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技能指导》

2021-10-09 05:04庄璧瑛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理论

书名:《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技能指导》

作者:李明慧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4158-3

出版时间:2021 年03 月

定价:58 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构建了高校教育教学新格局,即通过高校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实开展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探索已然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和热门课题。

由李明慧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 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技能指导》一书,以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中心,切实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和技巧。全书共十一章,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述、三螺旋理论、项目管理方法、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等多层面理论;各章节详略得宜,基础理论部分简要叙述,实践指导部分则详细论述;行文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具有一定可读性。作者还援引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经典实例,并就典例进行细致剖析、解读和评价,强化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于通过融合人才培养内涵的多样化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因而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指引,强化当代大学生与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联系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探索的主观意愿。国内许多高校、学者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及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并得出一致结论: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在教学方向、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有着许多相互契合的点,二者可形成有机互补和优势强化。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例如规划性创业平台建设缺失、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偏重理论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实效性提升。借鉴《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技能指导》中关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细致解读和剖析,以及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深化成果,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探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引进、融合、创新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助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不应该成为束缚、约束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而是应当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奠基者、引航者、启发者。在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大部分高校由于传统观念、资源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偏重理论教学,教学模式大都是沿用传统相对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效性普遍较低。因而高校需要积极引进新兴科学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注重与原有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强调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因地制宜”。例如以现有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基础,紧密结合地区高校大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渠道。多样化开放式教学理念和方法既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也为高校课程思政深化落实提供更多实践路径。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场景中学习理论、检验理论,也在实践中磨炼学生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客观、科学看待失败,强化对思政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领悟,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提供大量实践数据。

第二,积极构建现代化高效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充分借助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诸多优势,积极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扩宽创新创业教育的维度和广度。在理论教育层面,该平台应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高效、科学、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爱国主义思想等品质。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及现有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实习的机会,例如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孵化基地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等,助力高校产学研建设,并注重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渗透;以课程思政科学理念为指引,切实举办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相匹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邀请相关领域人才、专家、学者进校交流经验;积极探索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媒体平台融合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理论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