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新时代道德风尚高地建设

2021-10-09 13:45孙泊
群众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地家风志愿

孙泊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新时代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应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求,呼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以系列抓手为先导,以多元载体为支撑,以项目汇聚为特色,整体推进和合力提升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向纵深发展。

以系列抓手为先导,全力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一抓两大诚信体系建设。在建设道德风尚高地进程中,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建设是关键。党政机关应当发挥引领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应当在廉洁奉公、诚信自律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加强对基层干部道德情况的考核等,把坚守道德诚信作为党员干部完善人格的立身之本,努力发挥党员干部这一关键而特殊群体在诚信及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基石。要深入实施道德诚信标准化推进、政府诚信提升、市场主体诚信矫正、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等“四大工程”,创新建立“政务诚信、企业诚信、道德诚信、利益协调、群众参与、考核导向”等“六项机制”,制定市民诚信公约,建立企业诚信联盟,深化“放心消费”、诚信经营“十百千万”的创建活动及诚信示范街区建设等,进一步夯实诚信之基,努力推动“诚信中国”品牌建设朝着实体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进而在全社会普遍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二抓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社会综合治理强调以党政为主导,主体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反应灵敏、协调顺畅地将矛盾纠纷加以化解。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进程中,应继续广泛且创新性地搭建以县(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主体、镇(乡)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为中坚、村(居)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管理三级综合治理平台体系。积极推行社会矛盾纠纷全程管理,形成预防、排查、化解和处置系列机制,健全完善以“一综多专”为核心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三抓“四德”与家风建设。突出“爱、敬、诚、善”的公民价值准则,在各相关系统和战线持续开展内涵丰富、覆盖各行业及人群的评比和表彰,多形式多途径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等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建设。持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的征集评选及推广展示活动,通过名家讲家风、大众议家风、书画绘家风、媒介展家风、邻里公约等引导人们弘扬好家风、好家训,以推动社风和民风建设。

以多元载体为支撑,合力推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一是强化仪式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社会道德生活水准。积极依托并优化成人礼、婚礼、葬礼,以及入学、干部任职、新市民宣示等仪式教育,努力提升公民社会道德生活的水准。加强对干部任职的道德管理与约束,使之成为百姓眼中道德标杆;创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际优化入学礼、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升旗仪式、毕业典礼、成人礼等,继续推行“八礼四仪”“童声里的中国”等实践,在简约庄重中继续做大做优做强新时代礼仪教育;开展联合行动,进一步移风易俗,使婚丧嫁娶习俗既能弘扬优秀传统与先进的文化,又坚决摒弃浪费扰民等陋习。二是弘扬志愿者精神,持续传承“善”念。弘扬志愿者精神,彰显凡人善举、创举、义举或壮举,着力实施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工程,建立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将系列志愿服务作为大规模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促进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持续扩大志愿者队伍和基地。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活动,推进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社区(村组)的常态志愿服务、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文明小义工”“爱心小天使”“红领巾志愿者”等实践活动,运用“互联网+”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基地化、项目化、常态化与制度化。同时,创设新的平台,着力在领导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中培育和发现创业创新及慈善捐赠的典型,将“善”广泛传递。三是依托文体活动,构建公民道德实践常人生活体系。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应将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依托文体活动之载体,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文明百佳·星耀中华”等活动评选,通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青少年宫等宣传阵地开展“爱、敬、诚、善”教育、举办“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展,在广场、公园等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开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以及“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与文体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手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体画等,积极构建公民道德实践的常人生活体系。同时,切实加强文体活动的基地建设,成立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基地,扩大乡村少年宫建设覆盖面,逐步推广馆校结合的教育模式等,助力公民道德建设实践。

以项目汇聚为特色,着力助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一是“美丽之城”巩固提升。目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面临着巩固成果、提升水平的现实课题。应进一步做精“美丽之城”,不断健全常态化与长效管理的工作体系和专业队伍,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力度,确保长效管理目标的全面推进与落实;深化文明单位创建,落細落地落小,在开展优质服务、树立行业新风、履行社会责任上下功夫;提高文明校园在文明单位中的比重,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加大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整治力度;投入激励措施,强化并拓展对文明创建的月度测评、点评、约谈、现场推进等机制,努力提升文明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城乡一体”无缝对接。全面推动新移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和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的“三化”工作,全面培育市风、民风、家风,全面建设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礼仪学堂,通过这些行动,努力做到文明创建上惠民与育民的统一。三是“美丽乡村”点面融合。按照“美在乡风民风、美在文化生活、美在人居环境”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细化“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和服务提升”四大目标任务,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好乡村。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生态的原则,推进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五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村居一品”“村居一景”“村居一韵”“村居一境”的文化建设新风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实现美丽乡村的点面融合。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高地家风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燕晗高地
高地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