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乐山路径探索

2021-10-01 02:27毛丹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乐山现代化

毛丹

摘   要:市域是介于省域、县域之间的行政层级,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2020年,乐山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第一期城市,并不断探索具有乐山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域社会治理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和任务刚刚起步,在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要抓住五个关键,做好重点风险防范;突出多元共治,形成共建共治合力;夯实治理基础,筑牢后续发展根基;建立协作机制,有效凝聚治理合力。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乐山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作为治理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与其他治理层级共同构成富有活力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020年,乐山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第一期城市,并不断探索具有乐山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乐山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工作成效

(一)强化“四个主动”,高位推进工作

1.积极主动申报,争创试点城市。乐山市委、市政府把申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1月,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把“积极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列入2020年的重点工作,并随后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平安乐山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成立乐山市平安乐山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高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2.积极主动谋划,明晰思路方向。中共乐山市委政法委围绕《中共乐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着力健全“三大体系”、统筹开展“五大行动”、全域推进“八大工程”为载体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与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相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路径。

3.积极主动作为,快速组建专班。从11个县(市、区)政法系统分别抽调基层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乐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专班,为各县(市、区)培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骨干人才。专班对联系和指导各县(市、区)试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积极主动创新,推进试点探索。按照县(市、区)“一年一特色”的思路,打造符合市域特点、时代特征、乐山特色的品牌项目。比如,创建了四川省首个市区共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建成峨眉山市人民法院“诉源治理”中心。同时,市中区、峨眉山市还培育了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小区自治、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乡镇(街道)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旅游法官工作站、公益诉讼检察室、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试点工作。

(二)强化“四大坚持”,保证行稳致远

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政治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一是中共乐山市委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市中区、峨眉山市等重点县(市、区)组建了城乡社区治理办公室,着力构建党政主导、属地主责、部门主管、基层主抓的领导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三是全覆盖推行“小支部”工作法,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在四川省率先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通过党的建设推动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

2.坚持目标导向,锁定目标任务。根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和《四川省区域特色工作指引》的要求,中共乐山市委政法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乐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三年目标及责任分工》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2020年重点项目》,共落实了11名责任市领导、22个市级牵头部门、52个市级配合部门、225项具体工作措施、32个重点项目。

3.坚持民本思想,关注特殊群体。市域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治理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乐山市建立了特殊群体和重点人群关爱机制,从源头上排查防控个人极端事件风险隐患。持续做好“集中供养+居家救助”项目,把全市失能贫困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工作做法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针对病残吸毒人员“管不住、不敢收、没地戒”的难题,建成四川省唯一的专业收治场所——乐山市康复救治中心;实施社区矫正对象监管信息化,刑释人员安置率达95.8%、帮教率达100%。

4.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乐山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聚焦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切实把风险防住、把漏洞堵严、把短板补齐,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从2018年起,乐山市就开始实施《乐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标补短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对标补短项目,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强化“四个关键”,抓住核心问题

1.强化源头管控措施,提高化解实效。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一站式、一张网、一盘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体系,全面摸排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并制定化解措施。二是开展“三色预警”行动。将疑难矛盾纠纷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闭合循环”运行机制,进行实时预警、动态管理、包案化解。三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县、乡、村三級心理疏导(咨询)室,在夹江县开展四川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因心理问题、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

2.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加强分类管理。一是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围绕“底数清、动态明、控得住、防危害”工作目标,对重点工作对象、管控阵地、重点组织和诉求群体开展滚动式排查,逐一落實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化解时限。二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持续开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强化信息综合运用。

3.强化特殊时段稳定,确保安定和谐。在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政法综治职能作用,以网格为基础,调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治安积极分子和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入户走访、摸排收集各类涉疫情社情民意信息,把疫情防控纳入联防联控机制中来统筹推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4.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开展景区违建专项整治。坚持“依法、分类、稳妥”的原则,将由国家、省、市依法认定的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有使用、纳入违建别墅清理整治的违建农房(别墅)全部拆除。二是持续深化禁毒重点整治。紧紧抓住严打毒品违法犯罪、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三个重点,单独将禁毒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市级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三是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启动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黑财清底、伞网清除、行业清源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

(四)强化“四个提升”,提高治理实效

1.提升网格化服务质效。结合全市实际,开展“网格服务管理能力提升”活动,划分网格3135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6736人,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县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县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加强基础数据录入及动态更新,完善分流指派、督办考核、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二是开展全覆盖走访。网格员每周不少于一次全覆盖走访摸排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等特殊人群,逐人建立台账并动态更新信息,并将采集的特殊人群信息及时推送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做好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对评估为高风险的人员做好预警预防和处置工作。

2.提升信息化使用效能。一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不断深化。二是推进“互联网+治理”深化工程。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公安,“四川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在乐山试点。

3.提升信访工作实效。一是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加强群众来信、走访和网访事项的规范办理。二是落实领导接访。严格落实市、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工作责任制,加强实地督导和跟踪问效,确保领导接访案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三是推进积案化解。在全市开展积案化解和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竭力办结信访积案难案。

4.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司法行政部门组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法律服务中心,推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相关案件。城区派出所实现人民调解员入驻全覆盖,推进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联动。工会系统聘请法律顾问,实现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维权律师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妇联成立由女法官、女检察官、女警察、女律师组成的“嘉州巾帼普法维权服务团”12个,建成妇女儿童维权站232个。在小凉山地区聘请彝族群众中有威信的“德古”、彝族干部、家支代表等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设立旅游审判庭(巡回法庭)、家事审判合议庭和劳动争议巡回法庭,着力化解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

二、目前乐山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乐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才刚刚起步,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亟待破解。

(一)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入

当前乐山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风险挑战不断增多,迫切需要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而市域社会治理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既有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城市基建等治理事项,也面临突发事件处置、社会矛盾化解、民族宗教服务等治理问题。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首次提出距今不过两年多时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启动距今约一年时间。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个别部门和县(市、区)还没有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读懂吃透,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部门和县(市、区)没有结合本地或本部门的实际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工作还停留在纸面上;有的部门或地方片面认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的事情,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整体上没有形成联动性和聚合力;有的部门或地方将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纳入市域社会治理,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二)统筹整合还不够有力

市域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统筹全局、整合力量、系统治理、整体发力。目前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由政法委牵头,但同时还涉及市委组织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级部门以及各县(市、区)的相关部门。现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大多是垂直系统,信息数据只能在部门内部互通使用,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彼此间信息资源的录入标准、采集形式、数据接口千差万别,行政资源和信息共享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难以有效整合。纵向上,市域社会治理应该按照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县级层面组织实施、乡镇层面强基固本的原则来理顺纵向架构,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的统筹力。但在条块分割的体制下,由上至下的“金字塔式”地方政府层级结构使治理体系的运转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层级“势能”推动,实际工作中层级之间协调困难,治理任务极易被层层转嫁到基层。村(社区)“两委”财政保障的专职干部平均仅有5~9人,但需要完成涉及党建、民政、劳动保障、综治等众多上级部门交办的行政性事务,“事多、人少、酬低”成为基层面临的普遍性困境。

(三)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

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事后处置模式,遵循“问题—反应”的治理逻辑。2019年12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主动破解社会矛盾外溢这一最突出的难题,提升市域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1]中央强调要将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加强源头治理,这就要求对基层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摸底,真正做到信息灵、掌控全,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干预”。但是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动,社会矛盾呈现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经济纠纷、法律纠纷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农民工工资、退役军人诉求、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环保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不断产生,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涉众型矛盾纠纷持续高发,基层薄弱、基础不实的情况较为突出,基础工作覆盖面、问题检出率等亟待提升。比如,乐山中心城区因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小区和院落人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再比如,推行基层乡镇(街道)政府职能转变,随着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等社会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调整相对滞后。

(四)治理主体还不够多元

市域社会治理是在市域范围内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等多元行动主体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但是目前依靠专门力量多、发动社会力量少,采取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办法少,政府做决策多、群众话语权少,出现“政府拼命干、居民靠边看、百姓不买账、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严重削弱了治理效能。比如,2019年底乐山市有各类社会组织1752家,其中:慈善组织13家、专业社工组织11家、志愿服务组织24家、具有纯公益性质的其他社会组织15家、社区服务类130余家(以区县登记的文体卫生类为主)。大部分为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文体协会等社会组织,而真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公益类慈善、教育、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不多。还比如,自治组织发展滞后,在市中区辖区内的931个小区中,仅有316个小区有物业管理,即使建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但是自治功能并未真正发挥。

三、推进乐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制度在市域层级创新、力量在市域层级整合、资源在市域层级集聚,市域作为承上启下的治理空间和治理层级,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一)抓住五个关键,做好重点风险防范

市域社会治理的范围广、问题杂、线索多,必须要聚焦重点领域,抓住突出问题,牵住“牛鼻子”,着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实效。

1.聚焦政治安全领域。防范化解重大政治安全风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要建立健全政治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最大限度挤压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滋生的空间[2]。

2.聚焦社会治安领域。继续抓实“铁腕铸盾”治安防控工程,创新推进一村一警“农村警务”、烟花爆竹“三法监管”、矛盾纠纷“三色预警”等“八大机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在舆论宣传上持续发力,在线索摸排上聚焦发力,在案件侦办上精准发力,在破网打伞上加压增力,在源头治理上深耕细作,确保打得准、打得狠、打得稳。

3.聚焦重大矛盾纠纷。加强源头防范,完善矛盾风险排查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一线人员的优势,把排查矛盾纠纷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持续深化“诉非衔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建设,发挥好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的作用,不断增强矛盾风险联动化解质效。完善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建设,综合运用纠纷调处、权益保障、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形式,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推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向矛盾纠纷多发易发行业和领域延伸倾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

4.聚焦公共安全领域。落實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物品、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形成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良好格局。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包含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方式和机制,使企业、非政府组织及公民个人能够有序地参与到卫生应急管理中来。

5.聚焦网络安全领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构建以党委政法委、政法各部门为主体的政法新媒体网络矩阵,切实提高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话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网评引导能力,不断提高网络政法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针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管、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建立涉政法案(事)件舆情引导联动机制,完善重大敏感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牢牢把握敏感案(事)件舆情引导主动权,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二)突出多元共治,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1.坚持党委领导。党的领导是解决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困惑的逻辑起点。市委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市域社会治理列入党委重要议程,统筹各方资源力量,研究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规划、总体思路、政策导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将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管的各领域、各环节,切实履行维护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3]14。 各地政法委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发挥牵头协调的作用,抓好示范引领和宣传带动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村级组织机构和村级事务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

2.政府齐抓共建。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厘清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会治理中的法定职能,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强化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构建互信、互助、互担的整体防控链,形成问题共治、工作联动的工作格局,构建综合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政府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政务公开,转变市县两级政府职能,加大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力度,采取分级分类项目化管理方式,加大工作保障力度[4]。

3.发动群众参与。理顺基层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强化村(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纠纷调解、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村(社区)群众依法自治的内容。畅通村(社区)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就近解决民间纠纷的渠道,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提高村(社区)群众自治的社会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加强业委会等组织运作规范。完善基层治理事务公开方式,广泛建立社区(村)议事会、协商会、听证会、评议会,健全自下而上的自治议题形成和回应机制,推进协商议事制度化程序化,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4]。

4.鼓励社会参与。政府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完善激励、惩戒和退出等机制。

(三)夯实治理基础,筑牢后续发展根基

1.以网格化完善基础管理能力。完善网格治理工作机制,强化对流动人口、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邪教人员和扬言报复社会及可能铤而走险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帮扶教育和日常管理;强化对公章刻制业、机动车改装业、娱乐服务场所、寄递物流、公交安保、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网络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强化对危爆、易制毒化学品等重点物品的管控,切实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完善网格化服务规范管理,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优化网格划分,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试点推行“清单+责任”考核,进一步统筹整合党建、综治等各类网格,构建“全科网格”“全要素网格”,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

2.以信息化提升预警预防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層社会治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持续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综治中心与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平台一体化运行,与同级公安指挥中心、城市管理中心或“心连心服务中心”深度融合,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应急管理局等社会治理单位的职能职责,有效整合涉及市域社会治理的各类信息系统及前端信息采集软件,促进信息资源的统一归集、综合分析与精准利用。加快推进“雪亮工程”联网运用,依托省、市、县三级“雪亮工程”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公安“天网”以及社会视频资源,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统筹数字乡村建设,加快省级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推进“乐山市数字城管升级智慧城管建设项目”,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互联互通。

3.以法治化促发展保善治。充分利用市级立法资源,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管理、文化保护等民生法律制度的创制,制定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的地方性法规,用立法化解社会矛盾。对关系民生利益的重大项目,要健全落实依法决策机制,做好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工作,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3]10。要深入推进市域执法司法规范化,推动程序公开化、裁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建立协作机制,有效凝聚治理合力

1.建立统筹推进机制。科学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规律和特点,吃透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精神,摸清乐山的实际情况,统筹当前工作与长远布局、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研究制定整市推进、层级协同的社会治理总体思路,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和区域联动、部门协作的齐抓共管体制,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体系,实现社会资源集约化配置、系统化整合,在全市上下形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2.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部门协调配合是增强综合治理效能的必备条件。市域社会治理需要克服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坚持在服务大局中谋划和推动工作,以部门的协同高效配合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因此,要注意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梳理涉及社会治理的党、政、群部门权责,明确责任链条分界点、衔接点,完善部门联动机制,保证履职更加顺畅、高效。

3.建立分级施策机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个行政层级和村级(社区)治理单元,涉及宏观统筹协调、中观推进落实、微观精细管理的治理目标,因此要根据不同层级的特点分类确权,明确市级、区级、镇(街)三个层面“有差异的”职能。在市级层面,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在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体制创新、制度建设、调度督办、工作保障给予指导和支持,研究确定本地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政策导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整体推进乐山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在县(市、区)级层面,以党政主导来高位推动,政法委担当“施工队”负责落实,每个县(市、区)每年确定几件大事实事,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构建起权责清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链条。在乡镇(街道)层面,在全市乡镇(街道)全部配齐党委政法委员的基础上,确保上级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在村(社区)层面,在“网格”基础上突出居民主体地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央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要破解社会矛盾外溢这一最突出难题[EB/OL].(2019-12-03)[2020-10-09].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12-03/9024134.shtml.

[2]陈一新.聚力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N].法制日报,2019-04-01(01).

[3]陈一新.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理念体系能力现代化[J].社会治理,2018(8).

[4]杨安.党的领导: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灵魂[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08-01(07).

猜你喜欢
乐山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参情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郭怀宇作品
多面乐山
樊丁、于四维作品
杨志翠作品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