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0年甘肃省城市空气质量地理地貌分布特征研究

2021-10-09 11:55
科技视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甘南黄土高原

张 良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策,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层面[1,2],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中空气质量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3]。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地形地貌对城市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4]。

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根据地貌形态将甘肃省分为六大地形区域,其分别是: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本研究主要采用国控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所在实际位置,将六大地形区域筛减为4个地区,其分别是:河西走廊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陇南山地地区、黄土高原地区[5]。

本文采用甘肃省2015—202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将研究区分别简称划分为:河西走廊、甘南高原、陇南山地、黄土高原;采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析了甘肃省4个研究区空气质量状况年际特征及6项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O3)的 分担率,为甘肃省“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治理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结合甘肃省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所在地实际,将甘肃省归类4个区域进行研究,分别将14个地级城市划分为:河西走廊地区(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甘南高原地区(甘南)、陇南山地地区(陇南)、黄土高原地区(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庆阳、平凉)。

1.2 数据来源

2015—2020年期间,甘肃省共设置了33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其中4个背景站点不参与数据评价。按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监测过程中,各监测仪器均用校准仪参照HJ/T 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定期校准,并严格实施指控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7]。

1.3 计算方法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统计方法以国家《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范》、HJ 663—29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各要素的统计;6项污染物数据(PM10、PM2.5、SO2、NO2、CO、O3)采 用SPSS26整 理 分析,采用AcrGIS10.2、OriginPro 2021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六项污染物浓度在各区域年际变化特征

由图2a可知,PM10浓度在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明显高于陇南山地和甘南高原;由图2b可知,河西走廊PM2.5浓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2017—2020年4年持续上升;由图2c可知,区域内SO2浓度均保持较低污染水平且呈现下降趋势;由图2d可知,区域内NO2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区域但黄土高原NO2浓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由图2e可知,区域内CO浓度保持较低污染水平且呈现下降趋势;由图2f可知,区域内O3呈现上下波动趋势,陇南山地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由表1可知,2020年与2015年相比,PM10、PM2.5、SO2、NO2、CO在各划分区域内6项污染物浓度均明显下降;而O3浓度在除甘南高原外均出现上升,说明O3污染需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2.2 污染物分担率在各区域年际变化特征

由图3a可知,黄土高原O3分担率逐年上升,NO2分担率波动上升,PM10、PM2.5分担率逐年保持稳定,SO2、CO分担率逐年下降;由图3b可知,2017-2020年PM2.5分担率上升趋势明显,河西走廊PM10分担率逐年保持稳定,SO2、CO分担率逐年下降,NO2分担率3年保持不变;由图3c可知,陇南山地PM10、PM2.5、CO、SO2分担率逐年保持稳定下降,NO2、O3分担率上升趋势明显;由图3d可知,甘南高原PM10、PM2.5分担率逐年保持稳定,SO2、CO分担率逐年下降,NO2、O3分担率逐年稳定上升。

图2 6项污染物浓度在各区域年际变化特征

表1 2015年与2020年相比六项污染物浓度变化率

3 结语

(1)2015—2020年:黄土高原与河西走廊PM10浓度相近且明显高于陇南山地和甘南高原,说明地形地貌对PM10浓度有影响;

(2)甘肃省2015—2020年PM2.5浓度呈现逐年下降,但通过划分区域研究发现2017—2020年河西走廊PM2.5浓度4年持续上升,说明河西走廊PM2.5浓度均达标但管控仍需重视;

(3)甘肃省2015—2020年NO2浓度呈现下降趋势,但区域内NO2污染分担率占比呈现稳定上升,说明NO2浓度相对其他污染物呈现上升趋势;

(4)2020年(“十三五”最后一年)与2015年(“十二五”最后一年)相比,PM10、PM2.5、SO2、NO2、CO在各划分区域内6项污染物浓度均明显下降;而O3浓度在黄土高原、河西走廊、陇南山地上升,说明O3污染需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图3 污染物分担率在各区域年际变化特征

(5)2015—2020年区域内SO2、CO浓度均保持较低污染水平且呈现下降趋势。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甘南黄土高原
在河西走廊聆听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