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世界正好自己说了算

2021-10-04 03:36静静
当代工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听力

世界突然安静

我对童年的记忆是片段性的——因为那场病,让我的记忆,有了缺失。

我打小就喜欢学习,喜欢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滔滔不绝。一边听,我还会一边记下重点,我记的笔记从来都是同学中的抢手货。13岁,我考上了全县重点初中。我是老师和家人眼中的优秀生、好孩子、未来的希望。

我还喜欢听广播。相对于看,我更鐘情听。在我看来,听到的比看到的,印象更深刻。在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还没有普及,有收音机的人家,就算是阔绰的。每逢寒暑假,我最期待的,就是跟家里的老人一起听评书,单田芳、田连元等老艺术家的评书时间,我每天不落。

小时候,我也特别爱听大人讲话。娱乐不多的年代,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满是新奇。很多事情,大人是不会专门讲给小孩子听的。可我爱往前凑,听妈妈闲话家常,听伯伯聊一聊乡野传说……

是的,在我能听到的那十几年中,我用耳朵感受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小小的我能听到这个世界里的稀奇古怪、奇闻趣事。是的,我能听到一个神奇世界,那里有所有美好。

16岁,我如愿以偿,升入本校高中,长成亭亭少女。我心中充盈着梦想,期待着未来。

然而,这种人人都能获取信息的途径并没有对我开放太久——我听过的最后一段声音,是女作家柯岩的广播剧《他乡明月》——这部长篇小说还没听完,我,便失聪了。

谁也想不到,在刚升入高一那年的春天,我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被医生诊断为脑膜炎,而且还被下达病危通知。爸爸妈妈急得要疯,家人从早奔忙到晚。可我一无所知,一直在昏迷。第七天,我终于苏醒,可是,我却永远失去了听力。

从最初四肢无力、不能走路,到慢慢恢复正常行走,我用了一年时间。可听不到声音的事实,在我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每天入睡前,我都在心里默默祈祷:明天早上起来,一切都会变回原样。然而,第二天早晨睁开眼,周遭还是静悄悄的。我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突然失聪的结果,我接受不了,爸爸妈妈同样接受不了。之后两年,家人带着我四处求医,尝试各种办法,不放过一丝希望。只不过,每一次看病的经历,都是从满怀希望开始,黯然失望结束。我看着小心翼翼的家人,脾气愈发乖张。

前方的路在哪里?我心里委屈又迷茫,眼前什么都看不清,耳朵什么都听不到。

直到爸爸悄悄给我办理残障证明,妈妈趁我睡觉去找居委会主任请求给我安排工作——得知这一切的那天,我别样平静。这一天,我也做了个决定:不再去求医了,我要上学。

听不见老师讲课该怎么学习呢?说实话,我不知道。

不过,在生病居家期间,我并没放弃学业,每一天都坚持自学。因为,在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我听不见只是暂时的。不只是自学高中课程,我还花更多时间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基督山伯爵》《双城记》《马语者》、老舍系列丛书等,这些书,陪我度过了漫长、空虚、寂寞、彷徨、难过的每一天,也是点亮我心中希望的灯——这些书都是我的同学、后来成为我丈夫的他,精心挑选给我的。而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复学后,同学和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每当我有不懂的问题,他们就会耐心地写在纸上,耐心地讲解给我。不过,即便是这样,我的成绩也远远跟不上班级的好学生,原本数理化、英语成绩都很突出的我,成绩也达不到以前的水平。

怎么办?只能多练,多问。

没有捷径,必须迎难而上。

用唇语读懂人生

从成绩在班中垫底,到高三进入年级前100名,事实证明,我跟上了教学进度,最终,我以超出高考本科线40分的成绩被大学录取。在身边人对我赞叹不已的时候,我却满眼含泪:不能去自己喜欢的城市,不能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听力!这是多么让人心碎又无奈的事。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大一那年的寒假,我下定决心,开始学习发音,并通过读唇语,与其他人正常交流。从那时开始,不管我走到哪里,爸爸妈妈都会有一个人陪在我身旁。每当有人问我话,他们就会用手轻触我的胳膊,提醒我有人正在与我讲话。之后,我便转过头,睁着大眼睛看着对方,读唇语,理解对方的讲话。

后来,爸爸妈妈又给我找来心理学、家庭教育以及聋人康复等方面的书学习。在大量的实践下,我渐渐知道该如何识别他人的口唇变化。每天,我还会定时看带字幕的电视节目。渐渐地,我能从别人说话时口唇的变化分辨出对方在说什么,阅读速度也有了惊人提高。别人看一篇文章要3分钟,我可能只要2分钟,这是看字幕电视训练的结果。

大学4年直到参加工作,我都没有接触过聋人,而且这个时候,手机已经成为日常交流工具,我与外界沟通时,也方便许多。我不会手语,跟身边的人交流,只依靠读唇语和书写。因为我读唇厉害,再加上说话正常,除了少数人以为我是听不懂中文的留学生,大多不太亲近的人,根本没发现我的听力有问题。

直到大学毕业进入福利企业工作,我才算开始正式接触残障人士。我的同事有很多聋人。在工作前,我坚决拒绝用手语交流,因为在上学期间,我的家人、朋友都是健全人,听不见的只有我自己,我从心理上抗拒别人把我当异类对待。在工作中,有一位前辈因为我抗拒手语交流而表达了深深的关切:“静静,你声音好听,你会说话,会说汉语、英语,如果你把手语当成另一种表达语言、多一项交流方式,不是更好吗?”我沉思良久,终于点头。

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点滴小事,很多。当你过于敏感时,一个眼神就会刺疼你;可当你放开心胸,陌生人的一句话,也能触碰到其中的善意,让人动容。

儿子小时候常生病,我和丈夫一起带他去医院。我俩分工明确,丈夫负责挂号缴费和大夫沟通,我负责看护孩子。可是,有时他工作抽不开身,我便不得不独自带着孩子去医院。说实话,碰到这种情况,我的内心是很忐忑的,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恐惧——因为大夫戴着口罩,这对于靠读唇语来交流的我来说,沟通很是问题。

一次,我在窗口为儿子缴医疗费时,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发现我听力有问题。我慌了,急着用手语比画。她没有任何不愉快,带着笑容从工作间走出来,很耐心地跟我说:“姑娘,你可以戴助听器。你看我,眼神不好,我就戴眼镜,你听力不好,就戴助听器。这是正常的事呀!”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心中充满感激。我感激她没有让我在众人面前难堪,我更感激她让我知道,应该坦然面对自己。

这几年,孩子长大了,家庭、工作都稳定,每逢假期,一家人就计划着出门旅行,去看看远处风景。我如每一个能听到这个世界的人一样,行走在人生路上,不卑,不亢。

如今,人到中年,脸上长了皱纹。但是,在我心里,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还住在那里。我总想,有一天,我会在妈妈的唠叨声、窗外的鸟鸣声、甚至可以说是美好的噪音中睁开眼,我照照镜子,里面那个姑娘回到16岁,那个能听到这世界所有美好的16岁……

回首来时路。自己用了20年的时间,才接受这个事实:要接受自己再也听不到了的心路,难走。

不过,即便难行,在我心里,人间依旧美好,依旧有值得珍惜的美好。因为,路,在自己脚下,带上什么样的心境行走,自己说了算。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听力
聋人本科生研发翻译软件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基于“互联网+”的聋人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