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10-09 13:45卢春燕
群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姜堰办实事群体

卢春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对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再强调、再提醒、再推进。泰州市姜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准“办实事”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1+3+N”行动,围绕活动主题、聚焦实事项目,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不断凝聚奋进的力量。

嵌入“三个硬核”,让实践活动在科学架构上开展

建强硬核队伍,锻造为民服务主力军。坚持发挥领导干部“头雁”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四套班子成员示范引领,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工厂企业,以上率下察民情、问民生、话发展,用行动诠释为民宗旨、以实践砥砺初心使命。各级党员干部以“五带三星”活动为契机,身先士卒到一线报到、听群众呼声、领分配任务,打造“工作时间单位管、下班时间基层管”的双管模式,形成“亮身份、亮作用、亮形象”的三亮导向,构建“党员进基层、资源进基层、服务进基层、文明进基层”的四进机制,夯实办实事的“人才”梯队,厚植队伍根基。

聚焦硬核任务,绘就为民服务新蓝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导向,紧扣“助企、兴村、惠民、提效、善治”五项重点任务,结合“十四五”规划“工业强区、旅游兴区、教育立区”三大战略、“新能源、新装备、新基建、新旅游”四新产业,深入实施“智造姜堰、生态姜堰、活力姜堰、精致姜堰、幸福姜堰”五大工程,创新实施办实事“智造强企”“富民兴村”“利民惠民”“提质增效”“崇法善治”五大工程。细化分解236个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涵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区治理、居民增收等多领域、全链条,为广大民众描绘高质量发展崭新蓝图。

严格硬核管理,兜牢为民服务保障网。制定完善办实事过程评价、跟踪问效的办法,明确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按照序时进度和重要任务节点,开展过程评价和跟踪问效,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办实事“公布、评议、通报、督查”长效机制,实施项目“一单一表”,加强全方位过程管理,努力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组织巡回指导组常态下沉项目一线,采取实地走访、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强化全过程跟踪问效,切实推动实事项目快落实、见实效,形成“实谋划、强推进、严评估”的有效闭环。

做实“三项入微”,让实践活动在高效轨道上运行

微调研,“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把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开展活动的“第一信号”,聚焦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征集问题诉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线上依托“先锋姜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展办实事大调查,1万余名市民参与问卷调查,从中吸收建议1200余条,梳理形成5大类169条问题清单,为谋实谋准项目奠定基础;线下结合“为民大走访”等活动,创新打造一线送学、一线调研、一线体验、一线解难“四个一线”模式,“点对点”“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生需求,为项目选题把舵定向。同时,根据群众作息时间,适时增设“夜访”环节,“见缝插针”“查漏补缺”,充分利用“微小”“琐碎”时间,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力求问真需、访真情、看真况。

微切入,“心有灵犀一点通”。坚持“切口小、有难度、示范性强”基本原则,从最直接、易上手、好推进的现实需求出发,融合“‘两在两同建新功、‘三提三创攀新高”主题活动,疫情防控期间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生活帮帮团”,打通“民生绿色通道”,为居家隔离、行动不便群众,配送柴米油盐、防疫用品等物资。策划开展“群众微心愿、党员来接单”活动,通过登门发放“心愿卡”、设立心愿“收集箱”、开通心愿征集热线等,广泛征集群众“微心愿”100余个,逐条安排党员认领“接单”,从群众的身边事、小微事做起,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微循环,“柳暗花明又一村”。始终注重效果反馈、微调改进、发力跟进,确保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实施“一周一督促、一旬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的“三个一”工作方式,领办单位述、普通党员议、领导干部评,坚持项目“风控”“内循环”;邀请先进典型、行业代表、基层群众座谈讨论,听一线声音、看实际效果、增最新需求,把握项目进展“外循环”。通过内、外“双循环”,切实将项目做实、做好、做到群众“心坎上”。在“江苏姜堰”微信公众号进行办实事项目展播,持续跟踪236个区级重点项目进展和成效。创新举办领导干部能力与素养“双提升”工作讲坛,设计“问需、问计、问政、问道”四大板块,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登台、分层分段深入剖析,生动展示办实事全流程,打造一本立体具体、可学可鉴的办实事“教科书”。

聚力“三类群体”,让实践活动在更宽维度上拓展

满心满意呵护老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年群体是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们紧扣“学党史、办实事”主线,创设“银发馨居”“从严治院”“文化养老”三大行动,重点关注老年群体身体健康、居住环境、精神充实等现实需求。细化分解“敬老院提档升级”“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20多个“银发项目”,归口管理、重点关注、强力推进。结合社区品质提升工程,“瞄准”社区老年群体,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社区睦邻点,搭建沟通老年人、了解老年人、帮助老年人实践平台,解决老年人实际问题500余个,创成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2个、“一社一品”创成率100%。

全心全意关爱青少年群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誓言的主体在青少年、力量在下一代,关注、关切、关爱广大青少年群体教育、生活、成长需求,是办实事重要一环。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共建共享、开放应用”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进度,全力解决城区学位供给不足问题,满足青少年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聚焦困境青少年,深化實施“梦想改造+”项目,为全区155户“事实孤儿”改造温馨的“梦想小屋”,切实改善困境青少年成长环境;面向重点青少年群体,持续推动“青仔公益暑托班”项目,开设66个“公益暑托班”,提供“教育”与“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疫情期间适时推出暑托班“云课堂”,服务青少年学生2万余名。

尽心尽力帮扶低收入群体。着力拓宽办实事覆盖面,在全市率先开展“防贫保”试点,聚焦人均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针对农村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低的“三低”人群,突出“求学圆梦”,依托全区职工学习平台,加强与域外院校合作,强化学历知识教育;做实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四季活动”,开展“春风行动——信息导航、就业有路”系列招聘会,与“求学圆梦”工程无缝对接,全过程、全周期帮扶低收入人群,让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得更有欢声笑语、更有优美质感。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姜堰办实事群体
讲述省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
党建业务相结合 为民服务办实事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姜堰永远的骄傲——溱湖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办实事
当好参谋办实事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