈,从背后扳过那人,大喝一声:“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

但是当他准备下拳打时,却先自手软了——因为他认出了这人乃是高衙内,是他顶头上司的养子。他手软了,高衙内却被他扫了兴致,对他大喝一声:

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这句话显示出,林冲与高衙内是认识的,高衙内以前的欺男霸女,林冲不可能不知道,但林冲确实没管——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且放下不表。

我们只来分析一下高衙内这句话的野蛮和逻辑。

这句话里面的野蛮,是权势者的野蛮,权势者强加给社会一个野蛮逻辑:当他作恶时,你必须闭眼闭嘴!

而当普通围观者真的在暴力淫威下,渐渐麻木,觉得一切不幸没有轮到自己头上,就心生侥幸,甚至觉得岁月静好时——林冲就是这样的典型——另一句话就会变成广为流传的格言,甚至被当作一个人“成熟”“稳重”的标志,这句话是高衙内那句话的变种或进化版:

干我甚事,我来多管!

这个句式,又一定会演变为第二人称句式,用来劝告他人:

干你甚事,你去多管!

所以,高衙内的这个句式,再加上两个变化式,就是权力的野蛮逻辑,而这个逻辑通行的地方,就是愚昧、奴性和黑暗的地方,就是普遍的人格猥琐。鲁迅曾经描述过这样的普遍的国民人格画像: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

猾……(《狂人日记》)

权势的最大愿望,是面对一群愚昧。

权势者的野蛮,可以造就被压迫者的普遍愚昧。

被压迫者的愚昧,又可以纵容和鼓励权势者更加肆无忌惮地野蛮。人民越愚昧,权力越野蛮。

被压迫者屈从权势的最终结果,就是全社会的愚昧。

越愚昧,就越崇拜权力;越崇拜权力,就越愚昧。

而愚昧又必然野蛮。于是,上层下层一起野蛮。人类退入丛林时代。

这是恶性循环,也是权力之圈。

愚昧不仅是教育学的结果,更是心理学的结果。

心灵的恐惧和麻木,最终导向愚昧。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愚昧是一道良心的麻醉剂,使其面对无道无德无良而不感到痛苦,甚至觉得幸福。

愚昧的最高境界,是身处地狱,却自觉活在天堂。

权势的最高追求,是让地狱处处响起赞美诗。

高衙内之所以今天能对林冲如此气势汹汹、理直气壮,与他此前专一淫垢人家妻女,而没有人敢于制止有关。

长期没人制止,所以他今天还觉得奇怪:“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打林冲的脸:

你以前也没管!

是的,当高衙内淫垢别人妻女的时候,林冲在哪里?

不要以为什么事都与我无关。

这世界,对任何人的不公,都是对每一个人的不公。对任何人的伤害,都是对每一个人的伤害。

我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

所有的伤口都是世界的伤口,

所有伤口流出的,都是世界的血

(《致命倾诉·诗谶》)

好,回到小说,再往下看,有这么一句话,

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

真的吗?如果高衙内知道了这个女子是林冲娘子,他会住手吗?

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你往下看就知道:后来高衙内晓得了,事却越发做得绝了。对高衙内来说,管她是谁的娘子?谁的娘子都是我的娘子!谁不服就弄死谁!

倒是有另外一种情形,是存在的:

若这个女子不是林娘子,林冲是不会管的。

再往下看:

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你好好揣摩一下这句话的意思,你觉得你理解了吗?

你可能会说:理解了啊,这意思就是:如果衙内认识这是林冲的老婆,就不会冲撞了。

你这还是看的字面意思。你没有看到本质,没有看到这句话后面的观念。

观念,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句话的本质是:假如此女子不是林冲的老婆,那就想怎么冲撞就怎么冲撞,你林冲也就无须多管了!

它包含的观念是:权力可以任意占有它看上的一切,而别人无权多管。

再往下看林冲的话。

鲁智深赶过来,要帮林冲厮打。

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著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你看,林冲“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这句话,是不是和那帮泼皮一个意思?第一,如果他认识我的老婆,他就不会动手。而如果不是我老婆,我又何必多管?第二,在指出高衙内“无礼”的时候,林冲给出了一个前提“不认得荆妇”。那么,其暗含的心理是:如不是“荆妇”,则高衙内无论如何冲撞,也都“有礼”!至少没有对林冲无礼!

所以,这句话的令人震惊之处是,如果“林冲荆妇”这个前提不存在,高衙内今天的行为就不是无礼,而是有礼!

这是深入人心的黑暗观念!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是两千年的秦制,积淀下来的民族集体无意识!

何为“公道”?公道就是公共的道。只要不是冲撞自家老婆,就不算对自己无礼,在林冲的观念里,有公共的道吗?

这段话还有一层意思:本来欺负我老婆,我当然要打,但既是太尉的养子,我就放过他了。这里也有一个潜台词:如果不是高衙内,我就管了!

你看,林冲不是没有正义感,而是,当正义感碰到权势的时候,正义感就屈服了!

这是不是我们很多人共同的体会、共同的不堪、共同的卑微、共同的痛苦?

对权势的又怕又恨,不是林冲一人的悲剧,也不是林冲一人的性格。在权力社会里,它几乎是所有人的性格、所有人的悲剧。所以,就文学形象言,如果鲁智深的形象是一个类型,而林冲的形象就是一个典型,他是所有人的典型代表。林冲的形象比鲁智深的形象更有社会深度和广度。

马克思说,专制政治就是侮辱人,不把人当人。当权力决定一切的时候,一切都会堕落,当权力决定我们命运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逃离,像王进那样;或者脱离体制,像鲁智深那样,我们只能以人格堕落和个人尊严的丧失才能获得可怜的生存权。在林冲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的人生与性格,甚至,看到了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深藏的惧怕与懦弱。

而且,这可怜的生存权,仍然是随时可以丧失的。林冲有一个贤淑美貌的妻子,自身有一身好武艺,他的理想,就是到边疆,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他此时的生活是很圆满的。他家的侍女的名字叫锦儿,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暗含着他的生活如锦上添花,美满幸福。

所以,林冲是颇有岁月静好的感觉的。当王进被逼离开殿帅府时,作为同事的林冲,仍然觉得岁月静好;当高衙内在大街上无恶不作时,他还是觉得岁月静好。他难道不知道衙内不安静高俅真不好?但是,没有轮到他头上,反正他就坚信:岁月静好。

他的太太林娘子,其实也是一个岁月静好婊。你看她在岳庙前,面对高衙内的纠缠,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老实说,在《水浒传》里,可爱的女人不多,林娘子是其中之一。但是,她这句话,让我觉得她“很傻很天真”:谁说这是清平世界?谁告诉你这是清平世界?在你之前,那么多女子被衙内侮辱,怎么就是清平世界?是不是没有轮到你,就是清平世界?

一个小小的花花太岁就能彻底地破碎他们的当下生活,使他们未来的前途破灭。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生活,哪里是什么岁月静好?

问题还在于,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要小心翼翼,而越是小心翼翼,便越是没有安全感。人们几乎生活在一个悖论之中,生活在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这是真实的轮回。

比如,林冲总想委曲求全,但委屈就能求全吗?委屈的结果往往使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能腾挪的自由越来越小,反抗与自卫的能力越来越小,而与此相应的,是社会对你的压迫越来越肆无忌惮。林冲忍了,让了,把高衙内放了,但高衙内放过他吗?能放过他的娘子吗?

再往下看:

林冲领了娘子并锦儿取路回家,心中只是郁郁不乐。

但那天晚上,闷闷不乐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高衙内。

高衙内回到府中,几日纳闷,怏怏不乐,一般情况下,他看中的女子,他总能弄到手,但这一回不同了,这个让他心跳的女人,竟然是林冲的老婆。

按林冲的理解,高衙内之所以调戏他老婆图谋不轨,乃是因为不知道是他林冲的老婆,如果知道了,就不会了。

这显示出林冲天真幼稚的一面。真相是:除非高衙内没看上,如果高衙内看上了,没有什么能让他打消主意,没有什么能阻止他。

这就是权力的逻辑。

权力的逻辑是什么?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韩非子曾经说过一个现象:

野地里一只兔子,所有的人都去追。

市场货架上的兔子,那么多,却没有人去抢。

为什么?因为,野地里的兔子,没有主。谁抢到了就是谁的。于是大家都去抢。

市场货架上的兔子,是有主的,货主对这个兔子拥有所有权。所以,别人不会去抢。

韩非子说得好。

但韩非子最后要说的,不是私有产权的重要性,不是要我们尊重、保护私有产权,并由此建立尊重他人利益的道德体系。

他的目的是:要让野地的兔子、市场上的兔子,都归属权力。

好吧,我说得通俗一点:中国古代的法家,他们所有的理论,最后的诉求都是:建立一个权力社会,让权力来控制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人!

他们真的做到了。

中国古代社会,别说什么封建社会、专制社会、中央集权社会,其实,就四个字:权力社会。

权力社会的原则就是:市场上的兔子,是我的。野地里的兔子,也是我的。

因为,权力的绝对性,已经决定了:市场和野地都是我的。

林冲以为林冲的娘子是他的,只要他出现,亮出身份,高衙内就会住手。

这不是林冲自信,是林冲没明白自己的时代、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社会。

可笑的是,高衙内也没明白。所以他也郁闷:这个我看上的女人,竟然是林冲的娘子!

不过没关系。真相只要在,就总会被挑破。

富安来了。

这个富安,是《水浒》中的第一小人。为什么我这么说他?因为他知道那个邪恶的真相,并且乐于挑破这个真相,怂恿人们利用这个权力真相,无所不为。

当高衙内承认看上了林冲娘子但发愁“只没个道理得他”时,这个小人笑了。

富安道:“有何难哉!衙内怕林冲是个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他见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轻则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

这是一个深谙权力规则、权力逻辑的小人。

也正是这样的人,告诉我们古代社会的真相。

是的,古代社会的真相,还真的不是描述在学者大师们的文集里,而是常常出现在这类小人物的口舌里。看道学家理学家经学家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孝悌忠信的“道德社会”;听富安这些小人的话,我们看到的是无法无天的“权力社会”。——你觉得哪个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