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配合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1-10-08 08:18张咏庆郑尧娟李建华
全科护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治疗仪卧床血流

张咏庆,郑尧娟,张 洁,李建华

血液在下肢静脉组织中的异常凝结导致下肢静脉血管腔堵塞,使静脉回流受阻所引起的疾病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研究显示,外伤、手术麻醉及手术操作等刺激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长期卧床以及肢体制动等状态下静脉血液回流滞缓等情况均与DVT发生有着重要联系[2-3]。精神病病人由于精神异常常出现逃离、抵触、行为冲动、暴力、自伤自杀等情况,临床为保证此类病人安全以及治疗工作的开展,常对此类病人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强制其卧床、制动,但由于长期卧床及肢体制动以及长期抗精神类药物使用,导致血流缓慢,全身处于高凝状态,因而成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4-5]。又因下肢静脉血栓易诱发肺栓塞,增加病人临床猝死发生风险,且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所以,积极治疗与预防DVT形成,对保证精神病病人生命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积极意义[6]。近年来临床在骨科[7]、外科手术[8]以及脑血管疾病[9]等病人多项研究中已经肯定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DVT形成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我院于2018年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为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DVT形成效果,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病人108例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我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病人108例展开研究。入组标准:符合临床相关精神疾病确诊标准,年龄60岁及以上者,病人伴有攻击或自伤等行为需卧床者,病人或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功能严重疾病者或其他内科严重疾病者、孕妇或哺乳期、凝血功能障碍等病人。将108例入组病人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60~73(66.29±5.27)岁;阿尔茨海默病28例,血管性痴呆26例;病程3个月至5年(3.25±0.87)年;卧床1~5(1.94±0.65)个月;Barthel指数(50.37±7.45)分。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60~74(65.89±5.76)岁;阿尔茨海默病27例,血管性痴呆27例;病程3个月至6年(3.53±0.55)年;卧床1~6(2.05±0.58)个月;Barthel指数(50.85±6.79)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在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且接受保护性约束管理,同时给予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病人在疾病作用下通常会出现攻击、自伤甚至自杀等行为,非常抵触医护人员,拒绝配合服药或输液治疗,出现藏药、牙咬输液管、甚至将唾液涂在医护人员身上、脸上等行为,明显影响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行。护理人员应不厌其烦地耐心向病人解释,并劝说引导消除病人恐惧、抵触等负性心理,提高病人配合度。②生活护理:因保护性约束或其他因素导致病人长期卧床,应给予病人细致的生活照护,如勤换洗床单、衣服,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以免发生压疮。针对保护性约束病人应注意约束带松紧适宜,并定期解除约束使病人适当活动。同时对约束部位进行按摩,预防皮肤损伤,保证病人身心舒适,促使其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③饮食护理:因老年病人身体机能退化及长期卧床制动,活动较少,导致其胃肠功能缓慢,饮食上应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为主,保证病人营养摄入充足,保证饮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为病人提供新鲜水果、蔬菜,鼓励并督促其多进食新鲜果蔬等食物,有利于维持血管壁完整性。④严密监控病情变化:DVT形成基本无明显特异性体征,主要以肢体肿胀、疼痛以及浅静脉怒张等为主要表现。对于单侧下肢DVT,可通过肢体周径比较做出判断,但对双下肢DVT病人通常易被忽略而漏诊,因而,对于长期卧床制动病人应仔细观察其双下肢温度、肤色以及肿胀等情况,必要时测量同一平面双下肢周径,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早治疗。连续干预1周。

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具体操作:病人取平卧位,全身放松,舒展肢体,选择适宜腿套,将套筒套入双侧下肢,连接主机,采用双排气管自远端气囊开始向近端充气,待气囊充气结束后开始自动排气,在间隔数秒后,循环重复上述充气、排气操作,调节压力介于2~3级[30~45 mmHg(1 mmHg=0.133 kPa)],然后循序渐进提高气囊压力,以病人耐受为准,持续时间为30 min,每日2次,连续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1.3.1 DVT发生情况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下肢进行扫查,DVT阳性标准:①超声扫查存在血流绕行或血流充盈缺损情况;②对肢体远端进行挤压,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③血管腔内显示低回声或无回声团块;④存在远端血管腔变粗,增加超声探头压力时管腔无明显变化[10]。

1.3.2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干预后下肢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cm/s)进行测定。

1.3.3 下肢周径变化 利用软尺对两组病人双下肢髌骨上、下15 cm处周径进行测量,比较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DVT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单位:cm/s

表3 两组病人下肢周径变化比较 单位:cm

3 讨论

3.1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DVT形成 有研究证实,对临床脑血管系统疾病、下肢骨折、外科手术等需要长期卧床病人DVT发生风险较高,预防DVT形成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11]。但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预防DVT形成。舒红文等[12]对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DVT进行Meta分析发现,辅助应用空气波压力预防下肢骨折病人DVT效果优于对照组[OR=0.28,CI(0.20,0.40),P<0.000 01],有效预防DVT发生。崔钰琼等[13]在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DVT护理中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干预,研究发现观察组DVT及下肢肿胀、肢体疼痛发生率(10.00%、16.00%、20.00%)均低于常规组(26.00%、34.00%、40.00%)。本研究针对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探讨其在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DVT方面效果分析,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与上述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有效预防DVT形成,降低DVT发生率。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DVT形成原理是通过反复间歇式充气、放气,对肢体远端至近端施加循环压力,给予间歇式压迫刺激,增加肢体血液流动及淋巴液回流,改善微循环,进而达到预防DVT形成的目的[14]。

3.2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 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形成的三大重要因素[15]。长期卧床病人会因活动减少,减弱下肢肌肉对静脉泵的整体作用,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者导致下肢血流减慢,增加DVT发生风险[16]。因而,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下肢整体血液流变学状态对于预防DVT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凌康等[17]在研究中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20名健康实习生左下肢股总静脉使用4组压力(40/60/80/100 mmHg)治疗,研究发现4组压力下20名实习生的左下肢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均较静息状态显著增加,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加快血液静脉回流速度。本研究对观察组老年卧床精神病病人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干预,研究发现,观察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均远比对照组更快(P<0.05)。提示通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加血液流速。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作用机制:通过对病人下肢进行间歇式加压、减压作用,可以模拟肌肉收缩过程,促进下肢肌肉能力锻炼,以此增加血液流速,发挥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效果。另外,一氧化氮(NO)可以促使血管舒张、抑制血小板聚集,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促进血管内皮合成、释放NO,舒张血管,增加肢体血流速度,通过增加血液流速,增加对血管壁形成的剪切力,进而增加NO酶活性,促进NO合成,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血管舒张,改善组织微循环,改善下肢血流变、预防DVT的目的[18]。

3.3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缓解下肢肿胀 下肢肿胀是临床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症状表现,发生原因主要在于静脉血回心受阻,导致局部组织液的静水压异常升高,使组织液在血管外瘀积所致[19]。王传香等[20]在下肢骨折病人中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术后DVT,研究发现B组(观察组)干预后大腿及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A组(对照组),减轻病人下肢肿胀程度。本研究对观察组老年卧床精神病病人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干预,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下肢髌骨上、下15 cm处周径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卧床病人下肢肿胀症状。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间歇式加压、减压过程对人体组织进行无创物理治疗,在对体表施加压力后可促使体表至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压力梯度,缓慢提高组织液静水压,在其静水压增加至大于毛细血管内压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之和后,即会促使组织液逐渐向血管与淋巴管回流,缓解组织液在血管外瘀积现象,通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间歇式加压、减压活动,明显提高局部组织的营养供给,改变局部组织内环境,促进渗出液吸收加快,减轻局部肿胀效果[21]。

综上所述,对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流速,改善病人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在预防DVT形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治疗仪卧床血流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