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2021-10-09 20:56方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解决方案

方玲

摘 要: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高等学校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和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生面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多种压力,形成心理障碍的机率高于普通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原因,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对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095-002

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基础,是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高质量人才的必备条件。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够完善,我国高等院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一、案例材料:

陈同学,2015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其本人和弟弟上学的费用靠父亲一人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其母胃癌晚期,学生本人也患有胆结石并摘除了胆囊。该同学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自荐担任班上的团支书,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虽然学习成绩不拔尖,但是态度端正,十分刻苦,经常熬夜看书、学习。然而该同学的身上仍存在极端心理特征,比如自尊心过强,存在自卑心理,在工作中不擅于团结协作,总是坚持独自一人完成任务,导致超负荷学习和工作,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不按时吃饭,加之饮食上太过节俭,营养不良,缺乏睡眠,导致多次生病;且不听老师的劝阻,一意孤行,常常带病参加各项活动;有时过于敏感,导致宿舍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孤立她。为此,陈某同学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想主动放弃团支书工作,纠结之下通过微信向我诉苦。

二、解决方案

(一)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1.尊重关爱以心交心

陈同学的心理特征其实带有贫困生心理特征的普遍共性,他们要强但也脆弱,坚强却也敏感,要解决他们内心的自卑,一味地说教可能收效甚微。作为辅导员,同时也是她的大姐姐,我转换思维,秉持“真正的善良,并非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一种能把万物苍生视为同一高度,并真正去尊重的情怀”的原则,经常找机会约她一起谈心,教导她要懂得协调工作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资本”等等,并定期在班里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经常通过微信与她谈心,了解她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平时特别关注她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情况,和她成为朋友,让她感受到爱和鼓励的力量。

2.力促融合寝室关系

我经常私下与其室友们沟通、分析陈同学的成长背景与心理活动,鼓励大家团结协作,包容互谅。在推心置腹的交流后,其室友们开始督促陈同学每天按时就寝,她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关怀和温暖,不再在晚上就寝时间挑灯夜读,寝室关系逐渐融洽,该生体质因睡眠充足而有所改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同时,安排宿舍的同学担任信息员,随时关注陈同学等贫困生的身体情况,督促她按时就餐,时刻关心和陪伴陈同学。

3.脚踏实地帮助“脱贫”

要从根本上解决陈同学这样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一味地强调“理解”“包容”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要用爱消融贫困生的心理防线,帮其心理“脱贫”,帮助她解决各种思想困惑,促进其正确的三观形成。我请来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学习方法的辅导,提高了学习效率,力争“勤工助学”和“专业学习”两不误。同时,对班内其他贫困生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建立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档案,全面掌握班级贫困学生的基本个人情况、家庭经济来源、贫困程度、心理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定期与贫困学生进行谈心,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班干部、寝室同学等的作用,及时观察和反映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倾向,进行早期干预和处理。

4.依托政策解决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脱贫政策,根据江西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在学校多方位资助体系的帮助下,我帮学生整理好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向学校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并做好跟踪扶助工作。同时,为她联系了适合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既能先解决燃眉之急,又能更好地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5.积极联合家长的力量

好的教育应是学校与家庭形成的“治愈”合力,我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告知其陈同学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性,由于家校的信息互通,我和家长在该生的教育思路上达成共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当陈同学身体不适时,我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共同做好她的思想工作,说服她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她带病工作和学习,影响身心健康。

6.营造班级合作氛围

为了形成班级凝聚力,我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培养每个班干部的集体合作精神,共同配合去完成各项任务。改变了以前互相推诿,不愿担责的心态,使同学们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团支书陈同学开展工作,形成了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各项班级管理工作都进入了良性循环。

(二)教育效果

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陈同学重拾自信,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班级团支书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同学们了解到她的困难情况后,主动去帮助她,并配合她的工作,大家在她的脸上看到了如阳光般灿烂的自信笑容,该学期她所在的班级也获得了“优秀班集體”荣誉称号。

三、教育案例分析和反思

(一)案例分析

1.陈同学因家庭重负和学习压力而产生焦虑症状。家境贫寒,作为长女,看到父母生活的艰辛,她深感自身责任重大,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状况,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学有所成,改变命运,在心理上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想通过班干部这个平台来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然而,她初任班委却不懂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时间,也不懂得科学分工、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矛盾给她带来极大的困扰,焦虑不安。

2.贫困生的矛盾心理集中体现在极强的自卑和自尊上。一方面因为家庭贫困导致自卑,不愿与同学谈及涉及家庭经济情况的话题,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于是就像个刺猬一样把自己孤立起来。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为了不受别人侮辱和歧视,学生就会增强自尊心来维护人格尊严,可见自尊心过强就是自卑过度的表现。她个性好强,不擅于团结协作,遇到困难都习惯自己一人去解决,于是在团支书的工作上也缺乏群众基础,导致工作很难开展。

3.该生虽然身体患病需要救治,但因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不愿再增加父母的负担。每次不舒服都不愿告诉宿舍的同学、老师和家人。深感自己这些病痛跟她家里的窘迫现状相比都不算什么,觉得越是难越要去坚持,从而产生忽视身体的承受能力的极端心理,也易造成病情的延误。

4.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因生活所迫,她有着本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早熟与担当。入学以来,她的生活费全都来自假期和课余时间的勤工俭学所得,每次拿到工资都绝不会乱花。也正是这份节俭,使她对自己极其吝啬,导致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到医院检查后,她患有营养不良和慢性胃炎。

(二)案例启示

1.由于高校贫困生的比重仍然很大,切实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成为当务之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加大了资助力度。学校应开设扶贫绿色通道,辅导员是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切实掌握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和平时消费水平,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帮助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贫困资助。此外,还需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争取奖学金,并根据个体需求和学校关爱贫困生的优惠政策,加大帮扶贫困生力度。

2.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辅导员在对贫困生经济帮扶的同时,不能让学生产生不良的消费心理,更重要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钻研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只有掌握了真才实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善家庭的现状。要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通过心理健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个别交流等形式开展教育。选出励志自强、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贫困生代表,通过榜样的力量积极引导贫困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激励他们建立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对战胜一切的信心;引导他们对待国家、社会、学校的各种资助抱有感恩之心,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减少依赖的心理,把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转化为学习成长的无穷动力,培养回报社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减少多余的顾虑和消极的观念,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在逆境中绽放生命之花。

3.辅导员要用爱开展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工作。用爱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辅导员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始终,这就要求辅导员既要关注学生的成才,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内心矛盾的贫困生就是急需帮扶的对象。辅导员应在日常管理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始终用爱生如子的态度去关爱每一位贫困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面对生活和心理困难。针对贫困生自卑的特性,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贫困,重视自信,用阳光的心态面对暂时的困难。

发现贫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負面情绪。

4.以良好班风的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班风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对贫困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能促进优良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建立团结文明、积极向上的班风,要爱生如子,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灵,重点关爱贫困学生的心理。要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帮助贫困学生摆脱虚荣心的困扰。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主题团日活动、心理疏导、做好人好事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充分发挥才能,完善自我,树立自信,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4

[2]李蓓.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3]张欣.地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措施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2(14)

[4]邓瑾,周雯.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5(2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倾斜解决方案研究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2016中国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