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

2021-10-07 05:33杨宝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团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杨宝玲

摘要: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应用场景的局限性,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城区和乡村中低年级学生分组对皇藏国家森林公园地貌、植被进行四季调查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采集测量样本信息,通过归类、计算、统计等数学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样本特征,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效果表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培养,数学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社会实践 数学教学 能力提升 团队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不断优化,各种效果良好的课堂经验教学方式不断推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但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导入缺乏新颖性,学生兴趣不足。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本上的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体验感。学生往往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学后效果差,容易遗忘。从应用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不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水平,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点印象大有裨益。为此,笔者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设立项目任务目标的形式,加强协同配合,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强化数学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基础教育研究。

一、基于小学生数学思维拓展社会实践选题

拓展社会实践选题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实践项目选择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二是从可操作性方面出发,在一定难度前提下确保项目得以有效实施。经过研究,选择本地皇藏国家森林公园植被与地貌调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内容。皇藏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萧县县城东南部,俗称皇藏峪,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相传秦末刘邦与项羽争霸之时,刘邦兵败彭城,带残兵败将躲在萧县黄桑峪洞中,避过项羽追兵,此地因之得名。在活动中充分考虑数学知识教学和数学思维培养,通过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考虑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继承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科学方法。把本次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制订了实践活动方案,按计划进行活动。将本次实践活动和数学、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有机结合,形成活动特色,通过一系列调研来达到数学思维培养的实践活动目的。

(一)选择参与人员及分组

為比较城区和乡村教学效果,本次项目选择来自城区和乡村两所小学的学生作为参与人员。基于数学思维的启蒙培养的考虑,本项目实践活动参与学生主要从中低年级选择,从2所学校各选择三年级学生1名、一年级学生2名,共计6名。分成两个组,每组3名学生和2位老师,一位作为指导老师、一位作为保障老师,另外邀请一位家长观摩并参与配合。

(二)拟融入的教学知识点

本次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引导,兼顾人文地理、生物知识普及,在数学思维培养方面重点贯穿以下知识点。

小学低年级重点:认识数与计算,学会基础加减法,认识量与计量;巩固加减法、表内乘法计算,学会解答应用题,认识基础几何图形。小学中年级重点:学会万以内加减法,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倍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认识时间量及单位,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几何图形、分数、亿万数、面积单位,学会角的度量,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统计初步知识。

(三)软硬件工具准备

硬件工具方面强调动手能力,在亲自动手过程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知识,主要准备笔、记事本、绘图本、多种颜色标记笔、卷尺、小时钟、透明样本采集盒、标签纸、工具铲、拍照手机、背包等。软件工具方面强调科学计算工具在数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使学生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准备地图APP、经纬度高度定位APP等。

二、实践活动实施

本次实践活动在实施时,选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至少开展1次,每次由指导老师、保障老师、观摩家长共3人组织带领1个小组的3名学生,赴皇藏峪国家森岭公园开展地貌植被调研。调研过程中组织学生主动发现并亲自采集样本、测量、拍照,感受课本之外的数学与自然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资料进行清查、归类、计算、统计分析。

(一)时间及四季体验教学

通过对活动时间节点的记录,使学生认识小时、分钟,进而扩展到年月日、春夏秋冬四季。如最近一次春季活动时间记录结果如下:2021年3月13日,星期六,阴天,皇藏国家森林公园植被与地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开始,学生负责记录,引导学生计算时间间隔:10:30学校集合点出发;11:10经过五柳景区;11:30到达森林公园,从大门开始攀登;……;18:10返回集合点。同时指导学生统计活动时间。学生采集了春冬季节瀑布的照片和夏秋季节山中寺院的照片,通过四个季节的调研,整理比较季节变化带给自然的不同影响。

(二)古树名木调查与测量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棵古树名木,认真记录古树信息,通过树龄、高度等相关数据比较树木外观差异,通过描摹加深对几何图形直观印象。学生观察到的部分古树名木调查与测量记录如下。

(1)青檀:已知中国最古老的青檀树,号称青檀王,树龄约3500年。

(2)金桂:桂花树的一种,农历八月开花,花朵金黄、叶片浓绿,树龄约1500年。

(3)蜡梅:“梅花香自苦寒来”,腊月盛开,树龄约800年。

(4)侧柏:常绿乔木,高约26米,胸径128厘米,树龄1500年。

(5)银杏:高约30米,胸径153厘米,树龄约1500年。

(6)瓜子黄杨:高约10米,胸径39厘米,树龄约1500年。现存已知古瓜子黄杨仅三棵,分别位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和皇藏森林。

(三)特殊植物观察与记录

猜你喜欢
团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