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背景故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1-10-07 06:26丘伟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7期
关键词:巧用妙用故事

丘伟华

【摘要】背景故事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利用故事组织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有效巩固新知、应用新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巧用;妙用;活用;利用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犹如一种兴趣的“催化剂”,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更好地认识、了解社会,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课前精心设计,将数学问题穿插于故事中,围绕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品味故事的寓意中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数学素养得到了发展,又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成功的喜悦。那么,怎样在教学各环节运用背景故事串联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背景故事进行有效教学。

一、导入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感染力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而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以背景故事导入新课,把数学问题与知识融入故事当中,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新知的学习,主动思考,乐于探究。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一分(一)》时,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猪八戒在去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他们路过一个桃子园。“哇,好大的桃子呀!” 猪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猴哥可以吃桃子吗?”孙悟空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你们能帮助八戒得到桃子吗?

孙悟空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我,每人分几个?”(学生拍两下手)孙悟空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我,每人分几个?”(学生拍一下手)

孙悟空再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我,每人分几个?怎么拍呢?”这可把八戒难住了。顺势引出一半可以用  表示,从而引出分数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

二、新知秒用故事,突破难点

直观生动的背景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学习,在数学教學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主题图为支撑,图文结合,通过讲述和观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直观且生活化的图例中探索新知识新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加深理解知识点,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让学生通过看图列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这个内容时,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导学生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喜羊羊和灰太狼也带来了一些美味的棒棒糖,但是,灰太狼把它弄得乱七八糟的,喜羊羊看不过去了,把棒棒糖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你们想吃吗?我们必须完成它们带来的任务。这时,笔者会顺势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理解和列,并板书:横着看(行),竖着看(列)。学生就会自然地列出算式: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

在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中,“诱人”学习任务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向一个问题目标“进发”,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体现了解决办法的多样化,不仅有效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三、练习活用故事,巩固知识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既巩固知识,应用知识与方法,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精心设计题目,体现基础性和能力性,结合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以数学故事为载体,融入当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解读故事的过程中灵活解决问题,在多形式的评价中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内化新知,感受数学的生活化、故事化,从而进一步喜欢上数学,乐于用数学。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三位数连减”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笔者班的小彤的妈妈开了一间衣服店,一天,小锐的父母带他去到店里买新衣服,我们一起帮他选一选: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笔者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练习完后,及时教学拓展,组织学生互动,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在此基础上,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们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从生活获取的信息自由编题,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解答,各抒己见,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达成了一个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拓展利用故事,深化习用

古语有云:“三岁看老。”天才不常有,但卓越的人常见,区别是后天培养的,数学成绩提高、逻辑思维的培养过程、正确的指导、科学的方法,应从小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灵活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背景故事,创设故事问题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学生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设计了“考考你”这样一道拓展题:小东从前面数排在第4,从后面数排在第5,这排一共有(    )人。通过创设小东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到儿童乐园排队买票的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在教室中进行演绎,在这样的故事和游戏中,使学生轻松知道一共有8人,从而引出算式:4+5-1=8(人)。

又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火车》一课中的拓展题:猜猜我是谁,我出示小火车托马斯图片,创设了托马斯又带着我们来到他的朋友小明家,小明遇到了一道难题,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很快地解决了难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推进的脚步。而数学故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之下,通过数学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也能够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巧用妙用故事
“二”的妙用
成绩单的妙用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牙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