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2021-10-07 05:14井冠华王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7期
关键词:困难应对措施

井冠华 王敏

摘要:目前,“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任务落实不到位,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学生大规模的外出考察很难实现;很多一线教师故步自封不愿改变;单元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面对困难,有效的应对措施是:访谈家乡父老,寻访老物件,让“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有路可循;了解民俗文化,完成调查报告,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落到实处;调查研究文化遗迹,提出针对性建议,引导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关键词:家乡文化生活 困难 应对措施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是为落实“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而编写的实践活动单元,既彰显了新教材的设计亮点,也凸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单元主要包括三项学习任务,需要用9个课时来完成,既有课内学习,也有课外实践。每项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活动提示,看似思路清晰,要求明确,教师只要按照提示来落实就可以了。但笔者调查了本市的一些学校后发现,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落实不到位,多数流于形式。

一、本单元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从学校层面来看,组织学生大规模外出考察很难实现

宿州市的普通高中一般班级比较多,班额也比较大,一个年级超过1500人是普遍现象。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开展任何一项课外实践活动都是有难度的。因此,出于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对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一直是慎之又慎。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大规模的外出实地考察很难实现。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之下,对于宿州市大多数学校来说,高考成绩仍然是衡量一个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这必然会强化学校和老师的功利心,逼迫学校和老师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重视课文教学而忽视实践活动。

(二)从教师层面来看,许多一线教师故步自封不愿改变

一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落实新理念的关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需要在教学上做出重大改变。但实际教学中,部分一线教师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相对固定,短时间内要求他们做出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多数时候,他们对于新课标的理念敬而远之,对于新教材的要求视而不见,在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时,要么是穿新鞋走老路,我行我素;要么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从单元设计来看,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操作难度大

本单元的三项学习活动都特别重视访谈、考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时间跨度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这是本单元设计的突出亮点,但与实际教学有些脱节。人物访谈、实地考察、剖析文化现象、参与文化建设……这些要求高估了很多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脱离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一直以来,一线教师对于费时费力而又不易见成效的课外实践活动就不够重视,因此,教材对本单元的设想固然很好,但操作难度过大,必然会让很多一线教师望而却步。

二、基于地域特点的应对措施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畏缩不前,更不能逃避,而是要转换思路,灵活应对。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结合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一)访谈家乡父老,寻访老物件,让“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有路可循

1.访谈家乡父老,见证家乡的变化

目前来看,父老乡亲是最适合的访谈对象。他们长期受家乡文化的熏陶,是家乡生活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依然保留着许多口耳相传的故事和鲜活生动的家乡记忆,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通过书本和网络都查询不到的。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对家乡父老尤其是自己的祖辈进行访谈,学生可以就居住环境、日常饮食、生活用品、邻里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从今昔对比的角度进行提问,记录家乡父老最真实的感受,进而认识家乡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复杂原因。

2.寻访老物件,纪念过往岁月

老物件是珍贵的历史见证,是回忆与纪念过往岁月的很好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物件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老物件所隐藏的历史印记、凝结的温暖情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将无处寻觅。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布置学生认真寻找家乡现存的普通老物件,比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详细了解老物件的用途,了解祖祖辈辈耕作与生活的风貌;通过长辈的讲述,了解老物件背后深藏的温情故事,品味日常生活的苦辣酸甜;发掘老物件的文化内涵,探讨老物件的保护措施,深入思考老物件在思想启迪与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

(二)了解民俗文化,完成调查报告,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落到实处

宿州市的民俗文化既斑斓多姿、特色鲜明,又传承完整、底蕴深厚,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一些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学生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基于此,我们认为,开展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有着必要性与迫切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自选内容。确定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把宿州市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民俗文化进行分类筛选,把各县区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近原则自主选择调查内容。第二,资料搜集。学生运用网上查阅、咨询祖辈、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图片、音频、视频甚至是实物等资料。第三,分析研究。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研究,剖析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呈现出的特点,探究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第四,撰写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仿照教材提供的“调查报告结构表”,完成调查报告。第五,交流分享。教师指导学生把调查报告做成演示文稿,在班内或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取长补短,以求效益最大化。第六,固化成果。对于优秀的活动成果,学校要进行评比并汇编成册,肯定和固化学生的劳动成果,以实物形式展示宿州市民俗文化的巨大魅力。

(三)調查研究文化遗迹,提出针对性建议,引导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对在校学生来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家乡文化现状调查,显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认为选择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某一特定内容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更具有可行性。

宿州市文化遗迹众多,仅埇桥区就有闵子骞祠及墓、陈胜吴广起义旧址、白居易东林草堂、马皇后故里、赛珍珠故居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为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便利。因此,我们可以做如下设计:

宿州市文化遗迹星罗棋布,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然而,经过调查,你或许会发现,有些遗迹终日大门紧锁,有些遗迹依然破败不堪,有些遗迹已经面目全非……很显然,宿州市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宣传力度还不够,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因此,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假期时间,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就近选择一处文化遗迹,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然后就如何有效保护与宣传文化遗迹,向文化旅游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来,很多中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随意跟风、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经常发生,然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是家乡文化既缺乏认知,更缺乏自信。在这种情况下,认真落实本单元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知家乡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当代文化参与意识、厚植家国情怀都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困难应对措施
诸葛亮的困难
困难时刻显担当 为民解难展作为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