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视角下化学课程思政探讨

2021-09-30 02:10苗利利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考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苗利利

[摘 要] 高效课堂是中学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化学学科的课程思政就应该突出化学教学的育人导向,落实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化学学科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同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也越来越凸显中华民族在应用化学知识方面的显著成就和最新研究进展,考查学生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高考;化学教学;课程思政;民族自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这个结合要有一个勘探、发掘、冶炼、加工的过程。学科思政就是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肩负起利用所学知识建设国家的责任。吴岩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有信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信不信!”

高效课堂是中学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化学学科的课程思政就应该突出化学教学的育人导向,落实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化学学科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同時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化学高考题也越来越凸显中华民族在应用化学知识方面的显著成就和最新研究进展,考查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近年来,高考选择题中常以我国古代文化诗歌和科技典籍中的有关内容呈现,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四大发明、《本草纲目》、著名诗词等片段,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在学生心中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19年理综全国Ⅰ卷试题选取我国古代陶瓷、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2020年高考全国Ⅱ和Ⅲ卷考查了《梦溪笔谈》《千里江山图》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不仅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考查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

二、结合中医药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中医药中主要成分的物质结构为载体,考查有关化学知识,包括分子式的确定、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原子共平面等,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趋势。2020年全国Ⅰ卷第8题的紫花前胡醇、Ⅲ卷第8题的金丝桃苷,山东卷中第6题的calebinA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都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非常好的医用价值。

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和育人功能。如青蒿素的考查,强化了学生对青蒿素结构和性质了解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激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展现我国科研新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

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编写的高考试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从而增长知识见识。以科学前沿新的研究成果为依托,拓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化学学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与化学密不可分。2020年全国Ⅰ卷13题,展现了科学家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掌握情况,题目设置巧妙而新颖,同时也增长见识。全国Ⅱ卷35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的有关超导体Sm-Te-As-O-F铁基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杂化轨道、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让学生认识前沿科技成果,体现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全国I卷第35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MgCu2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全国I卷第28题,来源于我国化学工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Science中的文章“沉积在α-MoC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试题以文章中的单原子催化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分析催化吸附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四、关注环境保护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环保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化学学科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些年高考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考查力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治理大气,呈现蓝天白云。燃煤烟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综合处理,雾霾、粉尘的治理等,优化空气质量。2.处理废水,实现零排放,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直接排入河流中,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对工业、农业、渔业产生危害,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高考题对废水综合治理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回收废渣,确保资源循环利用。渗透国家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从化学原理理解环境污染面对的严峻问题,化学学科在该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五、结合学科特点,利用高考题引导学生德、智、美、劳协同发展

近年来,化学题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以情境化试题加强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例如:2019年全国III卷第28题,以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工业生产为素材背景,让学生分析进料浓度比、反应温度以及产物的处理对氯气的产率以及工业能耗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提高生产效率的两种方法。

高考题在丰富试题呈现形式同时,用精美的图片呈现既有美感又有科学意义的物质反应和结构,展示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绚丽色彩和多姿形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反应的变化美以及物质结构美。如2019年,全国II卷第11题,考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解释绚丽的色彩变幻化学反应;第26题则是以烘托节日气氛焰色反应考查元素鉴定方法。2020年,全国Ⅲ卷第10题,美丽的喷泉实验为基础,考查学生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同时,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联想到平时随处可见的喷泉,感叹人类利用知識美化环境的创造力。2020年,北京卷的第1题,考查了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相关化学知识,考查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的同时,感叹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美德,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使学生们进行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做到学习和做人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高考题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出化学知识的考查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重视其社会价值和育人功能,学生不再是死学知识,而是要灵活掌握各种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使我们的社会得到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化学能力的同时,加强题目信息呈现的传统技术、高新科技成果等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时刻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和重要地位,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自豪,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而拼搏。

参考文献:

[1]麻秋娟,冯素香,张娟,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0):297-298.

[2]朱敏.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化工,2019(6).

[3]徐宗,涂小进,魏来,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化学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传播力研究,2019,79(31):236-237.

[4]吕家根,张成孝,杜建修,等.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重构的思考和教改探索[J].大学化学,2021(3).

[5]蔡加田.浅谈化学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27).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高考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