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高中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
——评《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

2021-10-09 05:04徐衍成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教育师生

书名:《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

作者:王平,邵亚雄,吴其坚

出版社: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4-2276-6

出版时间:2020 年11 月

定价:24 元

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进行创新改革。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高中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对于提升高中教学管理水平、促进高中教育不断进步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中教学管理理念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一些资历较深的教师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这些教师群体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转变过来。此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也有待创新。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时代,单纯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则会忽视其个性的发扬,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当前高中教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需要转变和创新。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教育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将学生与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置于平等地位,转变传统高中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增强高中教学管理的精准性,使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高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同时处于青春期阶段很容易因为学校管理问题产生叛逆心理,因此,高中教学管理需要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需求,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硬性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强硬管理,而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逐渐引导学生实现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出来,鼓励学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不断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进行探索实践,促进高中教学管理的不断进步。

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一书通过对当前教师的教育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教学管理的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并且结合中外教育管理伦理为我国教育管理伦理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对教师自我教育水平对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水平转变课堂管理方式的方法;第二章从教师教育观念变革和教学方式创新对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问题,共分为三小节,第一节解释了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表现及影响,第二节对引发课堂中师生冲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节提出了协调师生冲突的相关策略;第四章是师生文化冲突视角下课堂管理的概念和策略构建;第五章详细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通过对有效课堂管理概念进行界定,从有效课堂理论基础着手,借鉴国外课堂管理理论模式与变革进行我国以人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构建,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第六章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艺术的影响因素和生成策略进行了探讨;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从西方和中国不同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缺失的原因;第九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我国教育管理伦理建设的对策。该书由课堂管理入手,由小见大,由点及面地引出了我国教育管理伦理问题,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通过对《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这本书的阅读,教师可以明确新时期以人为本下的教学管理创新方向,结合自己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当代教育的核心主题,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体现了尊重学生地位、发扬学生个性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教学管理在加强学生文化成绩培养的同时,更应当关注高中生思想、心理方面的成长变化。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者,应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管理者要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充分监督,并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引导高中学生健康向上发展,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真正落实以人文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素质教育师生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麻辣师生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