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信息化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思考与探索

2021-10-09 11:28李珊珊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李珊珊(1982—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高校预算管理、财务信息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基于内涵发展的高校科研项目财务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011)。

摘 要:财务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下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将该技术手段加以应用,可对财务管理全面掌控,并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财务信息化建设下内部控制的特殊性质为高校财务控制带来重大改变及影响,并对高校经济活动全面监督和风险防范,确保公共服务效率有明显提升。本文主要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必要性、现存问题进行主要剖析,并以此为根本,提出具体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途径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近些年,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规范制度及指导文件,并全力推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其根本原因是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建设实践完全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及建设需要,有明显的薄弱环节及不足之处。而高等院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的主要阵地,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及成果,确保财务内控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一、财务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必要性

(一)增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科学性

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是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务内部控制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内控理念、流程及方法常态化和系统化。与社会企业财务内控相比,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时间较晚,对信息化财务内控建设必要性未充分认识。财务内控的主要建设目标是为有效预防舞弊事件出现,确保社会公共服务成果及效率有所提升。以信息化为基础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将分散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结合,严格遵循内部控制规则及标准,将财务内控融入信息化建设关键环节和流程,全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及功能,将相关业务流程加以固化,从而起到对资金风险科学防范的主要目的,并将人文因素影响降到最低。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可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薄弱环节强化管理,积极做到从根本遏制违纪违法。

(二)增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操性

通常在经济业务中,一旦财务内控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严重缺少信息化技术支持,则难以保证制度执行效果,完全不利于财务内控相关制度的具体实施。而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掌控,可将财务内控标准进行统一,将财务内部控制难度全面降低,是财务内控持续、稳定运行,避免因执行力较差、人为素质较低造成的不确定财务风险,强化财务内控实施可操作性。信息化财务内控建设对“事前准备、事中执行、事后评价”的制度规范、监督体系及实施过程能够不断完善并加以优化。

(三)增强高校财务控制执行效果

财务核算、业务系统、公文管理等都是当前高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有大量数据痕迹及财务信息,通过对已有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利用,对财务内控信息系统化工作效率有明显提升。积极落实工作环节责任制,对“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掌控,增加内部财务控制效率及成果。强化财务内部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孤岛”情况全面打破,全面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该制度尽快落地,提高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及执行效果,加强高校经济活动管理,为其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四)增强高校财务控制管理掌控力

通过对财务内控进行信息化建设,可对财务管理运营机制不断优化,确保财务流程管理更加精准化,将不必要环节及流程全面取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成果及工作效率。将财务内控制度信息化作为主要依托,建立高校财务流程管理与内部控制共享共生的智能化财务循环体系。高校财务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可有效解决内部员工、教师、学生报账流程过于繁琐,且资金报账资料过于复杂等问题,也能充分避免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浮于表层,避免财务违规操作,强化高校财务管理控制力及执行力,从而推动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二、财务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现存问题

(一)严重忽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加强财务内控的必然发展措施,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因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信息化建设效果并未“立竿见影”,因此,高校更倾向能够及时解决财务问题或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及业务系统建设通常从基本的财务工作角度出发,而财务内部控制则不在考虑范畴之内,或仅仅考虑部分内部控制,而该方式则容易出现财务安全隐患。例如:财务人员在出纳、付款时一旦发生错误,内部控制系统未及时进行预警,则可能发生舞弊或重复付款,但若将财务内部控制与相关业务流程相融合,则能对财务动向、动态实时进行预测和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属于内部控制“保健”因素,而业务系统建设则是“激励”因素,而正因如此,导致部分人群对财务内控有所偏见,从而在财力、人力方面并未提供充足支持,对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严重忽视。

(二)业务信息共享集成化程度较低

高校财务内控现状共分为两种类型,一、轻实践、重制度,二、信息共享性差,业务系统过于独立,由此导致财务内控优势并未真正发挥,形同摆设,难以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并出现跨部门财务风险交叉。以财务系统及教务系统为例,一旦双方信息未及时对接,教育系統信息已经更新,而财务系统却迟迟更新未成功,则会对财务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安全隐患十分严重,有可能造成已退学学生在财务系统中呈现学费欠缴,当前高校财务内控风险治理并未从根本上减少概率发生,只是针对风险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案。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够

部门高校对财务内控制度有所重视,但在执行力度上明显不足,过于注重相关制度建立,而忽视实践执行能力,导致高校财务内控建设居于表面。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极其容易受到行政部门、教务部门等多种因素干预,从而造成财务内控工作随意性强、具体工作毫无章法,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及执行效果不如预期理想。影响执行力及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财务部门对相关制度执行不够全面和彻底、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够及时,最终内控制度成为摆设。

猜你喜欢
财务信息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