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0-08 08:19姚袁媛周秀英
全科护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外科腹腔镜康复

姚袁媛,周秀英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在各大科室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妇科腹腔镜手术也极常见,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病人接受度高,已经从仅为观察性方法逐渐向有效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向演变,即使是恶性肿瘤,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3]。但是手术作为一种侵入式操作,任何种类的手术均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且多数病人由于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知,极易产生恐慌、紧张等情绪,加重其心理负担,不利于其术后康复[4]。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5]。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康复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35~59(46.03±10.54)岁,体重44~68(56.77±8.89)kg;观察组:年龄34~58(45.79±10.40)岁,体重45~67(56.82±8.90)kg。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病历资料与临床档案完整;心脏、肝、肾等脏器无严重的功能障碍;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病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或营养不良、高血压、高血糖、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者;肝、肺、脾等脏器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精神状态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嘱其康复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专门的快速康复护理小组 选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参加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培训会或知识讲座,熟悉掌握各项操作技巧,培养应对日常常见问题的能力。

1.2.2 术前护理 自病人入院后详细了解其基础资料,给予综合评估,依据病人具体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利用PPT、小视频、彩色宣传册等方式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流程、疾病的危害性、病人需配合的事项等内容,对于病人提出的疑问,耐心仔细为其解答,缓解其心中紧张、不安情绪等。由于术中可能涉及生殖器官,护理人员需结合病人具体病变对病人家属,尤其是配偶进行认知干预,鼓励其为病人提供家庭及社会支持。在术前为病人提供抗菌药物,预防术中感染。常规禁食10 h、禁饮水6 h,术前2 h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清洁。

1.2.3 术中护理 做好手术室卫生工作,调节适宜温度、湿度,与医生形成默契配合。

1.2.4 术后护理 ①根据病人日常饮食爱好制订个性化的膳食计划,术后6 h以促进排气的汤水为主,促进胃肠道蠕动,当排气成功后嘱病人以易消化、不产气的食物为主,逐渐向固体食物过渡,术后24~48 h拔除导尿管,当天补液3 500 mL。②向病人说明早期开展活动的目的以及意义,建议病人家属做好配合以及监督工作,术后6 h在病人接受程度内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活动四肢,从缓慢翻身等被动运动开始,每间隔2 h进行1次;术后24 h向主动运动过渡,指导病人尝试腹腔镜体操锻炼,床上活动包括腕肘屈伸、抬臀、上下肢运动、踝泵运动等,根据病人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等。③病人清醒后即可开展呼吸训练,叮嘱病人放松肢体,缓慢维持深呼吸,每分钟8~12次,每次训练10 min,禁止用口呼吸。术后6 h一手按住手术切口,一手顺时针方向对腹部实施按摩,每天2次,每次30圈。④术后当天开始进行下肢肢体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低频治疗仪促进胃肠蠕动,减轻疼痛不适。术后每晚睡前中药熏洗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睡眠。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康复指标:包括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②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③并发症:如腹胀、感染、肠粘连、胃肠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是临床常见的术式之一,凭借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取得较好的疗效,病人以及医护人员对其表示认可[6-9]。但由于该种手术视野操作范围较小,其难以准确定位病灶,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延缓了康复进程。同时病人自身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一定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这一理念理最初由Kehlet在2001年提出,是外科治疗领域一项重大的革新项目[11],其实质性含义是参考循证医学对传统围术期护理模式不良之处进行改进与完善,以期改善病人由于手术治疗产生的心理与生理创伤,该种护理模式涉及护理学、疼痛学、康复医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强调手术操作技巧的重要性,也强调护理内容应该具有贯彻性,最大程度上减轻病情对病人造成影响,促进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12-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本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进行干预,全面覆盖病人治疗周期[13]。术前准确评估病人各器官以及系统功能,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例如当病人患有慢性梗阻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时,则首先对器官功能进行优化;针对术前营养不良的病人,提供营养支持,提高病人对于手术的耐受性;术前开展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对于疾病以及手术操作的认知,减少其对手术的恐惧感,鼓励病人保持积极稳定心态配合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术后对镇痛的需求[16-18]。术中优化麻醉、控制疼痛等措施则可保障病人术中安全,提高麻醉效果,减轻应激反应。曾有理论认为术后早期进食是外科手术的禁忌,极易增加术后肠梗阻、肺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19]。但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可于手术结束后6 h内、麻醉消失后进食,由流质逐渐向固体食物过渡,由少到多,依据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适当增加食量,有效刺激胃肠道蠕动,同时为机体及时补充充足的能量,加速了术后康复进程。术后配合疼痛护理、运动康复护理则能够进一步增强病人体质,减轻痛苦,缩短肢体功能康复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20]。以上措施可明显降低外科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减少外科操作对于脏器及其系统功能的影响,进而提高手术疗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提示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外科腹腔镜康复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