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体位训练和围术期优质护理对老年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人的影响

2021-10-08 08:19张智敏蒋丽园
全科护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围术体位依从性

张智敏,蒋丽园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为头颈部最常见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癌基因与生长因子、雌激素、电离辐射、缺碘为主要相关因素[1]。目前,临床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由于甲状腺特殊的解剖结构对手术体位要求很高,不仅要暴露术区,拥有更好的操作视野,还要保证在术中避免损伤周围邻近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等,过仰后伸为传统手术体位,要垫高病人肩背部,但是长时间强迫体位容易造成病人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2]。因此,在术前给予病人体位训练和围术期护理干预,不但能够帮助病人更好地完成手术,还能缓解病人术后不良的心理情绪[3],缩短病人手术、住院以及卧床时间,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人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预后。本研究探讨术前体位训练预防老年甲状腺肿瘤术后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情况、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7例老年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30例,女33例;年龄60~72(66.12±4.56)岁;病程1~7(4.59±1.36)年;病理分型乳头状癌40例,滤泡状癌5例,其他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39例;年龄60~71(65.78±4.47)岁;病程1~8(4.53±1.25)年;病理分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状癌14例,其他15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病人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4];②年龄60~72岁;③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肿瘤者;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术前不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术中麻醉后病人取常规体位头后仰,肩部垫高,持续整个手术过程,术后将枕垫去除。观察组给予术前体位训练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术前体位训练:病人入院后护士与病人进行沟通并根据病人情况制订训练计划,选择自制气垫,病人取平卧位,通过打气加压调整病人最适位置,保持并适应过仰后伸的强迫体位,训练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病人最佳姿势,体位训练时间尽量选择在餐后2 h,每次10 min,每天5次。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病人紧张情绪,术后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尽早指导病人进行锻炼,促进术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5]:比较两组病人安置体位、手术、术后住院及卧床所需时间。②心理状态: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病人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56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68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焦虑、抑郁状况越明显。③并发症[6]:记录两组病人在术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甲状腺术后综合征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严重污染,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常见于女性[7]。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肿瘤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会影响病人颈部以及椎动脉血液回流,使病人脑部供血不足。因此,给予术前体位训练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方便手术进行,还可增加头颈部周围血液循环[8],提高病人耐受能力。围术期优质护理通过对病人进行沟通,向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等,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9]。同时,热情的沟通以及及时对病人提供帮助,让病人感受到被关心和关爱,降低病人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术中的耐受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由于甲状腺的解剖结构[10]的特殊性,在手术过程中对病人体位要求很高,合适的体位能够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手术效果,还能减少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所需时间。观察组安置体位、手术、术后住院及卧床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前体位训练[11]通过病人选择自己最舒适的体位,病人在术中就不用再重新调整体位,术前对病人进行体位训练时还会给予气垫垫高,使病人气管、下颌和胸骨处于同一直线上,在术中能够获得较清晰的视野[12],提高病人的配合度,缩短手术时间。给病人讲解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加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积极与病人进行交流,减轻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感[13],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配合度和依从性。病人通过术前积极的体位训练以及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14],减少病人住院时间。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为病人康复提供较好的条件,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病人康复,减少手术、卧床以及住院所用的时间。

甲状腺位于身体头颈部正中位置,病人会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增加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两组病人干预后HAMA、HAMD[15]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术前体位训练[16]能增加病人对手术体位的了解,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通过有效的训练能提高病人的配合度,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提高手术效果[17]。有效的体位训练能促进病人对手术的接受程度,降低病人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降低负性情绪[18]的影响。给病人详细指导注意事项,能有效提高病人依从性,增加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优质护理不仅能促进病人进行体位训练,还能提高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成功率[19]。护理人员与病人积极交流,可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及时关注病人情绪变化,对病人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有效帮助,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时刻感受到关心和关爱,降低病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

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过程中不合适的体位会对椎动脉和脊神经根造成压迫,出现各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39%(P<0.05)。对病人进行术前体位训练,选择病人最舒适的体位逐渐适应,能提高病人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病人对被动体位的耐受,降低术后综合征发生率,缓解病人的肌肉疲劳[20],减少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与病人交流增加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增强病人的依从性,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更好地适应手术体位,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耐受程度[21]。

综上所述,术前体位训练预防老年甲状腺肿瘤术后手术体位综合征的效果确切,通过术前体位训练增强病人在术中的耐受能力,提高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手术需要时间,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围术体位依从性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