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殉道(上)

2021-09-29 07:51山西周宗奇
名作欣赏 2021年13期

山西 周宗奇

明朝末年,英烈辈出!就中有著名“二周”者,黄道周、刘宗周是也。今天,笔者只说黄道周。

明亡之际,为故国殉难者甚众。死得最节烈者,黄道周是其一。先来看黄道周死难过程。

隆武元年(1645),清顺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黄道周抵明堂里遇伏,参将高万容逃队,于是全军崩溃。黄道周被清军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押至南京狱中。他在狱中吟诗云:

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

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黄道周此时的身份,是南明隆武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名头是不小。但隆武朝偏安福州一隅,清兵进逼,内斗激烈,没人相信它能“光复大明”。外界看重黄道周的是他的学者身份,那名头太大了。刘宗周、黄道周,明末著名“二周”,天下谁不知道呀!所以清廷派特使洪承畴劝降。他们都是福建人,从前在明廷也是同朝称臣嘛。但黄道周不理不睬,只送他一副对联: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上联“史可法”,下联“洪成仇(承畴)”,他将英烈与叛臣相比,洪承畴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劝降自败。黄道周开始绝食,12 天水米不进,意在必死。在狱数月,唯日诵《周易》。他的妻子蔡玉卿来信说:“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跳过年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三月初五日,黄道周就义于明孝陵附近的东华门。临刑前,他从容盥洗更衣,要来纸笔,画一幅“长松怪石”赠家人,并留下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随身老仆哭之甚哀。黄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再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乃从容就刑。但头已断而身体“兀立不仆”。死后入殓,才发现内衣写有“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毛玉洁义在不舍,情愿陪死,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这一天,南京百姓面向紫金山,拜祭黄道周的英灵。他的挚友、门生陆自严用千金换得黄道周的遗体,密葬于南京城外,数年后归葬福建漳浦。

这就有个思考题:黄道周如此壮烈之死,是殉于庙堂愚忠,还是殉于君子之道?他既然口称“老臣”“孤臣”,何以不言为吾皇而死,却说“吾为正义而死”,“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刑场诀别“向南方再拜”,仅仅是拜别隆武小朝廷吗?他不知道近300年大明帝都在北方吗?或者可以猜想,他只是在拜别南国漳州的列祖列宗、父母乡亲吧?……这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一个题目?究竟如何,需要认真对待,非以他一生遭际诠释不能得解。若此,笔者试解之。

一个有意冒犯皇权的庙堂客

黄道周在世62 年,四次进入庙堂为臣,名义上前后一共是17 年,但实际在朝不到十年左右,而且贬谪、坐牢、流放,灾连祸结,确乎倒霉的“孤臣”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通籍二十载,历俸未三年”,做官二十年,吃皇粮不足三年。其余大半生都是在民间度过,苦读、游历、著作、讲学、开书院、育后学……是一个真正入道的大明“孤士”。

笔者说他有意冒犯皇权,当然不能信口开河,你得用史实说话。在此试举三例作证:经筵违规、平台召对、廷杖不屈。

经筵违规

何为经筵?现代读者很陌生,但很重要,有必要展示其全貌。经筵又称御经筵。所谓御经筵,是指皇帝亲自参加的御前讲习。自汉、唐以来,御前讲习便已特设,其主要功能就是为帝王讲论经史。明朝的御前讲习,一般每年举行两期:第一期,一般在农历二月中旬开始,于农历四月下旬结束;第二期,一般在农历八月中旬开始,于农历十月下旬结束。具体日期为农历每月逢二日,即当月的初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据此计算,并考虑特殊情况,每一期御前讲习,最多9 次;每年御前讲习,最多18 次。

经筵的进讲官,每次都由两个人担任:其中一人讲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另一人讲论经书(五经、十三经)中其中一部经书。所使用的讲章(即讲义),讲官都要事先呈送内阁审阅。阁老看过后,将讲章转交给中书。中书缮写誊录正副两本,隔天,进呈司礼监内官,再由内官奏知皇帝。

经筵讲习的地点,是在文华殿。皇帝宝座所在地平的南边,须设置金鹤香炉两个,左右各一。左香炉东边稍南,设置御案、讲案各一,全都向西。御案、讲案之上,各摆放所进讲的经史二书,以书夹讲章,又各用一副金尺镇压。

开讲当日,早朝时,皇帝的近侍内臣、主管御前讲习的官员、总兵、阁老、学士、讲读官、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卿、通政使、鸿胪卿、锦衣卫指挥使及四品以上的写讲章官,全都身穿绣金绯袍;展书翰林官、侍仪御史、给事中、序班、鸣赞等全都身穿青金绣服。早朝毕,皇帝起驾,御临文华殿,以上所有大臣全都随驾而行。大汉将军(笔者按:明代殿廷卫士的称号)二十名,引导御驾至左顺门,然后退下,改换冠带,身着便服。虽着便服,但他们仍须手执金瓜。率领大汉将军的是侯爵或伯爵级别的人物,此时,他也会改换为金绣蟒衣。随后,他们会追赶并超过一众官员,进入左顺门,全都分班站立,排列成整齐的队列,站立在文华门之外,等待内官传呼宣进。

内官传呼道:“进来!”随后,大汉将军会先进入文华殿内,背对东西墙站立。一众官员,走上宫殿的台阶。鸿胪卿唱赞,一众官员各入其班列,向皇帝行礼。行礼毕,按照次序,由文华殿的东西门进入殿内,重新按照班次排列站立。班列指挥官站立在西一班的队列末尾。在此稍前,御史、给事、序班(笔者按:明朝于鸿胪寺置序班,职司是整饬廷殿行礼时百官的班位)共六人,分别在中门的左右,北向站立。两位序班抬御案进呈上前,两位序班抬讲案摆置中间,高声赞唱道:“进讲!”随即,讲官走出各自班列,站立在讲案之前。展书官(笔者按:御前讲习时,负责在御案之旁为皇帝打开书本的翰林院官员)二位,走出各自的班列,相对站立,高声赞唱道:“讲官并行礼。”东边的展书官前进至地平处,跪着前行到御案跟前,展开四书的讲章,起立。讲论四书的讲官也会稍稍向前,接近讲案,展开其所讲论的书本,等待展书官回位、恢复班次。

开讲时,讲官仍然先要说讲论某书,然后,再行申讲。讲论结束,讲官合上书本,稍稍退后。原展书官仍旧行礼如仪,前进,合上书本,回位、恢复班次。西边的展书官与讲官前进、后退,全都进退如仪。

讲官讲论结束,仍旧要行礼,也要各回班次。序班各自撤案,将御案、讲案一起放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鸿胪卿跪在中间,上奏道:“礼毕!”然后,皇帝谕示:“官人们吃酒饭!”一众官员跪在地上,承旨。起立。然后,依次走出丹陛。再行礼。此后,才各出左顺门。此日的皇帝赐宴,座位也是有些讲究的。宴席的座次,多依官员官职位阶排列。其间,比较特别的是:进讲学士的座位,排列在鸿胪卿及四品以上写讲章官之下;展书官的座位,排列在四品以下写讲章官之上;这是显示朝廷对职事官员的重视。

这就是“经筵”全过程。另外,还有日讲经筵,也被称为“小经筵”,或者“小讲”,这里就不说了。大家看看,经筵之设,是多么的威仪赫赫、皇气森森、隆重庄严。谁胆敢在这样的宫廷活动中有意违规,他一准是吃了豹子胆。黄道周莫非吃了豹子胆?

天启五年(1625)三月,黄道周新任讲经筵展书官,而且就是“东边的展书官”,他必须按规则前进至地平处,跪着前行到御案跟前,展开四书的讲章,起立如仪。然而可怕的情景出现了,黄道周第一天任职,居然当着皇上和权奸魏忠贤的面,一反膝行奉书,不用膝盖用大脚,直通通走过去翻开讲义。吓得全场鸦雀无声,一如暴风雨将临。魏忠贤咬牙切齿,你这首先就是给我魏大拿难看嘛!听说你小子也是东林党一伙的,看我怎么收拾你!可巧的是,不久黄道周母亲去世,丁忧在籍三年,其间天启皇帝死掉,崇祯皇帝上台,魏忠贤一党被铲除。黄道周这才侥幸免去一难。那么,黄道周经筵违规,真是有意而为吗?为什么?听笔者回叙一段史实,且看有无道理。

三年前,大明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中进士,名列二甲第73 名。本科状元文震孟。同科及第且后世有名者有郑鄤、倪元璐、卢象升、王铎、张国维、祁彪佳等。

你看这个急性子黄道周,刚考上进士,因贫困没钱租房栖身,还借住在京城漳州会馆,却立马给朝廷上《中兴十三言疏》等奏折,想让皇上听听他的。天启皇帝是个什么东西,一个根本不理朝政、昏聩无能的庸君,能理睬一个新科进士吗?然而,管你理不理,我黄道周是要建言报国的,他看到奸宦魏忠贤当政,朝纲混乱,就与状元文震孟、庶吉士郑鄤结成同道,相约报国。后因母亲来京事耽搁,他没能与二友同进退,“三疏三焚而爽约”。而文、郑二位则“因上疏弹劾阉党”,一个“被廷杖八十,贬职调外,愤而告归故里”;一个“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黄道周悲愤作七绝,为二友送行,并为此事抱愧,决心继志明志,与昏君权奸斗争到底。

这里,得把文震孟、郑鄤略做简介,因为后文中他们还有戏。文震孟比黄道周大11 岁,初名从鼎,字文起,号湘南,别号湛持(一作湛村)。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文天祥之后裔,文徵明曾孙。生而奇伟,遐棱上指,目光射人,与世所传文信国像无异。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酷爱《楚辞》,颇有自比屈原之意。但科举不顺,十次会试失利,48 岁才高中状元,可不到半年就被廷杖八十,也真够倒霉了。郑鄤比黄道周小9 岁,字谦止,号峚阳,常州横林人。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属于青年才俊。这进京不久就让“回籍候补”。他的命运最惨了,后文再说。

黄道周送走朋友,搬出漳州会馆,借住于同乡周起元家,振作精神,要有所为。撰《拟黔中事宜状》《谕朝鲜不宜废立其主檄》,并自请出使朝鲜以及调往辽东前线,均未获批准。庶常馆学习结束,授翰林院编修,预修国史实录,参加修纂《神宗实录》。他心里一直不痛快,作《至亲家朱节庵书》,居然流露出无心于官场的意思。你说这样一个不满朝政、不被重用的庙堂客,一个未能与好友并肩作战而深自抱愧的血性男儿,一个深谙“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已然“无心于官场”的士君子,他能甘心好好侍奉昏君权奸,跪着给你们去翻书吗?个性特强的黄道周,不做个有意违规的展书官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