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孕育满园桃李芬芳

2021-10-10 03:12李书玉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9期
关键词:聂海胜红色中学

李书玉

浕水静静地流淌,凝望千古帝乡……

公元22年,刘秀在枣阳起兵,推翻王莽新朝,建立东汉王朝;

1931年10月,红四方面军绝地反击,在枣阳四井岗粉碎了蒋介石的重重围剿;

1940年,张自忠将军沉着指挥,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血染枣宜大地;

2005年,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此后每隔八年,又两度飞天,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浕水静静流淌,滋养枣阳这片热土;红色基因传承,谱写教育新的篇章。

文化:浸润心灵,启迪心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静静流淌的浕水,滋润千古帝乡,给枣阳大地带来浓郁的文化氛围。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也成就了枣阳的红色文化基因。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创新学校德育方式,把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与生活中,努力让学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品格,成为人格健全、文明自信的新时代海胜学子。

学科教学,渗透红色文化。海胜中学党支部一班人十分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成为求知和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积极打造“红色课堂育人课程”,使红色基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语文教师把红色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开展“班级语文课前五分钟吟诵”活动,通过红色诗词、红色名著和红色警句的解读,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历史教师深挖校史、党史,把《中国共产党枣阳历史》与《少年聂海胜》结合起来讲授,点燃学生爱党、爱国和爱校之情。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学唱不同时期革命歌曲,雄浑的旋律在学校上空回响,海胜学子沐浴在红色音韵里。此外,思政课的传统文化小故事,美术课的剪纸课程,体育课融入太极元素,使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得到文化滋养和道德熏陶。各个班级以诗配画布置的文化走廊,以及以红色文化元素为主的教室装饰贴画,让人耳目一新,学生深深地陶醉于红色文化的魅力之中。

节日活动,彰显传统文化。学校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学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禁放烟花爆竹承诺、“我拍身边的民俗”、经典诵读、缅怀先烈、民俗讲座、志愿服务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

学校利用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在节日中,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

亲子家庭,融汇向上文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聂海胜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聂海胜,一个农民的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拾粪捡柴,牧牛刈草,下地干活,赤脚上学……于是有了好身体,有了“铁脚板”,有了什么苦都能吃的好品格,有了面对一切挑战的勇气和力量。海胜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农家子弟,父母亲在耕种之余,和孩子一起诵读《少年聂海胜》和《梦想成真聂海胜》,诵读《弟子规》,从中吸取向上的力量和精神营养,为孩子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海胜”让每一个学子都能拥抱星辰大海。

亲子诵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留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农家子弟在浓浓的亲情中健康成长,也让海胜中学的教育充满力量与智慧。

习惯:助力养成,助力成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习惯会像我们天生自带的固有属性一样,牢牢地刻在我们骨子里,而日后取得的成功,其实是与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的。海胜中学的教师深深地认同这一点,他们从聂海胜少年求学的经历中,悟出了习惯养成之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海胜中学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抓起。

新生军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聂海胜的领导和战友这样评价聂海胜:当同龄人经历正常的生理衰退时,他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这一切得益于聂海胜学生时代养成的锻炼习惯,他在加入航天队伍后将这一优秀习惯继续保持下来。

海胜中学将军训作为学生的入门课和常规课。为此,海胜中学特邀优秀退伍军人作为军训教官。烈日炎炎,学生热情不减,精神饱满。在教官耐心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下,短短七天,齐步走、正步走、齐步变正步、解散、集合及分列式等预设训练科目初见成效。汇报表演时,各方队步伐整齐划一、精神饱满、口令精确、声音响亮;拉歌时,场面激烈、军歌嘹亮、激情飞扬;内务整理时,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军训结束,学生的体质增强了,培养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军训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也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军训结束后,足球场上,学生奋力争抢,汗洒球场;单双杠上,学生默默练习,热情高涨;椭圆跑道上,学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四清”导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所谓“四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四清”内容由学生提出,教师整理,不断调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饱,“吃”得主动,“吃”得津津有味。要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所以每个班级科任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吃透学情,吃透教材,反复修改,不断激励,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合力。通过“四清”引导学习,查找问题,自查自纠,自我提高。

实施“四清”导学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日渐浓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老师提问我来答”变为“我有问题请老师解答”。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促进了学生生活习惯和品德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是初中三年生活的良好开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主体工程,贯穿德育全过程,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

海胜中学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做了如下努力:制作大型宣传牌,将校训、学校的培养目标书写其上,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氛围;三餐饭后,校广播室安排播音员诵读《少年聂海胜》,设置专门的版块对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同时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检查,并将结果及时通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查每班学生是否整洁穿戴校服、查教室卫生是否干净、查寝室卫生是否整洁。

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為海胜中学学生的成长注入了活力,使他们能够披荆斩棘,遨游浩瀚宇宙,拥抱星辰大海。

榜样:激活动力,激发梦想

2007年4月26日,航天英雄聂海胜曾就读的杨垱镇一中更名为海胜中学。学校更名旨在弘扬和光大聂海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以英雄为榜样,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以“海的精神、胜的信念”开创美好未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坚持以海胜为榜样,深度挖掘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内涵,将聂海胜学长的精神内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学生层面,以阳光教育理念为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活力与“胜的信念”,培养“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的新“三好学生”。学校先后涌现出杜成雯、王雪颖、郝佳仪、张馨怡、郝仪珂等襄阳市优秀学生代表。

在教师层面开展教师“海胜奖”评选活动,培养有理念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名教师;培养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的好干部;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的优秀党员;培养积极学习、辛勤工作、主动合作、齐心协力、成绩显著的名备课组。

在学校层面,学校党支部把“海的精神、胜的信念”作为玉成校园向上文化的重要理念,坚持用校友聂海胜身上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稳压器”,有效促进并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师生群体。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经过榜样教育,海胜中学学子人人有梦想,个个有激情,天天有进步,年年有收获。

海胜同学讲海胜故事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海胜学子”王雪颖,在2021级航院本科生开学典礼上作为新生代表讲话:16年前,聂伯伯乘神六飞天,一个小女孩心中的航天梦也由此启航。对航天航空的向往,对浩瀚星辰的好奇,如不灭的火炬,在我困顿低落时,在我陷入低谷时,在我迷茫不前时,给予我力量,指引我方向。16年后的今天,我踏入了清华园,成为航院的一名新生,那个曾经出现在梦中的园子如今在我眼前缓缓铺展——是心中的热爱支持着我走到了这里,也必将支持着我继续远航!

海胜中学选取了《少年聂海胜》和《梦想成真聂海胜》两本书作为校本教材,请海胜的同班同学、海胜中学副校长胡菁老师为宣讲员,向全校师生讲述聂海胜的故事。

胡菁副校长没想到,40年前那个漆黑的夜晚,从镇上借来自行车和手电筒向枣阳方向寻找他的那个少年聂海胜,在他口中反复出现了40年。这40年,少年海胜已不再年少;这40年,海胜三巡苍穹,在轨百天;这40年,讲述海胜的故事,已成为他心中的执念。

愿我海胜学子,学习海胜精神,遨游浩瀚宇宙,拥抱星辰大海;愿我海胜中学,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厚植传统文化,孕育桃李芬芳!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聂海胜红色中学
航天英雄聂海胜:三探苍穹,家有贤妻放心飞翔
聂海胜:三飞太空,57岁再探苍穹
聂海胜:从放牛娃到航天英雄
航天英雄聂海胜:家有贤妻助我三探苍穹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