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型”职教教师的价值意蕴及培养路径

2021-10-02 02:24韩冉冉孙建波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提升路径工匠精神

韩冉冉 孙建波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工匠精神”的灵魂作用显得愈发重要。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培养“工匠型”教师对提高职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大有裨益。本文对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的价值意蕴进行了内涵解读,针对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匠型”教师;工匠精神;价值意蕴;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27-05

职教教师是职业院校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主力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总体不高,普职融通的体系尚不成熟,依然是“职业院校主导型”的职业教育。因此,要想把职业教育当作一种类型教育,培育一批具有匠心的技术人才,就要构建“工匠型”的教师队伍,以“师傅”的匠心来感染和带动“徒弟”,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为具备匠心的人才, 将“中国学生数量”转变为“中国人才质量”。

一、“工匠型”职教教师的价值意蕴

(一)“工匠型”职教教师的概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们坚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产品,使手中的产品循序渐进直至完美,工匠师傅享受这种细心雕琢产品并追求极致的过程[1]。“工匠型”职教教师是指教师一丝不苟地掌握专业知识,严谨求实地落实实践技能,精益求精地研究教育教学知识,时刻保持爱岗敬业的学习钻研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造探究精神;他们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以“工匠精神”作为职业信仰来教育、引导学生,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品质的技能人才[2]。

(二)“工匠型”职教教师的价值

1.社会宏观层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使制造业摆脱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现实困境。“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成为制造业追赶世界中高端制造业的助力剂,推动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逐渐转变,使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想要实现这种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还是需要通过教育这个主要抓手。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促使自身向“工匠型”教师转变,站在时代的前沿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付诸实践,以此作为职业信仰,同时致力于“工匠型”学生的培养,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教育教学层面。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濡染与召唤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形成良好的品质,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教师应努力让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分析和研究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针对职业课程的不同特色,把“工匠精神”与职业课程的教学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精益求精、坚持不懈、追求细致的专业素养。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师“工匠精神”的高度和纯度,决定了学生“工匠精神”的高度和纯度,优秀的“工匠型”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工匠学子。

3.校企合作层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国家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急切。“工匠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协同努力,教师应学高身正,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校企合作中真做实干,将企业的学徒培训经验引入课堂,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在课程建设、学生实训基地选择和就业择业等多方面打下扎实的合作基础。教师要对教育事业保持一颗永恒的敬畏之心,在校企合作中敢于创新,不断调整自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4.教师自身层面。教师一旦认同“工匠精神”并以此作为职业信仰,其職业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显著提升。如果更多的教师拥有这种心理认同感,那么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将成为推动职教师相互协作、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3]。“工匠型”教师自然会坚持育人的“严谨性、创造性”,坚持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使职业生涯熠熠生辉。这样的学习及工作方式同样也是其他青年教师学习借鉴的榜样,起着领衔、示范、激励、辐射带动等作用[4]。

二、“工匠型”职教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教师范生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强化

职教教师在职前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但目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生源质量难以保证,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被大多数学生视作冷门专业,学生积极性较低。二是职教师范生的培养面临着课程结构失衡的状况,比如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相对过剩,实践类课程流于形式等等。同时,职业教育学科课程还存在着定位边缘化、内容普教化、知识学术化、教学抽象化及评价失真等问题[5]。三是硬件设备的缺位,使得偏重实践性的职教师资的培养更加困难。大部分职教准教师面临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失衡的情况,“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衔接

很多职业院校不重视入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很多教师入职后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直接采用本科的教学方式进行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差、质量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很少具备“工匠精神”。

(三)教师职业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一些青年教师没有真正地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价值以及意义,教师的职业信念感缺乏,这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素质以及学生管理的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其次,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如普教系统,内心的满意度和成就感低,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对于能否成为“工匠型”教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最后,职业院校培养的一些职教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职教特色,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强,不少教师认为这样的教育教学与培训是形式主义,不愿意全身心投入,使教学与培训失去了职教原本的意义。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提升路径工匠精神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