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1-10-08 08:19
全科护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全身气道困难

王 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病人进入睡眠状态时出现部分或完全性的呼吸梗阻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白天嗜睡、打鼾、头痛乏力、认知障碍及高血压等,多发于肥胖人群[1]。研究表明,OSAS可引发诸多不良并发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神经衰弱及肥胖加重等,并且可发展为全身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手术干预是治疗OSAS的重要手段,在有效保留悬雍垂的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改善病人呼吸功能,维持有效通气[3]。OSAS病人围术期最主要的风险在于气道及呼吸功能管理,尤其术后复苏平稳对病人转归至关重要,全身麻醉后于麻醉复苏室(PACU)高质量的复苏管理能有效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救治率[4]。基于此,本研究将对影响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为进一步提升OSAS病人术后复苏时间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18例OSAS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39例;年龄18~65(44.97±12.93)岁;体质指数(BMI)24~37(30.94±3.07)kg/m2。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OSAS病人;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完整;具有正常的思维认知能力;术后意识清醒能够独立完成各项问卷调查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晓且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等脏器功能损伤者;合并哮喘、中枢系统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心理障碍者;行口腔颌面部手术者;临床资料不齐者且无法随访者。手术结束后所有病人均保留气管插管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拔管,观察至无异常后则表示复苏时间结束。

1.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其中人口学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BMI、职业、家庭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病历资料包括ASA分级(Ⅰ~Ⅲ级)[5]、手术时间、并发症、气道管理方式、术后躁动、循环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有无困难气道、麻醉方式、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及生命体征等。

1.3 OSAS诊断标准[6]STOP-Bang量表是用于可疑OSAS病人筛查量表,该量表包括打鼾、年龄、血压、观察、BMI、性别、疲倦及颈围8个条目,总分为0~8分。其中得分为0~2分表示无OSAS患病风险,3~4分表示轻度OSAS风险,5~6分为中度OSAS高风险,7~8分为高度OSAS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对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现状 结果显示,复苏时间≤30min 34例(28.81%),复苏时间31~60 min内59例(50.00%),复苏时间>60 min 25例(21.19%)。

2.2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ASA分级、并发症及困难气道与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P<0.05);手术时间与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P<0.05);年龄、性别及麻醉方式均与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无相关性(P>0.05),详见表1。

表1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作为因变量,把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赋值情况详见表2。

表2 自变量赋值

2.4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BMI、术后并发症及困难气道均为影响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现状 OSAS是以夜间睡眠打鼾并伴有呼吸反复暂停及白天嗜睡为主要表现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睡眠呼吸疾病[7]。有研究表明,OSAS病人麻醉手术中有高达33%以上会发生围术期各种呼吸并发症[8]。术后复苏时间对于病人而言极为重要,能尽早恢复气道通气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目前关于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尚未统一标准,有研究证实,适当延长病人术后复苏时间,能够有效确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9],另有研究则建议复苏时间应大于2 h以上[10]。本研究经调查结果显示,复苏时间≤30 min有34例(28.81%),复苏时间在31~60 min内59例(50.00%),复苏时间>60 min有25例(21.19%)。结果表明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在31~60 min的病人偏多,与既往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11]。

3.2 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BMI、ASA分级与术后复苏时间具有线性正回归关系,此结果与既往研究相符[12]。多项研究证实,BMI指数较高的病人发生OSAS患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很多,且OSAS病情程度越严重者,其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会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复苏时间及复苏情况[13]。

3.2.1 BMI对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 BMI作为判断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在OSAS病人中普遍存在,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综合征等疾病的重要预测因素,BMI指数的增大意味着脂肪在内脏器官及周围的堆积量越大,影响机体正常呼吸和循环系统[14]。有研究表明,BMI指数越大的病人其口咽部脂肪堆积,会使得咽腔减小,咽部开放度下降,对呼吸暂停指数影响最明显[15]。

3.2.2 并发症对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 由于OSAS病人术前筛查及诊断不够明确,临床极易对OSAS诊断造成漏诊,对病人术前心肺功能检测必定有所欠缺,增加术后复苏风险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病人术后复苏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16],分析原因可能是术后麻醉药物残留,病人再次发生气道梗阻风险仍较大,而拔除气管导管后喉部肌肉反射性痉挛,加重呼吸道梗阻,影响复苏时间[17]。

3.2.3 困难气道对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影响 困难气管插管在OSAS病人中发生率较高,病人在行全身麻醉手术时首先面临的是喉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导致气管插管困难,同时气道塌陷梗阻则会造成面罩通气困难[18]。本研究结果显示,困难气道是影响术后复苏时间的主要因素,提示困难气道会引起术后通气不足或低氧血症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等造成影响,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休克等严重后果。既往有研究报道过,OSAS病人因困难气道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病历分析[19]。针对此类情况,临床应区分导致困难气道发生的具体原因,从根本上预防困难气道导致的不良结局。

3.3 护理对策 针对术后复苏时间影响因素可制定护理对策。①做好术后评估与准备:采用STOP-Bang量表进行术前评估,对BMI指数过大病人给予针对性系统检查,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测[20],以了解病人心功能状况,并给予利尿剂,以减少循环负荷预防心力衰竭发生风险;针对高危病人术前可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术后心肺功能障碍发生风险。②心理疏导:多数病人会存在急躁、猜忌、敏感及抑郁等精神障碍,手术治疗会加重其心理应激反应,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和行为。因此,术前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方式,对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讲解,消除其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术中配合:严密监测术中病人血压、心率及心律等指标变化,尤其是病人通气氧合情况,严格实施无菌操作,记录动脉血氧、血气分析及肺动脉置管情况。④拔管护理:严格把握OSAS术后拔管指证,指导病人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以便于病人通气,预防拔管后舌后坠阻塞气道,及时吸除口咽部残留物,确保手术部位无出血[21]。⑤术后镇痛与复苏: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镇痛方案,应用病人自控镇痛装置,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减少阿片类药物持续用量。

综上所述,BMI过大、术后并发症及困难气道均为影响OSAS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时间的主要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订相应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术后复苏时间安全性及手术成功救治率。

猜你喜欢
全身气道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困难我不怕
石榴全身都是宝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选择困难症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