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程端礼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文章正宗”理念

2021-10-09 07:16王双梅张迪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王双梅 张迪

摘 要: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承担着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使命。《程氏私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后期郡县官学的主要教学用书,阅读与作文之法是其中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作者程端礼在文体学上秉承“文章正宗”的观念,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上推重以德为先、举业与素养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程端礼; 《读书分年日程》; 阅读与写作; 文章正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016-002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如何评价?作文,怎么进行作文训练,在网络话语语境下,文体上哪种范式正宗?阅读与作文之间如何结合?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最多,也是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最多、最不容易解决的。元人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后期郡县官学的主要教学用书,阅读与作文之法是其中的精华。他在文体上秉承“文章正宗”的观念,并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上推重以德为先、举业与素养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教学著述。

一、程端礼的教学思想是对朱熹理学及其读书之法的继承与发扬

程端礼(1271—1345),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出身儒学世家,宗程朱一派,有兼济天下之志,气宇平和,教学四十余年,“善诱学者,使之日改月化。[1]”在集庆路江东书院,他严谨笃实,气象如巍峨之峰,“首设讲,为人敦厚谨畏,终日危坐,与诸生相对。必使熟读精思,真知实践。[2]”程氏家族弟子众多,时人评其弟端学言行亦有法度,令人敬畏。程端礼于仁宗延祐二年(1315)作《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后刊行于世,坚持操行者学习效果显著,“守其辙者,往往有成。[3]”后为元廷所重视,成为元代中后期郡县官学的指定用书[4]。

从教育教学目的上看,程端礼在《读书分年日程》序中说:“欲经之无不治,理之无不明,治道之无不通,制度之无不考,古今之无不知,文词之无不达,得诸身心者,无不可推而为天下国家用。[5]”很明显,是为了实现德才兼修、知行并举的大综合教育。本书从性质上看,集今天意义的教学纲目、教材课本、拓展阅读、读书学习指南于一体,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实用的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更重要的是,本书从写就之初,程端礼就根据教学实践及友朋意见不断修改,是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的。顺帝元统三年(1335),程端礼在甬东县学时有这样的记述:“余守此,与友朋共读,岁岁删修。[6]”具有很大的教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后至元六年(1336)平章政事赵世延给该书作序云:“使家有是书,笃信而践习如归,一旦功夫纯熟,上焉者至于尽性知天,下焉者可以决科举士,无为功用,讵可涯邪!”足见《读书分年日程》在上至国子监、朝廷重臣,下至家族私塾、地方文人、郡县学校都得到极大地认可。

《读书分年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承袭辅汉卿所辑《朱子读书法》,“改元延祐,而设科取士之制行,喜与余之所教明经作义之法大略相同。……余首遵科制,参朱子读书法,以其先后本末节目,分之以年,程之以日,悉著于编,为学校教法,藏于六经阁。[7]”在元代以程朱理学为官学的大背景下,随着被朝廷推为郡县官学的教学范式,具有真正在教学中发挥和贯彻了朱熹理学教育教学思想的意义。

“朱子读书六法”具体包括: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程端礼在对朱子读书法继承的同时,对其所指也在新时代下有自己的新理解和发挥[8]。这些阐释,未必尽合朱熹本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程端礼针对元代的教学实际以及时代需求而做的有意调适,凝聚了程端礼个人的教学实践思想。“分年”,是将青少年的教育分为启蒙、小学、成人三个阶段。“日程”,是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每一阶段的学习,程端礼都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步骤和方法,把学习的基本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习者分为8岁以前的启蒙阶段,只学儿童读物,如朱子的《童蒙须知》,重在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8-15岁,为小学阶段,可以阅读、习字、考字、作文,以读经为主,拓宽阅读范围,主要包括性理、治道、制度、史学、文学等。文学类阅读,从类别范围上选择一流作品研读,散文读韩愈,楚辞类读《离骚》。15岁以上,以读文学类和作文为主。读书、分年、日程这三个关键词,反映了程端礼注重学习者认知和接受规律、立德和尊体理念。

二、文体学上秉持阅读与写作的“文章正宗”理念

文章正宗,指的是文章符合传统诗文观念,即内容、情感、章法、手法等整体呈现为思想立意醇正、风格温柔敦厚,由此派生出文体之正宗。“学问之道,具在圣经贤传。读之有法,吾尝述之矣。真知实践,则存乎其人。[9]”为了文章正宗,学习者应该阅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呢?他主张学习者首先要阅读正宗之文章,其次要选择文章正宗中极具代表的一流作家一流作品阅读;在文体上,先读议论文、叙事文,再读应制八股文;在方法上,读书要有法,有法必尊体,最终都集中落实在文章正宗上。议论文、叙事文,他推崇韩愈之文及其他唐宋大家,楚辞类作品他推崇《离骚》,史学类作品他推崇《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

之所以有这样的阅读要求和规范,根源于元代立程朱理學为官学,在中断了半个世纪重行科举的背景下,程端礼针对教育教学中实际出现的阅读次序本末倒置、读书与作文效果较差等问题,期望从根源上解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即阅读什么内容、如何提高阅读效果、作文水平的问题。一句话,即所读之物需遵循文章正宗,读书之法需遵朱子“读书六法”。

如何才能够让学习者打下深厚的醇正思想底子呢?他认为学习者从蒙学到二十二三岁大学期间,阅读次第为:先蒙学,然后经学。“前自十五岁,读《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性理诸书,确守“读书法六条”,约用三、四年之功,昼夜专治,无非为己之实学,而不以一毫计功谋利之心乱之,则敬义立,而存养省察之功密,学者终身之大本植矣。[10]”即以经书为根底。他提出读书需要遵循阅读次第,不能随便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要遵循学习者年龄规律、接受次第规律。序云:“窃意守是,庶乎本末不遗,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而心与理相浃;静存动察,而身与道为一;德形于言辞,而可法可传于后,较其所就,岂世俗偏长一曲之学所可同日语哉![11]”当然,先读经修德,并不是不能读文学,“四书五经”是为了打定思想醇正的根基,是为了保障价值观的“守正”,正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同时他又提出,读文不可太晚,“为学之法,自合接续明经。今以其学文不可过迟,遂次读史,次读韩文,次读《离骚》,次学作文,然后以序明诸经,览音详焉。[12]”也就是在读经、温经的过程中,需读史、文。先读史学类《资治通鉴》《史记》等,然后读文学类韩愈文章、《离骚》等。如此,秉持性理“养正”阅读与文章正宗理念相结合,阅读与作文才会在主流价值观和文学观轨道上进行,此后,学习者个人的才华和勤奋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学问专精程度的高低。

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论是教育部、教材编写者,还是教师,也都在重视价值观的引领,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落实上打了折扣。学生更多被社会、网络等渠道的价值观吸引,如网络小说、网络自媒体抖音等,各大视频网站腾讯等五花八门的生活观念、行为观念。同时,由于这些资源获得更加便利,更加多样,它们多视听、短快、娱乐快餐等样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潜移默化影响了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学生。而学校、教师、家庭等,面对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显得无力。为了学生思想的守正,坚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课程思政意识、思政主题提炼、思政内容的教学方式方法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古人在没有发达的信息社会环境以及阅读书籍不丰富的条件下,可以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阅读书籍根源上解決这个问题。我们处于新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没收手机、不允许接触电脑等围堵的办法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运用现代信息、现代设备,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我们教师应该加以重视的。

三、阅读要尊体、精思,作文重立意、“放胆”

阅读与写作上,要通过抄读背诵等方式,让文章烂熟于胸,建立一流文章的作文范式。议论文、记叙文以韩愈文章为正宗。对韩文的学习也需从抄读、诵读、熟读开始,然后达到烂熟、精思的程度。读韩文须注意选本、研读方法。对韩文读本的选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文学作品类,选《文章正宗》所收韩文,再读总集所选、全集;一是文献考述类,选朱熹《韩文考异》;一是文学批评类,选谢枋得批点本。可以看出,这是经过程端礼是精心选择的读本。这三类读本分别承担研读的不同功能,但核心功能是保证文章文体上的正宗。同时,重视与作文相结合的研读方法,阅读需做到由内容到章法,由结构转合到练字炼句等,要一一了然,建立起文章正宗之法的范式认知。研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心,梳理作文章法,是将作文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且不是只针对韩文阅读才可如此,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对作文而言,“在我经史熟,析理精,有学有识有才,又能集义以养气,是皆有以为文章之根本矣。不作则已,作则沛然矣。[13]”强调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应以十几年日积月累的大量阅读获得的思想立意之深、性情之正为基础,为作文的第一要义,文章要秉承“文以载道”,然后从章法等技法层面不断模仿习练。若能如此读书,“则是学天下第一等学,作天下第一等文,为天下第一等人。[14]”将为学、为人、为文融合一体,在阅读根底与作文守正中得以实现,实现了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承担着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使命。《程氏私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后期郡县官学的主要教学用书,阅读与作文之法是其中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作者程端礼在文体学上秉承“文章正宗”的观念,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上推重以德为先、举业与素养合一的理念。不仅对元代中后期私塾、郡县官学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明清两朝所推重。明代中期的章懋说:“见有刻版在太学中,可印一本置诸座隅。能用其法以为学而用功焉,必将大有进益矣。[15]”清初陆陇其评价为:“程氏《读书分年日程》一编,真可为学者准绳。”[16]对我们今天语文教学中,在阅读选本的选择、阅读方法、阅读训练,以及在网络话语环境下建立作文文体范式、作文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启示和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解决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D2021009)

注释:

[1]黄溍.畏斋程先生墓志铭[M].//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七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黄溍《文献集》卷九下题为:《夥仁佐郎台川路儒学教授致仁程先生墓志铭》

[2]程端学.积斋集:卷三《送蒋远静山长序》[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程端学.积斋集:卷三.宋蒋远静山长序[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黄溍.畏斋程先生墓志铭[M]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七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黄溍《文献集》卷九下题为:《夥仁佐郎台川路儒学教授致仁程先生墓志铭》:“国子监既颁于郡县,学使以为学法,中书复以闻而申敕之,使遵行焉。”

[5]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1.

[6]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172.

[7]程端礼.畏斋集:卷四《送冯彦思序》[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黄山书社出版,1992年,169-171页。卷一引朱子言:所谓循循渐进,“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句、字,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致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陵躐之患矣。若奔程趁限,一向趱看了,则看犹不看也。近方觉此病痛不是小事。元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功夫,乃是下面无脚跟。”所谓熟读精思,引用朱熹的话解释:“荀子说,诵数以贯之。见得古人诵书,亦记遍数。乃知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真学道第一义。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时。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今人所以不如古人处,只争这些子。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义、事件、名件、发明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通透处。若不如此,只是虚设议论,非为己之学也。”

[9]黄溍.畏斋程先生墓志铭[M]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七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49

[11]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2

[12]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50

[13]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52

[14]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52

[15](明)章懋.枫山集:卷二《与张冬官用载大》[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清)陆陇其.松阳钞存:卷上[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阅读与写作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完美过渡:阅读与写作之间“鸿沟”的解决策略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我见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探讨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