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公司”改革:蹚出开发区创新之路

2021-10-09 13:45张长平
群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开发区

张长平

开发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和投资格局深刻变革的持续影响,加之土地、环保、产能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加剧,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增加,传统管理模式和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时度势,开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以管理运营体制的高效率、确定性,对冲外部因素的高风险、不确定,蹚出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去行政化”,再造开发建设管理新模式

由于开发区比照行政区设置机构,且与属地之间职能划分不清,承担了大量社会事务,导致开发区功能定位不准、动力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我们坚定“去行政化”方向,让开发区回归开发主业,引入市场化机制、企业化管理办法,真正把开发区从机关“指挥部”变为一线“作战部”。

重构管理体系。坚持扁平高效,开发区管委会撤销了新港城管委会,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有效统一了产、港、城行政管理。坚持区镇协同,更深层次推进区镇资源整合、协调配合、深度融合,补齐了原来协同不够、分而治之的短板。坚持政企分开,重组港口集团、科教产业园公司等实体化公司,市场化运营的组织体系日渐成熟。

重整机构职能。管委会紧扣开发运营管理主责,逐步向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聚焦,进一步实施机构瘦身,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非经济一线工作人员压减至19.4%。国有公司对照各自业务板块,放大主体地位,做大做强主业,形成实体化的运作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重组开发模式。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推动各国有平台公司整合归并,组建开发建设公司并实体化运作,切实消除平台“政府烙印”。目前,开发区无论产业项目,还是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均由实体化公司有序承接。

积极探索“管办分离”,再塑高效协调运行新体系

自开发区成立之初,管委会与国有公司一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管委会统包统揽,成为管理、建设、经营的唯一主体,造成政企不分、职能交叉、运行不畅。此轮改革突出对行政权力的分权和制衡,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系统,实现了“管委会提效率、公司增效益”。

梳理权限科学归位。谋定开发区工程建设“管办分离”改革路径,重点对开发区建设局职能进行划分,开发区建设局按照“专于管理、精于管理、敢于管理”的理念,专职履行好规划统筹、建设监管等职责。国有公司在开发区管委会和建设局的统一监督、指导和管理下,履行好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彻底改变原有的管委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身份尴尬”。

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健全“公司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党工委”决策机制,确保投资决策科学规范。实施财务委派制度,健全财务内审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性经费支出、国有公司资金的监督审查。搭建限额以下政府采购统一平台,实现职能归口、专业对口、监管收口,彻底改变招标采购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局面。

资源配备合理就位。理清开发区、属地、国有公司行为边界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党工委、管委会“谋全局、抓大事”的职能,统筹把控好全区拆迁计划、工程建设规范、项目招引政策等,真正把紧俏的要素资源用到开发建设的“刀刃”上。

牢固确立“实绩导向”,再聚队伍干事创业新活力

干事创业,重在论实绩。我们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推行薪酬改革,强化绩效考核,端走“铁饭碗”,打破“大锅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点燃园区干事创业的“速度与激情”。

干事动力充分调动。以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改革为先导,以岗位定薪酬、以实绩论英雄,明确“重点向外出招商人员、开发一线服务人员、公司骨干与专业人员、部门优绩人员倾斜”的改革原则。打破干部身份、职级界限,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对国有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对急缺专业人才公开招聘、市场定薪,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增强了归属感,激发了创造力。

招商活力充分释放。既发挥招商局统揽招商引资全局作用,又发挥各内设机构、国有公司职能优势和专业能力,构建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推行招商公司化改革,借助专业中介机构力量开展市场化招商,聘请企业家代表、苏州等地行业专家等作为产业链招商顾问,参与产业研究、项目论证,有效集聚了一批机械加工制造企业。

服务能力充分提升。锚定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地”目标,精准优化项目服务,对重点项目推行“拿地即开工”,对行政审批探索市区一体化机制,切实强化了专班服务、一对一服务、即时服务。注重调动好市场主体积极性,常态化开展“企业个性化服务月”活动,急企业之急、解企业之难,赢得了企业和投资者真心点赞。

精耕细作“专精特新”,再蓄冲刺千亿园区新动能

开发区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对全市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能级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我们瞄准“千亿园区”目标,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工业开票销售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今年有望冲刺千亿元大关。

更加注重产业规划。紧扣沿江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临港物流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制定产业链培育图谱。着眼当前,重点支持临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密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面向未来,重点培育航空制造、健康营养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青山控股、凱飞民用航空结构件、南钢特殊型钢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力跟踪中航国际飞机零部件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

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聚力航空制造产业,形成了以凯飞航空结构件为龙头,以吉凯恩民用飞机风挡、众拓航空零部件五轴加工中心等项目为协同,以大晟航空零部件电镀处理基地、先捷航空零部件热表处理基地为支撑的航空制造业发展体系。建成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重装码头,紧扣乙烯装置集成和炼油装置集成两大产品主线,引入设计、制造、物流、安装、服务等产业链协同企业20余家,打造了百亿元级重装产业协同制造产业园。扎实推进精密制造产业园、中南高科智造谷、慧创家居等特色园区质效凸显,成功招引近百家优质企业入驻。

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开展沿江企业运行质态“全面回头看”,扎实推进沿江项目“一企一策”整治,加速沿江岸线国有化、绿色化、规模化、效益化提升,岸线国有公司占用率达80%,粗放式发展模式得以扭转,“港口、仓储、加工、交易”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和综合效益加快显现。开展工业项目亩均效益达成“全面回头看”,稳妥处置困难企业重组重生、资源低效利用等遗留问题,“十三五”以来全区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幅达11%。

(作者系中共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开发区“双创”服务体系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